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08

第8章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7)

对于某些功课太紧或性格过于文静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巧妙地影响和引导孩子。比如让孩子步行或骑车上学;周末带领全家出去登山,去公园踏青;孩子们晚上做功课时,适当“中途休息”,带孩子到楼下散散步,这样不仅起到了运动的目的,还可以换换脑子,提高学习效率;在孩子们看世界杯或其他体育比赛时,鼓励他们到操场上去亲自尝试一下。一旦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益处,就自然会养成运动的习惯。

3.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

父母应多抽出些时间,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做各种运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或郊游、爬山,进行耐力和有氧锻炼,是再容易不过的乐事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何种锻炼活动都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儿童动作功能发展的顺序分为:姿势摆位(主要发展时期0-2岁)、粗大动作(主要发展时期2-4岁)、精细动作(主要发展时期4-8岁)、技巧技能(主要发展时期5岁以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在为下一阶段打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身体素质才能循序渐进得到提高。所以,父母对幼儿体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姿势和粗动作的发展上,注重量而不要追求质,即保证运动的时间和适当的强度,不必要求多高的技能和技巧,达到提高体能及整体的身体素质就行了。

4.运动锻炼游戏化

不要把运动锻炼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这样根本调动不了孩子的积极性。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他才会跟父母积极配合,这一点对幼儿很重要。为此,父母要常常编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松地在游戏中得到锻炼。例如跑步,事先在路对面放点玩具,然后父母可以编故事:“你愿意当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吗?在路的那头有好多大萝卜,咱们一起比赛摘萝卜,看谁先摘到大萝卜。跑喽——”边说“小白兔”、“大萝卜”边跟孩子一起跑,跑到对面再转回来,孩子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再玩其他运动游戏。

下面是向家长推荐的两个游戏:

★“学做快乐的小动物”——低幼的宝宝体能及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可以让他模仿鸭子走、兔子跳、鸟儿飞、猴子爬等各种动物的活动,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模仿起来兴趣很高,既锻炼了四肢的协调、灵敏及柔韧性,又增加了运动量。

★“踩石头过河”——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河”,再画一些圆圈当“石头”,家长和宝宝一前一后踩着“石头”过河,谁掉进“河”里谁就输了。当孩子玩得已经很熟练后,可去掉一些“石头”增加距离。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性能力,增强跨步的肌力。

5.借助玩具器械运动

借助玩具器械运动的种类很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绳、皮筋、哑铃、呼啦圈、小三轮车等。这些可锻炼孩子身体四肢的大肌肉动作,在进行走、跑、跳、踢、蹬、投、抛、拍击、推拉、爬行等各种运动中发展体能及动作的协调性。另外,手摇铃、积木、动物玩具、木偶玩具、珠类玩具、画笔等,可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大脑的智力。

6.多做户外运动

当孩子五六岁时,父母可带他们到公园或运动场去荡秋千、划船溜冰、游泳。通过这些相对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锻炼全身机能,使肌肉系统紧张度增加,肌纤维增粗,耐力和活动力增强;让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肌发达;使血液循环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让神经系统反应灵活、迅速并且使身体新陈代谢活跃,改善消化功能。孩子的任何身体活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指导下运动,从而牵动骨骼实现的。因此,多做户外运动可以使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锻炼,提高全身机能的整体素质。

7.注意安全问题

父母带孩子进行体能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第一。孩子对于自我肢体的认识尚未成熟,运动起来不知深浅,容易出意外。父母进行每项活动时,一定要认真设计正确姿势及方法,保证动作的安全性,避免错误的运动方式误伤了肢体。比如,活动的场地是否安全,活动用具(球、跳绳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运动器械是否适合幼儿使用(健康路径及儿童游乐场内的器械),还有父母应在一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等等,都在应该重点关注之列。

不要忽视细节教育

学校教育主要完成文化知识的传承,但学文化、学知识,先要学会做人,而做人方面,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很重要。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要从细节着手,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在点滴生活中慢慢长大的,因此,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好时机。

俄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孩子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从小培养固然重要,但生活习惯的教养也绝不能忽视,且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孩子的良好品质与良好习惯,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而成的,也完全体现在一个一个的生活细节中。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金字塔,构成金字塔塔基的,恰恰是他们所做的每件小事及做事的细节。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家庭教育就会更见效果。

家庭教育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孩子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是一次低头,都有可能成为让父母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同样,父母对孩子的一句轻声问候、一个亲昵动作也会成为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强音,成为孩子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只要我们的父母懂得如何在细节中塑造自己、塑造孩子,善于抓住每一次细小教育契机,成功的家庭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甚至可能会形成一股无往不胜的教育旋风,让孩子的心海卷起波澜。

1.父母要关注生活细节

如何教孩子学做人,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实就是用生活细节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看到的、听到的、自己做的事情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明白道理。这些事情可以是鸡毛蒜皮的,比如买糖葫芦是否要先问爷爷奶奶吃不吃,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父母都要认真思索后,抓住机会教育孩子。不受形式的约束,经常化、生活化、细节化的教育更为有价值、更为有用。

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不良言行

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日里要么唠唠叨叨,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么沉默不语,听任孩子乱说、胡说;要么就是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样是在点滴生活中,养成了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惯。

3.生活指导不用事无巨细

生活中每时每刻给予孩子指导,并不等于父母要喋喋不休地唠叨,父母要学会抓住有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有启发的事件去指导,还要分辨哪些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只对那些不能解决的事情加以指导,能让孩子自己做的,尽量放手让他们做。要处理好最大的矛盾——隔辈对孩子的态度问题,社会的不良影响,包括上网。

4.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在教育孩子时,方式方法要灵活,避免只讲理论。如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故事来教育孩子,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一位母亲每天早晨起来会为孩子做一碗面,第一次,面上放了一个鸡蛋,孩子就抢着吃有鸡蛋的那碗面;第二次,母亲把一碗面的底下放两个鸡蛋,另一碗面的上方放一个鸡蛋,孩子看到了就抢有一个鸡蛋的面,他发现妈妈的碗底下有两个鸡蛋;后来孩子觉得应该让妈妈吃有鸡蛋的面。”在这个故事中,妈妈什么都没有说,却用鸡蛋加面这种形式来教育孩子凡事要为别人打算。

以下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细节,父母可以在实践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国旗的时候,注目两分钟。听到演奏国歌时,让孩子把手按在胸口,心中默唱国歌的歌词。

★让孩子摔一跤,然后再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们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

★带孩子去动物园,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让他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带孩子到公园去,到森林里去,让他喜欢绿色。告诉他这是生命的颜色,让他开始懂得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常常做好事应成为一个人生活中的良好习性,使孩子成为一个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你的孩子在假期去打工,用自己的双手挣钱支付自己的部分开销。

★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环卫工人、教师。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教孩子几个健康有益的笑话、小幽默。

★告诉孩子对任何人都决不使用亵渎、肮脏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