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24

第24章 轻松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5)

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习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用一台电脑的家庭。如果孩子的家长经常利用家庭电脑浏览黄色网站,孩子就会由好奇、兴奋到效仿、试验,其后患无穷。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不要有“网瘾”。因此,每个家长都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

6.必要时强力限制

孩子好奇心强,渴望知识,面对游戏以及网上花花绿绿的虚拟世界,常缺乏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作为父母,面对“上瘾”的孩子不应掉以轻心,多多引导,必要时强力限制。如果让孩子的黄金时代在游戏和虚拟中度过,最后受伤害的可是整整两代人!

上网是好事,但和任何其他好事一样,也有可能遇到一些“事故”,为保护儿童网络使用安全,电脑教育专家提出了许多忠告和建议,下面这些规则是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的:

★你在上网时,如果网上某人正在做使你难堪的事,你应该立即告诉父母,但不要关掉电脑,然后家长就可以发现这个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他的活动。

★上网时使用别名而不是你的真实姓名,也不要用挑逗性的名字如“妙龄女孩”等。千万不要在网上向任何人泄露你的地址、学校、父母姓名、朋友姓名、家长工作地点或任何其他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等资料。

★不要指望在聊天室里遇到的陌生人给予你重要的建议。

★千万不要与网上认识的人见面、通电话、邮寄东西或接受他们的任何东西,除非你的父母同意或与你在一起。

★未经你的父母同意,不要将你的照片上网或寄给别人,不要将任何真实的个人资料放进个人网页。

★不要在网上做任何需要花钱的事,除非你父母说没问题。千万不要泄露你或你的父母的信用卡资料。

★千万不要将你的各种密码告诉别人,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

让孩子学会在错误中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在错误中不断获取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够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因此,父母要对孩子多一点真情付出,多一些关心爱护,让犯了错的孩子有机会改正,有勇气改正,这样就会使孩子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对于错误,人们都觉得它是自己的劲敌,总是希望自己少犯错或者是不犯错。然而,从人类发展的轨迹来看,正是由于人类社会在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才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可能。孩子正处在成长的阶段,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出错是孩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著名科学家斯蒂文·格伦,介绍了自己两岁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他认为这件小事对自己走向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天,格伦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谁知瓶子太滑,脱手掉在地上,牛奶洒了一地。厨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牛奶的世界。妈妈来到厨房看到这种情形,没有责备,没有教训,也没有惩罚。妈妈说:“你做了多么棒的垃圾!我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摊牛奶呢!既然已经这样了,儿子,你愿意在我们打扫前在奶河里玩一会儿吗?”格伦玩了10多分钟后,妈妈和蔼地说:“要知道,不管怎样,你弄了一团糟,你得打扫干净。我们可以用海绵、拖把或者是墩布来收拾干净。你喜欢用哪一种方式呢?”格伦选择了海绵,和妈妈一起收拾起地板上的奶。收拾干净后,妈妈又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尝试,没能让你的小手抓住奶瓶。现在我们到院子里,给这个瓶子里装满水,看看你能不能抓得住。”格伦很快就发现,只要他两只手紧握住靠着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了。

格伦每当讲到这里,都会感叹,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意识到,不要害怕错误,当错误出现的时候,要勇于改正错误,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应不急、不躁、不纵容、不责备,要及时捕捉教育契机,把握犯错的环节,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使孩子的能力在处理错误中大大提高,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错误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坏事情,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错误这一资源呢?

1.父母要让孩子认识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

当孩子做错了某件事情之后,虽然父母不应该放大孩子的错误对孩子进行严厉指责,但是也不应该简单地一带而过。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认识到错误,并且可以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父母可以借助错误促进孩子的思维创新

孩子的想法是神奇的,同时也是无所不在的。当父母和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时,孩子很可能会因此而有更加奇妙的想法。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犯过一次错误而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应该一如既往地支持孩子。

3.错误可以让孩子和父母更加贴近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他本身就已经很难过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再严加指责,孩子不仅不会改正原有的错误,很可能会再犯更多的错误。当然,孩子出错时,指出错误是有必要的,但是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不应该用粗暴的方式,而应该平心静气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父母的指责而疏远父母,而是会和父母越走越近。

让孩子远离“成长问题”

有些孩子有着非常高的智商,但是他们的情商却低得可怜,致使他们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父母要经常和孩子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对孩子细心一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以便让孩子远离“成长问题”。

厌学、早恋、网恋、孤僻甚至是犯罪这些事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孩子的身上,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亲情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并且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上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于是,人们把这些孩子划为“问题孩子”。然而根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的智商基本上是正常的,甚至有的还是智力超群的。但是,他们的“情商”却相对比较低,他们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一片荒漠。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他们严重缺乏情商方面的教育。

根据了解,“问题孩子”的年龄一般都在3—20岁,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都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是备受父母呵护的一代。看见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父母们心急如焚,遍求良方。

一位家长为了孩子,自己整天寝食难安。因为孩子自从上了初二就不大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了,这位家长害怕孩子走进“早恋”的误区,所以天天都悄悄地“护送”孩子上学,有时候看见孩子与女生交往过密就现身制止。后来,孩子更不愿与其多说话了。这位家长到学校和老师交流了很多次,却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自己也很着急。

5岁的蓉蓉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声不响玩她自己的小手,然而她的小眼睛却一直在关注着妈妈,小耳朵也在认真听着妈妈和咨询师的谈话。因为孩子逆反性太严重,蓉蓉的妈妈只好向心理咨询师请教。

现在的不少家长都反映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非常希望教育专家能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解决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呢?教育专家林蔚博士认为,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方面的落后!我国的普遍教育往往偏重于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学校存在这种现象,家庭教育更是这样。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拼命工作。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对孩子好了,从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上的教育和沟通,让不少孩子产生了孤独感,逐渐变得沉默,然后演变成叛逆,甚至是犯罪。目前的“问题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代人都宠爱这一个孩子,造成孩子心中至高无上的优越感,使其在与朋友、同学的交往中颐指气使,也导致没有要好的朋友,从而陷入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