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22

第22章 轻松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3)

“是的,我想,我是不愿意做那棵大树。”蒂娜说,“爸爸,我想我应该去给妈妈道歉,刚刚她是对的,我不应该那样说特迪。”

“妈妈不怪你。”妈妈的声音从蒂娜的身后传来。

“妈妈!”蒂娜转身投进妈妈的怀抱。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谁都知道骄傲、自负的人将来难成大器。而对于孩子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却需要父母从小处着手加以分析、思考才可能彻底“根治”。当孩子骄傲的情绪刚露头的时候,父母就应毫不手软地迎头痛击,因为骄傲自满将是阻碍你聪明的孩子未来发展的魔鬼。

骄傲自满是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后产生的。有的孩子可能取得过一些优异成绩,听到过不少的赞誉,认为自己确实优秀;有的孩子只看到其他孩子的缺点,从而总认为自己优于他人;有的孩子虚荣心强,因而听不进逆耳忠言;有的孩子受个人英雄主义影响,总喜欢处处表现自己。总之,骄傲自大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形成与外界的隔膜,这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

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父母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发现其他人的优点、长处,虚心向其他人学习。这样,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父母要通过给孩子讲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让孩子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总是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存在,切不可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盲目自傲。告诉孩子人各有长短,即使是最卑微、最弱小的人,也有其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样,再强大的人也都有他自己的弱点。不可用自己的长处去与他人的短处比较。

父母还应该减少孩子的物质优越感。过于优越的环境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感觉,从而会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让孩子丢掉爱磨蹭的坏毛病

想让孩子做起事来敏捷利索,不马马虎虎、慢慢吞吞的,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让孩子知道做事慢的人会造成一些什么样不好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在做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加快速度。

有人说,一个人生来就会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不过并没有显露在外面,而是隐秘在人体内的。如果谁能发掘出这种潜在的能力,那么,谁就会是天才,只要对这种潜在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利用,就会做来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来。而培养孩子敏捷灵巧的习惯就像是发掘人体内的潜在能力一样,需要父母去诱导孩子去自由地发挥这种潜在的能力,从而让孩子养成雷厉风行、严谨高效的办事,但是切记不可以对孩子灌输那些陈年的术语和乏味的公式,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而已。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克服磨蹭的毛病,从而养成敏捷利索的习惯呢?

1.诱导孩子

为了培养孩子敏捷灵巧的好习惯,父母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要知道,孩子的好坏习惯也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可以这样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敏捷灵巧的好习惯,就必须注意自己平日的言行,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敏捷灵巧。

2.给孩子找快动作的感觉

要给孩子找动作快的感觉,尝动作快的甜头,不要给孩子慢的心理暗示。有一些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你越说他动作慢,他就会越慢。父母要把动作慢看作是正常的,就如同孩子刚开始说话时,说不好也是正常的。当孩子的动作快的时候,父母要对其进行表扬,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反而逐渐少。还有,父母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父母和孩子都能看到变化,并且可以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在变化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进行鼓励。

平常在家,也可以多进行一些竞争比赛。比如,看谁起床快又好,比比谁先洗完手绢和袜子等等。

3.鼓励孩子多动手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这句名言给了家长很大的启发。想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最简单而高效的方法就是运动双手。特别是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很快,双手动作灵活,能促进头部机能的发展,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脑子越用越灵”,这样有利于孩子敏捷灵巧习惯的培养。

4.锻炼孩子视觉、听觉、触觉的灵敏度

培养孩子敏捷灵巧的习惯,需要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说视觉、听觉、触觉。如果一个人闭起双眼,那么他走起路来就会显得拙劣;捂住耳朵,对别人的表达就模棱两可;失去触觉,就会变得麻木。因此父母必须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成长起来,才能达到敏捷灵巧的目的。

