书城管理管人用人艺术全书
4780700000053

第53章 提拔干将(2)

总之,管理者的任务在于发挥每个人的才干,使之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发生相乘的效应,组合的效应,放大的效应。

19.6 任用主管的三个禁区

1.不选“复印本型”下属做主管

这类下属的特征是,以上司的是非为是非,从衣着到日常小动作都学上司,简直是上司的碳纸复印本。

问题是,复印本始终比不上原本清晰,碳纸复印型下属即使被选为接班人,至多做到循规蹈矩的地步,难以出现突破性的局面。

不过,有不少自视清高的上司,都乐于见到自己成为下属的模仿对象,因为这不难满足他们那份自大感,觉得后继有人。

其实真正有远见的主管,决不会选择和安排碳纸复印型下属作为接班人,因为这种人顶多能做到他们以前上司的水平,很难攀上更高境界。

况且,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世界,管理、经营的手法,管理的方针也需随时改变,不可墨守成规。碳纸复印型下属缺乏创新能力,只懂得按老皇历办事,很可能把整个机构拖垮。

2.不选“蜜蜂型”下属做主管

这种人非常勤于工作,仿佛一天48小时也不够他们使用。别人上班前他已抵达办公室,人家下班时他还在埋头工作,甚至在假日时,他还放心不下,回到办公室转一转。

相信许多主管都喜欢这种类型的下属。

不过,这些主管可能把勤奋与效率等同起来。实际上,勤奋工作的人不一定是有效率的人。

你可能遇见过一些不停工作的人,但当你检查一下他的工作成绩,可能令你大吃一惊,发现其效率原来低得出奇。

每一个主管都愿意见到下属勤奋工作,但他们必须记着,不停工作的下属未必是最好的下属。有些人做事不得其法,平白虚耗了精力和时间。蜜蜂型的下属固然是提升的好材料,但请先要清楚他是否是一个“将勤补拙”的人。如果是的话,就毋须考虑提升他了。

蜜蜂型下属还有一种弊端,他们不懂得分析一件工作的重要性。就是说,他们只晓得工作,而不知道先后次序的问题。

于是乎,明明是一件急待办妥的工作却被拖延,不那么紧迫的却优先处理。本末倒置,全无准则。

在他们心目中,只要把工作做好便是至高无上的目标,其他问题他们都不管。

一旦你选定了蜜蜂型下属作为接班人,便会带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他们会把你辛苦建立起来的传统在数月内挥霍殆尽。他们虽然擅长于工作,对当领导却不得其法,不久便会遭受怨气冲天的下属鄙弃。

看来,蜜蜂型下属并非当主管的材料。

4.不选谄媚者做主管

谄媚者在各行各业中都可以找得到。这类下属有一个特征:

永不反对或驳斥上司的指示。无论在什么场合上———私人聚会或公开会议上———谄媚型下属只晓得做一种动作,点头同意上司说的每一句话。

这类型下属内心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恐惧,那就是做出本身的决定。

也许这与他们长期点头同意上司的习惯有点关系,这令他们连提出自己意见的能力也逐渐被遗忘或根本丧失了。

在他们心底里只相信一种真理:同意上司的人令上司对他有好感。而反驳上司的人只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谄媚型下属的想法是,许多上司虽然口口声声表示自己很民主开放,乐于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或意见,其实最讨厌下属指出他们的不足,因为这无形中已损伤了他们的权威。实际上,绝大多数上司都喜欢下属赞成自己的提议或想法。既然事实如此,那又何必下那么多无谓工夫,索性从一开始就点头到底好了。

谄媚型下属不断找寻一位强有力的上司去保护他们。至于什么个人尊严,早已丢在九霄云外。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使本身的“靠山”高兴,其他一切都不管。

除非上司是一位典型的“昏君”,否则他绝不会培植谄媚型下属做自己的接班人。因为这类下属除了懂得“拍马屁”之外,根本就缺乏主见,一无可取。

主管利用他们来替自己办些私人琐事倒是相当理想的,在这方面,他们定能办得妥妥帖帖。此外,由于他们全无主见,亦无真才实学,试问怎么可以登上高位、管理业务和人事?

这种类型下属之所以能够在公司里生存,乃是由于他们看透了人性的弱点(上司喜欢听奉承话),再加上他们奉迎有术,才能风光一时。对付这类下属,最适当的处置方法便是降他们级或调他们到另一部门工作,作为一种警戒。当然,只有精明的上司才会这样做。

19.7 智囊的作用无穷尽

众所周知,产生新构想的好方法之一是成立智囊团。

首先是由小集团提出构想,然后再针对此构想予以组合或改良,如此便能得到新的构想。这种方法常使用在各种行业的企划会议中。

某企业的市场调查部却因采用此法,成为一般人眼中不合常理的部门。原因是该部门的工作内容似乎是从早到晚———甚至到深夜,只是在街上闲逛。

原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任务是打听什么地方成立了新的商店,并在开店前往拜访,主要目的在于调查什么商品在日后可能畅销。结果这项工作在外人看来只是每天在街上闲逛而已!

