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典譬喻经全集
4780500000032

第32章 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 后秦鸠摩罗什译)(6)

确实有人不能深刻理解法义,必须举例说明,然后才能领悟。德国思想家康德在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批评了滥用例子以充论据的不良倾向,他说,我是很少使用例子的,因为那样做会破坏我的表达。

(二十三)田舍人喻

昔有田舍人,暂至都下,见被鞭持热马屎涂背,问言:“何故若是?”其人答:“令疮易愈而不作瘢。”田舍人密着心中。后归家语其家人言:“我至都下,大得智慧。”后家人问言:“得何等智慧?”便呼奴言:“持鞭来,痛与我二百鞭。”奴畏大家①,不敢违命,即痛与二百鞭,流血被背。语奴言:“取热马屎来,为我涂之。可令易愈,而不作瘢。”语家人言:“汝知之不?此是智慧。”

此喻下戒道人②,本遇明师受戒,即得见他受戒,便捐弃本戒,更作白衣③以坏法身④。喻受二百鞭,流血被背也;方求更受,如马屎涂也。

[注释]

①大家:对皇帝的称呼。此处指主人。

②下戒道人:下品的受戒出家修行者。

③白衣:俗人之别称。天竺之婆罗门及俗人,多穿白衣。

④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觉而证得罢了。

[今译]

从前有个乡下人,在都城暂留,看见被鞭打的人用热马粪涂在脊背上,问道:“为什么这样做?”那人回答:“让疮伤易于愈合,不至留下瘢痕。”乡下人暗记心中。后来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我在都城,智慧大增。”之后家人问他:“得到什么智慧?”便叫来奴仆,说:“拿鞭子来,狠狠打我二百鞭。”奴仆畏惧主人,不敢抗命,就痛打了二百鞭,打得主人血流脊背。主人对奴仆说:“取热马粪来,给我涂在伤口上,可让伤口容易愈合,而且不留瘢痕。”又对家人说:“你知道了吗?这就是智慧。”

这个故事比喻下品的受戒修行人,本来已经遇到明师受戒,见到别人受戒,便抛弃本来所受的戒,再一次还俗,破坏了自性身。这就像挨二百鞭,血流脊背;这时再求受戒,就像往伤口上涂马粪。

[点评]

自身的健康就是宝,偏偏丢弃;将其损害,另辟蹊径,结果一无所得,越走越偏。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优秀,但有人非要引进西方的性解放、自由恋爱,造成艾滋病大肆流行。理有同然。

(二十四)咒龙喻

外国有咒龙师,军迟①盛水,诣龙池边,一心诵咒。此龙即时便见大火从池底起,举池皆然。龙见火怖,出头望山,复见大②火,烧诸山泽。仰视山顶,空无住处,一切皆热,逃身无地。唯见军迟中水,可以避难。便灭其火,身作微小形,入军迟中。

彼龙池者喻欲界也;所望山泽喻色界也;视山顶者喻无色界也;咒龙师者喻菩萨也;军迟水者喻涅槃也;彼咒述③者喻方便也;大火然者喻现无常;龙大身者喻憍慢也;作小形者喻谦卑也,言菩萨示现劫烧④,欲色同⑤然,无常大火恐怖众生,令除憍慢,谦卑下下,然后乃悉入涅槃也。

[注释]

①军迟:又作军持、君持,意译瓶、澡瓶,此乃梵天、千手观音等之持物,亦为大乘比丘常持十八物之一。以用途不同,称谓有洗足瓶、澡水瓶、净瓶。

②大:有的版本无此字。

③述:通“术”。

④劫烧:指坏劫时的大火灾。坏劫,即三千大千世界进入破坏的时期。由火、水、风等三大灾所次第破坏,火灾由七个日轮出现而起,色界(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处)初禅天以下悉成灰烬;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天以下悉被浸没;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天以下悉被飘散。然破坏仅至色界第三禅天以下,第四禅天以上不受破坏。

⑤同:原本作“洞”。

[今译]

外国有位以咒语降龙的法师,他用净瓶盛水,到龙的水池边,专心念咒。这龙顿时看到大火从池底烧起,整个池子都燃烧起来。龙见火恐惧,抬头远望山上,又见到大火。火烧到高山湖泊,抬头仰视山顶,没有可以驻足的地方,到处都被烧热,无处逃身。只见净瓶中的水,可以避难。便扑灭身边的火,缩小身形,进入净瓶中。