比如说以做游戏的方式,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在屋子里摸索,碰到一件东西让他猜是什么,这类游戏能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触觉;通过做数数的游戏,把豆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掠过说出数字,可以发展他的视觉;给孩子放出许多动物的录音,让他判断是什么动物,或者判断外面的脚步声是爷爷的、还是奶奶的等,以发展孩子的听觉;或者随意说出一个数学等式让孩子马上说出结果,以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5.抓住兴趣及时表扬

兴趣是孩子做事的前提,父母的表扬是孩子的动力。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加以诱导,当孩子做出成绩,不忘表扬、鼓励。

对于动作慢的孩子批评与训斥是没有用的,而且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指责他们动作慢,就会使孩子渐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什么都慢的人,即使想快也不可能,继而认同了这一事实,无论父母怎样要求他也不会主动尝试提高速度了。父母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做哪些事情比较感兴趣因速度稍快,抓住其中几件好好夸夸他,从而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并且还可引申到其他活动中:在表扬之余略表一丝遗憾——要是某某事也能做得这样好就太棒了!

有很多孩子磨磨蹭蹭,一件事必须得让家长费尽口舌,他才肯动一动,让家长们大伤脑筋。分析孩子磨蹭的原因,还发现有些事是因为孩子不愿干、觉得没意思的事情,比如吃饭、洗碗、穿衣服等等,这样家长应给孩子制定一个严格的一日活动时间表;可以把孩子感兴趣和不愿干的搭配起来;如果上床晚了,妈妈就没有时间讲故事了,如果吃饭慢了,有趣的“特种部队”就演完了等。这样使孩子珍惜时间。有时候孩子干事磨蹭也可能是由于对这项工作还不熟悉。比如:穿、脱衣服,刚学会穿衣服的孩子在扣纽扣的时候是很费劲的。由于他的不熟练使他扣得非常慢,这就有待于家长的训练。孩子磨蹭会有很多原因,只要父母找出原因针对处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和克服的。

孩子有 “多动症”怎么办

对待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父母不要用打骂的管教方式,这样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引发其他问题的发生。父母应该针对多动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矫正多动这一不良行为。

孩子有比较听话的和比较淘气的两种,但淘气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精力特别旺盛,总是在不停地干这干那,使家长心烦意乱,所以就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并担心不已。

“多动症”是一种医学上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疾病表现,与一般的淘气完全是两码事。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多动症其核心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不易集中

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错误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

2.活动过多

这类孩子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切橡皮,撕纸张,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由于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这类孩子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3.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当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因为患儿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

4.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孩子读书时可把“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写字时,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不是比例大小失调,就是位置安排不当,这些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这类孩子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留级的可能相对较多。但因智能正常,如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

面对多动症患儿,家长要重视教育工作,不要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要耐心教育,抓紧辅导。下面是改正多动症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方式方法,家长们可以参考。

1.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多动儿童的要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提要求不应过于苛求。

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

对于这类活动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家长要组织他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有条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父母也可请老师把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对这类儿童,应从小培养其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儿童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这类儿童,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父母应和医生经常保持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教育孩子的情况,征求医生关于治疗上的指导性意见,有条件时,应争取医生、教师的合作,共同搞好教育。

6.运用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而当有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这样就会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如教师把患儿在上课时间内屁股扭动的次数记下来,倘使减少了,就加以表扬,并且每天给家长带一份报告去,扭动次数减少了,家长就根据报告给予奖励。而奖励的办法可根据各家的具体条件确定,如准许其晚上看电视,或假日去动物园,或奖励给玩具等。

7.进行躯体训练

对于动作不协调、手眼不协调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多动症儿童,要多让他玩玩滑板。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用整个身体来驾驶滑板进行运动,这对于脑部中感觉的组织和运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滑板上运动,身体内的感觉信息和组织也会随着运动而改变,而且为大脑处理过程建立了一个语言表达或阅读的基础,在滑板上训练,减少了孩子其他夸张的活动,也使神经系统做更有目的的活动。

8.运用饮食疗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

★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乏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等。

★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如对父母的语言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等。这种情绪任其发展就会养成习惯,形成逆反心理,制约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