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02

第2章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

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运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为孩子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专制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在对父母产生厌恶的同时,产生逃避家庭的思想;而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则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父母应该明白,一条脐带连接的是生命与自然的结晶,而不是附属和占有的关系。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现代文明家庭的标志。很多孩子在谈及自己的父母时,都希望父母不要再做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不要总想让孩子俯首称臣。孩子渴望父母能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

一位上初中的男孩说,父母虽然很关爱他,但从不把他看成独立存在个体的人。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十分常见。很多父母一向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财产,有一种占有的心态,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话才算是好孩子。很少有父母去考虑孩子自身的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孩子永远是被管制的对象,对家庭大事孩子没有参与的权利,对自己的事孩子也没有决定权,只能听从,没有平等民主可言。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也是造成家庭不民主的因素。如当孩子对某事发表意见时,父母以蔑视的态度,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否定孩子的选择,不听孩子的解释甚至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打电话……

很多孩子犯了错会想方设法隐瞒,不让父母知道,原因是父母无法理性地面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不敢面对错误,不敢面对父母。一个9岁的男孩犯错后,见到父亲就头皮发麻,这是父亲暴力教育的结果。

如果无法改变专制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对父母产生厌恶的同时,会产生逃避家庭的思想——逃离家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被父母长久压制之后的心理爆发。

有些父母误以为家庭民主的重心在与孩子的关系上,而对夫妻关系中的民主并不在意,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在核心家庭这个系统中,父亲与孩子、母亲与孩子、夫妻这三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孩子观察父母的相处方式,并会从中学习对待他人的方式。

另外,家庭民主氛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要及时调整每个成员在家庭结构中的作用。父母的监护职能逐渐下降,而孩子对家庭事务的参与性在提高。通过这种参与,孩子承担起责任,并体验成就感、能力感,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孩子永远期望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理解,能和自己沟通,能与自己做朋友。那么,如何才能做孩子所期望的民主型父母呢?

1.改变传统观念

孩子一出世时,得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才能生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有了对自我的渴求,有了想摆脱父母、展示自我的需求。但很多父母认为:你是我生的,你得靠我养活,我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其实,父母应该看到一条脐带连接的是生命与自然的结晶,而不是附属和占有的关系。

2.多尊重少专制

父母对孩子粗暴专制,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缺乏自尊,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相反,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会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孩子虽小,但同样有信任、独立、理解、平等、上进等多方面的需求。民主的父母应懂得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人格,让孩子属于他自己。

3.多商量少命令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千万不要忽略他的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可以多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商量,聆听孩子的想法,征询孩子的意见:“你觉得用什么办法好?”“这样做,你认为怎么样?”“等我们完成了这件事再去,好吗?”父母切忌向孩子发命令时,只准孩子听而不允许反对。

放下架子与孩子沟通

要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首先要放下架子,多和孩子交流,认真地聆听孩子的话语,并肯定、接纳和赞赏孩子说的话。家长若能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同时也知道可以给他指点和纠正些什么。

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在孩子身上打下终生的烙印,但父母对孩子影响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些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有些教育影响不能被孩子接受,还有些甚至带来负面、消极影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沟通能使父母深入地理解孩子,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情感体验、行为意向,自然就为父母得到教育孩子的正确对策奠定了基础,这不仅可以使孩子更加上进,还可以填补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拓宽道路。

那么,有些父母为什么总放不下架子呢?这是因为权威化的价值取向推崇父母权威,父母习惯于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孩子,而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训斥、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与惩罚。家族化的价值取向使得父母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顺从、听话才是好孩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价值会否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利益处于从属地位,价值、尊严就得不到重视。

父母要想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学会理解孩子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未来的成长,有些问题从小不解决,就会影响孩子人格、个性的发展,轻视不得。作为家长必须要有一个意识,孩子的成长就是家长的成长,作为家长必须跟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己哪里错了、哪里对了。要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有以下几个含义: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候哭、闹、不高兴,这是很自然的,表达出来后,家长要理解他,要让孩子有权利和机会把情感表达出来。

★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有他的个性特点,父母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培养他。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如果什么事情父母都包办的话,孩子就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他能够做的时候要让他去做。

★要给孩子无私的爱。

2.不要将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自由的生命,不属于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一个人。虽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难以计数的辛劳和努力,投入了全部情感,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和梦想,但是不能因此就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到底属于谁?大而言之属于全人类,小而言之属于他自己。

父母应该科学地爱孩子,不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个人对私有财产的处置有很大的自由,假如父母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便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爱怎么教就怎么教,把孩子宠得无法无天,管得胆战心惊,爱得一塌糊涂,打也打得死去活来。盲目、随意、偏激、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之所以肆虐横行,其根本原因就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全凭个人好恶、爱好去教育孩子。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学会聆听孩子的说话