那个龙池比喻欲界;仰望的高山大泽比喻色界;仰视的山顶比喻无色界;以咒语降龙师比喻菩萨;净瓶水比喻涅槃;咒语降龙之术比喻随机而施的教化;大火燃烧比喻显现世事无常;龙的身体庞大比喻骄横傲慢;缩小身形比喻谦卑恭敬。在这段故事是说菩萨显示了坏劫时期的大火灾,欲世、色界一片大火,无常大火让众生恐慌,菩萨想让人们戒除骄慢,谦恭虚心,然后才能全部到达涅槃的彼岸。

[点评]

佛教把世界分为“四劫”,现将“四劫”简述如下:

人的形成时期称为“成劫”。

自成劫至坏劫之间称为住劫,住劫期间,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直至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

坏劫介于住劫与空劫之间,为世间转趋坏灭之时期,这一时期分为二十中劫(一中劫合三亿三千六百万年),有情众生经最初的十九中劫依次坏灭,只有器世间(众生所居之国土世界)空旷而住,到最后一个中劫,器世间也将毁灭。器世间之毁灭依次由火、水、风三大灾害造成。火灾是因为天上出现七个太阳,色界悉成灰烬;水灾由降雨而起,天下都被淹没;风灾由风之相搏而起,第三禅天以下都被吹散。

最后是空劫,即俗话所说的“世界末日”,此时世界已毁灭,唯存色界第四禅天,其他则全部变为虚空。世界又变为万物未生时的状况。

《咒龙喻》写的是坏劫第一阶段发生大火灾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把火灾理解为温室效应,把七个太阳理解为氟利昂、二氧化碳、二■英、硫化物、工业废气、农药、汽车尾气等。现在并没有出现到处烈火的景象,然而气温却在一点点升高,可以说“火灾”就在眼前!

(二十五)石当道喻

昔者外国从来久远曾有一石,当人路侧,时为车马践蹈,小小损减。彼世有人嫌其妨道,务欲除之,时即打坏。见有毒蛇从石中出,得风转大,须臾之间身满阎浮提。阎浮提中,众生人物,一日之中悉皆啖尽,然后乃死。

此是恶报,尚速疾如是;况之菩萨本为凡人,积功累德,动经尘数①之劫,适从发意,便成佛道,说法度人而取泥洹,此之利疾,岂足怪乎?

[注释]

①尘数:多如尘埃。

[今译]

从前,外国有一块存之久远的石头,正在路边,常被车轧马踩,渐渐磨损。当时有人嫌它碍路,一定要除去它,当即将石头砸碎。只见毒蛇从石头里出来,遇风变大,须臾之间身体已经布满南赡部洲。南赡部洲中,一日之内人和各类动物,都被吃光,然后蛇才死去。

这是恶报,尚且如此迅疾;何况菩萨本是凡人,积累功德经历了无数劫,才发菩提心就悟道成佛,说法济度众人求取涅槃,果报迅疾,难道奇怪吗?

[点评]

这篇小小的故事却寓有两意:其一如文中所说,恶报迅疾,如雷响于天,不及掩耳;其二,自然之物,存之既久,不容轻动,与之和平相处乃为上策。中国有《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列子》,不能代表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与《石当道喻》一样,愚公移山的行为既不符合儒家的“天人合一”,也不符合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方策。试想,粉碎一块石头,后果尚且如此不堪,移走一座大山,其破坏生态之甚,后果该不仅在粉碎一块石头吧。

(二十六)蛇头尾共诤喻

昔有一蛇,头尾自相与诤。头语尾曰:“我应为大。”尾语头曰:“我亦应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最在前,是故可为大。汝无此术,不应为大。”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以身绕木三匝,三日而不已,头遂不得去求食,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可放之,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放之,复语尾曰:“汝既为大,听汝在前行。”尾在前行,未经数步堕火坑而死。

此喻僧中或有聪明大德①上座,能断法律;下有小者②,不肯顺从。上座力不能制,便语之言:“欲尔随意。”事不成济,俱堕非法,喻若彼蛇堕火坑也。

[注释]

①大德: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

②小者:浅见的、没有道德的人。

[今译]