提出这项构想的职员当时的想法是:“只是呆在办公室,未必能想出新奇的点子。如果能够与消费者接触,并配合季节的变化推出不同的商品,必能受消费者的欢迎。但这项市场调查工作若受到上下班时间的束缚,就很难开展了。”

据说,当时大部分的中层职员听到这项企划时,均不以为然。

因为即使他们能够理解该公司同僚的用意,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可能不会同意。

但出乎意料,当总经理得知此构想后,竟立即指示设立新的部门,并由该名职员全权负责。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构想,新的产品也接二连三地销售成功了,更有数项产品成为超级畅销品!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上司的宽宏大量,乐意听取下属未臻成熟的构想,并愿意一起讨论,终于创造了成功的奇迹。

事实上,每位下属必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构想,然而,当他们发言的时候,却一再遭到否定,如此他们必然心灰意懒,日后便可能不再费心思考,而成为被动、消极的职员。

反之,不管下属所提出的方案是否不可思议或别出心裁,只要被上司接纳过一次,则他对自己的发言必然信心十足,执行时也能负责到底。这样,也足以促使他产生更多的新构想。

19.8 纠正六种不正确利用智囊的倾向

智囊团是个好东西,企业领导的决策离不开智囊的帮助。但下述六种不正确利用“智囊”的倾向,则需加以警惕纠正:

1.临渴掘井,匆匆召集“智囊”决策

某些领导在重大决策方案上报前,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决策工作不按科学决策程序进行,遇到上级领导催报决策方案时,才火烧眉毛、临渴掘井,匆匆召集“智囊”会议,当场就拍板敲定决策方案。

2.只求单方案决策,无多方案可供选择

某些领导在对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咨询时,以“为省事”、“图方便”、“节约经费”作为借口,只求“智囊”提供一个决策方案,然后急不可待地批准实施,鲁莽行事。

3.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排斥异己意见

某些领导表面上很尊重“智囊”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在进行决策咨询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喜欢挑选一些符合自己心意的“智囊”进行决策咨询,把持有不同意见或相反意见的“智囊”加以排斥。

4.越俎代庖,完全依赖“智囊”决策

有些领导胆小怕事,懒于思考,不敢决断,完全消极地依赖“智囊”决策。他们对“智囊”惟言是听,惟计是从,没有主见,毫无异议,“智囊”也就“越俎代庖”,这是违背领导科学基本原则的。

5035.求全责备,对“智囊”的期望值过高

某些领导把“智囊”看做“万能博士”、“智慧之神”,认为其意见或建议是“万全之策”。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智囊”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万无一失的“神人”。

6.不辨“智囊”素质之良莠

有些领导在进行决策咨询时,虽有虚心求教于“智囊”的“热心”,却缺少认真鉴别其真伪、判断其优劣的“细心”。他们往往是病急乱投医,不辨“智囊”良莠,结果劳民伤财。

用人有学问

向阳

一个管理者各方面的才能并不一定都要高于下属,但用人方面的才能却要出类拔萃。知人善任,活用人、巧用人、用好每一个人,这是管理者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关于这一点,刘邦有句经典之言:“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韩信;筹集粮草银饷,我不如萧何。而他们都被我们所用,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善于用人,能集他所长为己所用。

如此看到,能否轻轻松松当领导,关键在于用人。管理是一门艺术,用人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掌握用人之道,可以从以下十条入手:

一、慧眼识才,悉心育才。

身为管理者,要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仔细观察你的下属和周围人,看看哪些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哪些是可塑之才。如果确实是人才,就量才加以提拔任用,如果是可塑之才就要平日多多加以指点和培养,以备后用。

二、不拘一格,知人善任。

用人过于僵化和拘谨,会使下属失去积极性和创造力,间接地阻碍了你事业的发展。“变则通,通则久”,用人也是如此,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转变用人的方法。把人才用在适合他的位置上,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减轻你自己的负担。

三、合理授权,指挥若定。

管理者切忌抓住权力不放,生怕被别人抢去,而应当合理授权。合理授权,是指管理者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委授给下属,指明工作目的和要求,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放手让下属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管理方法,既已授权就不要对其过于干涉,但授权要有度,要留有指挥权和监督权。这样,你就能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坐镇指挥就可以了。

四、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恩”和“威”是用人的两种方法,“赏”和“罚”是用人的两种制度。“恩”可以显示领导者的仁义,“威”可以树立管理者果断威严的形象,“赏”可以激励下属的积极性,“罚”可以使下属记住教训,从而能促使其更谨慎踏实地工作。

五、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管理者如果要求下属们早八点上班,而自己则十点以后才到,久而久之,下属们就会认为这个制度只是个形式,而他们在工作上就会变得懒散。作为管理者,要求下属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在下属中树立威信。

六、放下架子,关心下属。

管理者如果每天摆出一付高高在上的架式,在心理上有极高的优越感,下属们就会不敢和不愿接近他,很多事情也无法沟通,会极大地影响工作。其实,管理者在工作之时只要稍微保持一点威严即可,切不可过于严肃。在工作之外,管理者和下属应是一种朋友关系,要经常关心下属的生活状况,处处替下属考虑,及时帮助下属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并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当管理者想网络人才时,当管理者想安排下属去做他不情愿去做的工作时,当管理者在处理下属间的矛盾时……这时管理者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性和感性,想说服某个人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做到“情理相依”,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八、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现在却流行一个新观点“疑人也用,用人也疑”。即使你对某人持有怀疑之心,但如果他是人才,你就可以大胆启用;即使你已重用了某人,但也一定要保持适当的戒心,否则容易在过于信任上吃大亏。

九、容人之短,用人之长。

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一个人诸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必然有所长和有所短。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也就没有优点。现实的情况是:缺点越突出的人,其优点也越突出,有高峰必有低谷。一个管理者在用人时若能有“容人之短”的度量和“用人之长”的胆识,就会找到帮助自己获取成功的满意之人。

十、集合众智,无往不利。

“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穷毕生功力悟出的至理名言。的确,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人才,利用人才。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限巨大的力量。这是用人之道的最高境界。

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运用,你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但是切忌要注意一点,不要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机械效仿。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树立起有自己特色的领导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