称职的父母,一定要聆听孩子说话,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与他们有所交流,有所沟通。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可以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这样孩子便会感到与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去去去,怎么这么烦。”原来是对门的毛毛回家跟妈妈讲幼儿园老师请父母配合做的一些事情和一天的所见所闻。“小孩子哪有这么多事?”毛毛的妈妈正忙着做自己的事,对儿子的喋喋不休很不耐烦,三言两语就把儿子打发掉。

大部分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心、自制力和认同度来倾听孩子的观点,这其实是父母的接受能力与价值观造成的障碍。其实,你不用先为自己加上任何包袱,只要尽量用耐心、关爱和信心去面对与孩子交流这件事,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对于父母来说,倾听孩子说话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倾听,能使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关系,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更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饭、烫衣服和做别的一些家务活,关掉电视和忘掉电话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去小房间单独在一起谈谈。”

在听孩子说话时,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放松身心。哪怕你正在为孩子的语气而生气,也请你松松肩膀,尽量放轻松,并且不要抿嘴;其次,你要面对孩子。无论你正在忙什么,都要暂停一下,真诚地与孩子面对面做好聆听的准备。尤其是不要交叉手臂,看起来居高临下,让孩子欲言又止。如果你手头有工作,可以先请孩子耐心地等待一下,并在放下工作后耐心听孩子说话,从姿态方面来看,你可以用专心致志、和蔼可亲或逗趣幽默等方式来迎接孩子的话。

父母在倾听中,要将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使用语言表来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很多父母都不喜欢听孩子反复诉说同一件不能让自己赞同的事;或者会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耐性、自制力及认同度;甚至会害怕无法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给孩子完美的回应……其实这些障碍是完全可以扫除的。如果你怕孩子的负面思想越来越多,可以让孩子知道你可以帮助他寻找答案并且解决问题。当你在与孩子共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也会重复孩子所说过的话,而孩子又能从你的复述中得到思考。

再忙也要花时间陪陪孩子

调查显示:当代父母望子成龙的越来越多,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父母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这不能不使人深感忧虑。作为父母,即使在忙,也应该花时间多陪陪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是孩子智力和创造力开发的启蒙者,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欢乐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在这个忙乱的世界中,有些父母没有安排好时间或没有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往往把与孩子亲近的时间给挤掉了。他们认为该给孩子的都给了,已经满足了孩子的一切需要,只不过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而已。这种情况如果是偶然的,那也无可非议,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父亲只顾忙于自己的事,不顾孩子和父母亲密接触的需要,长此以往,必定会从感情上疏远了孩子。

父母只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情需要,这种爱是片面的、缺乏感情的。人都是需要感情的,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亲热的情感和父母的温暖。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更需要和父母进行亲密的接触。因为,孩子除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外,还需要从和父母的接触中获得安全感。相反,如果孩子不能通过从亲子情感交流中满足情感的需要,那么对他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对孩子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当孩子需要父母关心、陪伴的请求被拒绝以后,他会非常失望,会导致孩子烦躁、脾气多变,甚至他会通过摔打自己的玩具发泄内心的不满,成人之后很难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父母不能很好地和孩子接触、不重视与孩子的交往,会导致孩子性格的孤僻、冷漠,产生攻击性和行为失控。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把孩子进了幼儿园就可以放手不管,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工作之余,务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与他做一些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因为工作忙,无法满足孩子的这点要求,请耐心向孩子作解释,以得到孩子的理解。

尽管孩子可能已经不像小婴儿那样需要父母更多的抚摸、拥抱等肌肤接触,但他们对父母情感上的需求却更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父母与他一起做游戏、一起看图书,希望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他在一起,给他讲故事、解答他的问题,能得到父母的赞赏和鼓励是他最感快乐的事情。请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不是要你看着他玩,而是要你多和他一起做游戏,走进他的生活。

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的中心是父母和他们在一起休息、娱乐和交流的时光。可是父母能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总是不够。父母与孩子都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学家育斯宾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1.与孩子一起共进晚餐

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家人可以进行有趣谈话的唯一时刻。连最忙碌的家庭,每个星期也至少可以安排一两个晚上大家一起轻松地用餐。晚餐是一家人建立感情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享用食物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一起用餐可以增进彼此的沟通、鼓励、讨论、分享,也可以增进彼此的爱。一起享用晚餐也是更了解孩子生活的一个好方法。另一个增进家庭融洽的方法,是不时鼓励孩子请个朋友来吃饭,让每个孩子轮流选邀客人。这样可以帮助父母认识子女的朋友,也使子女感到自己在家里受尊重。

2.安排专门时间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不是父母的错。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的职能令人遗憾地被低估和误解了。大多数父母都期望能致力于小家庭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却发现自己承担的种种职责已足够占去三个人的全部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