从前有一条蛇,头与尾自相争吵。头对尾说:“我应为老大。”尾对头说:“我也应该为老大。”头说:“我有耳朵能听,有眼睛能看,有嘴能吃东西,行走时在最前方,所以应该当老大。你没有这些本事,不应为老大。”尾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如果我……”话音未落就用尾巴绕树三匝,三天还不松开。于是蛇头不能吃食,饥饿将死。头对尾说:“你放开,我让你为老大。”尾听到这话立刻放开了。头又对尾说:“既然你为老大,让你在前面走吧。”尾在前行,没有走几步便落入火坑而死。

这个故事比喻僧众中也许有聪明、德高的上座僧人,能够明断佛法戒律;下面浅见的僧人,不肯顺从。上座无力说服他,便对他说:“随你便吧。”事情没有办成,一起违反佛法,就像那条蛇堕入火坑。

[点评]

“头”必须前面行走,毫无疑问;而头尾各行其是,不能一体,“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各自以自己的长处,轻视别人的不足之处),是蛇坠入火坑的关键。

不过,文中所说“高僧大德”拗不过“浅见者”的情况,却发人深省。这是因为无知者或者知之甚少者往往自以为是,气势汹汹。而有智慧、高明的人往往大智若愚,难以说服那些浅见者。

现在的社会有了电视与网络,人人都有发言权,于是经常会产生这篇譬喻经所讲述的情形,小人音高,大德默默。社会舆论由无知者主宰,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二十七)捕鸟师喻

昔有捕鸟师,张罗网于泽上,以鸟所食物着其中。众鸟命侣竞来食之。鸟师引其网,众鸟尽堕网中。时有一鸟大而多力,身举此网与众鸟俱飞而去。鸟师视影,随而逐之。有人谓鸟师曰:“鸟飞虚空而汝步逐,何其愚哉!”鸟师答曰:“不如是告。彼鸟日暮,要求栖宿,进趣不同,如是当堕。”其人故逐不止。日以转暮,仰观众鸟,翻飞争竞,或欲趣东,或欲趣西,或望长林,或欲赴渊。如是不已,须臾便堕,鸟师遂得,次而杀之。

捕鸟师者如波旬①也;张罗网者如结使②也;负网而飞,如人未离结使,欲求出要③也;日暮而止,如人懈怠心生,不复进也;求栖不同者,如起六十二见④,恒相反也;鸟堕地者,如人受邪报落地狱也。此明结使尘垢⑤,是魔罗网也。

[注释]

①波旬:恶魔。

②结使:结与使。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名,烦恼能束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为结,能使众生沉溺于生死苦海,又名为使。结有九结,使有十使。

③出要:与出离同义。出离生死的要道。

④六十二见:指古代印度外道所执之六十二种错误见解。是外道的邪见,以五蕴为起见的对象,依色法和心法为根本。

⑤尘垢:烦恼之通称。尘埃能附着于他物,并染污之;而烦恼能垢染心,故经中常以尘垢比喻烦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注曰:“肇曰,尘垢八十八结也。”

[今译]

从前有一个捕鸟师,在湖畔张网,把鸟食放在网中。众鸟呼唤同伴,争相食饵。捕鸟师拉他的网,许多鸟都落入网中。当时有一只鸟体大力强,用身体举着网与群鸟一起飞走。捕鸟师望着鸟的影子,跟踪追逐。有人对捕鸟师说:“鸟在空中飞而你在地上走,何其愚蠢啊!”捕鸟师回答:“不像你所说的。那些鸟晚上要栖宿,要去的宿地不同,必然堕地。”捕鸟师仍追逐不止。天黑了,往上看这些鸟,上下翻飞,左右竞争,有往东飞的,有往西飞的,有要去树林的,有要去深渊的。如此争来争去,不一会儿就堕地了,捕鸟师得到这些鸟,一个个杀掉。

捕鸟师就像恶魔波旬;张开的大网就像束缚人的烦恼;负网而飞就像人未离烦恼,却想寻求出离生死;日暮歇宿,就像人产生懈怠心理,不求进取;鸟的栖息之所不同,就像人们产生六十二种邪见,总是相互反对;鸟堕地上,就像人受到恶报堕入地狱。这个故事说明,烦恼与污垢是恶魔的罗网。

[点评]

佛教不允许张网捕鸟,认为那违反“恶律仪”。恶律仪是佛教对待动物的戒律,共计十六条,张网捕鸟为恶律仪中的第十三条。

波旬的名称为讹传,应为“波卑夜”,梵文的意思为“恶”,是释迦牟尼时代的恶魔。佛教把恶分为三种:

一为“以恶易恶”,或者叫做“以暴易暴”,这是一般的恶;

二为大恶,无故加害于人;

三为恶中恶,有恩于己不思报恩,而反害之。《涅槃经·疏》云:“依于佛法而得善利,不念报恩,反欲加毁,故云极恶。”

捕鸟师之恶属于大恶。许多人都遭受过这种恶。对付这种恶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邪见,不理睬它,日久其恶自消。

其实赌徒亦如本文的落网之鸟,挣脱不了钱的诱饵,最终付出惨重代价。

(二十八)五百力士为沙门喻

昔佛在世时,有五百力士俱为沙门,共在一处坐禅诵经。有不善贼尽夺诸沙门衣钵荡尽,唯有泥洹僧①在。是贼去后,诸沙门轻着,泥洹僧俱诣佛所,具白此意。佛语诸沙门言:“汝何不大唤?”诸沙门答言:“佛未听②,是故不敢唤。”佛语诸比丘:“汝若不敢唤者,贼当日剥汝衣,谁当能常给者?从今日后,听汝见贼来时大唤,捉杖抟石③,恐怖令④去,但莫至诚伤害之耳。”

人之所重者,身也、命也、财也。此三事皆不足惜,不可轻也。不足惜者,以其非常、败坏、无有坚固。愚惑惜之,以为我物,贪爱吝⑤惜,起不善因缘,后堕恶道,故不足惜也。不可轻者,以有身故,遇值贤圣。擎跪曲卷,承⑥迎礼拜,后得金刚宝身⑦,不可毁坏,故曰不可轻也。

命不足惜者,人为命故,杀生、强盗、淫泆⑧,口犯四过⑨,心生贪恚邪见,后堕地狱,故曰不足惜也。而亦不可轻者,以有命故,值遇圣贤,得闻法言⑩,精义入神,尽寿修行,后得宝命无量无穷。故曰亦不可轻也。

财不足惜者,以财是五家{11}之分:盗贼、水、火、县官、恶子,五家忽至,一旦便尽,故曰不足惜也。不可轻者,遇良福田,持用布施,种种供养,无所遗惜,后得宝财四大藏{12},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故曰不可轻也。

夫修福德,皆当拟心{13}求成佛道,不应但索人天果报也。所以者何?譬如种谷,但求其实,实虽未熟,茎节枝叶自然已得。布施作福亦复如是,发意拟仪,但求成佛,泥洹之道,道虽未成,人天中乐、金轮圣主{14}、帝释梵王自然并至,亦如种谷,不期茎节枝叶自然而得也。所以不应但求人天果报之乐者也{15}。

[注释]

①泥洹僧:即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意译裙,又叫厥修罗,译为内衣。

②听:允许。

③抟:拿起。

④令:原本作“今”。

⑤吝:原本作“无”。

⑥承:原本作“若”。

⑦金刚宝身:即金刚身,全称金刚不坏身。比喻如来法身之不坏。《大宝积经》:“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

⑧淫泆(yì):放荡。

⑨口犯四过:指十恶业中,由口造者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即口恶业。

⑩法言:合乎佛法的言论。

{11}五家:此意指世之财物,为官府与贼、火、水、恶子五家之共有物,不能独用之,故无须强求。

{12}四大藏:积聚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即可生成物质宝藏;又四大宝藏,指弥勒菩萨成道之际,出现于阎浮提之四处宝藏。

{13}拟心:出自真心。

{14}金轮圣主:统领四洲界,持金轮宝之转轮圣王,又称金轮圣王,亦略称金轮。后指帝王。

{15}也:原本作“何”。

[今译]

从前佛在世时,有五百个大力士都当了沙门,同在一处坐禅诵经。有恶强盗来大肆掠夺,把诸位沙门的衣钵等物抢个精光,只有内衣没有盗去。那恶贼走后,诸位沙门穿着内衣,一起到佛那里,详细说明了来意。佛对诸沙门说:“你们为什么不大声呼唤?”诸沙门回答:“未经佛允许,所以不敢呼唤。”佛对诸比丘说:“你们若不呼喊的话,贼将每天来剥你们衣服,谁将能每日提供衣服呢?从今日起,允许你们见贼来时大声喊叫,拿起木棍、石头,吓唬他,把他赶走,但是不要成心伤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