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779500000019

第19章 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4)

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从外表上看,礼貌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从本质上讲,礼貌反映着我们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之情。所以,真正的礼貌必然是源自内心的。

讲究礼貌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缺少的规范。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

有些父母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有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长大了就会懂得文明礼仪的。其实,这都是误解。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可见,文明礼貌始终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呢?

1.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应该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兴兴在和客人交流的时候没有运用礼貌用语,兴兴的妈妈并没有当场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因为她知道批评和指责往往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妈妈并没有忘记这件事,当客人离去后,妈妈把兴兴叫到身边,温和地对他说:“兴兴,今天你在和客人叔叔讲话的时候,妈妈发现你没有运用礼貌用语,这是不对的。当叔叔送礼物给你的时候,你应该说‘谢谢叔叔’,你说是不是?”兴兴听了,若有所悟地说:“哦,我忘记了,对不起,妈妈,我下次会注意的。”这样,妈妈通过在事后提醒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在对相同事情的处理上,另一位妈妈的用不同的做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妈妈发现倩倩在接受他人礼物的时候没有运用礼貌用语,就微笑地对孩子说:“倩倩,你好像忘记对阿姨说什么了吧?”年幼的倩倩的表情显得有些茫然,显然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说什么。这时,妈妈对客人说:“谢谢您送礼物给倩倩,我代倩倩谢谢您!”倩倩听了妈妈的话,意识到了自己没有表示礼貌,于是也稚声稚气地说:“倩倩也谢谢阿姨!”

2. 培养孩子注重个人礼仪

父母在平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向孩子强调注重个人礼仪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父母应该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注重个人礼仪。

(1)仪容仪表

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

这方面的教育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要适中,防止有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的碎步。

(3)表情神态

教育孩子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的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的动作。

(4)言谈措辞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等。要求孩子做到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啰嗦重复。

父母向孩子强调文明礼貌的常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若出现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要求孩子做到行为文明,如,和人见面时主动打招呼、和别人说话时要专心、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3. 尊重你的孩子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你对待孩子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也就是说,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

礼貌是人们合乎社会规则的谦虚恭敬表现,它是通过动作与语言来体现的。所以,父母既要让孩子懂得“应该”有礼貌,又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做”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礼貌。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地避免意外伤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定时定点的课程,它的学习和养成都需要父母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危险可能存在的角落,然后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它的“藏身地”,教会他如何避之、远之,甚至消灭之。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意外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因意外伤害事故死于非命。这是惊人的惨痛的事实。有些事故,如乘车、坐船出事故,房屋倒塌,公共场所突然灾害等应由社会有关部门、学校努力预防,有些事故则应由父母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生怕孩子摔着、碰着、烫着、电着。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能总是守护在身边,十来岁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总想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为此常与父母发生口角,有的甚至背着父母做。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差,毛手毛脚,容易发生事故,更给父母增加了几分担心。看来,随着孩子的增长,对孩子仅仅看护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孩子自理、自护。父母要经常告诫孩子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该做,应该怎样做。孩子知识少,有些道理很难说清楚,但一定要让她知道什么样的事有危险,后果会怎样,应该怎样避免。

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很多,父母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要多给孩子讲实例,加深孩子的印象。讲自我保护方法时要简明、具体,有操作性。

1.为孩子设计一张“安全卡”

安全卡首先告诉孩子做事要沉着、冷静。卡上面记录着她的姓名、年龄、住址、血型、父母的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还有常用的电话号码(包括急救、报警、火警及主要亲友的联系电话),还有孩子的过敏情况,及疾病记录等等。“安全卡”不仅给孩子本人使用,也是发生特殊情况后,给热心助人者使用的。有备无患,很有必要。

2.在商场或超市时

有时对孩子来说商场是个可怕的地方,到处是人、商品、楼梯和亮晶晶的玻璃,同时,它也是孩子意外伤害的高发地。所以,带孩子去商场购物时,请不要忘了给孩子上一堂“自我保护课”。比如,在带孩子乘电梯、自动扶梯或者购物时,你可以告诉他哪些动作是不能做的,否则会带来什么后果;告诉孩子如果与你分散了,该找谁或者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并带他去认一认这些人,看一看这些地方;你甚至还可以让孩子留心看看商场里的一些标志,如“紧急出口”、“小心碰头”等,并告诉他这些标志的用途。

你可以在购物过程中教孩子看食品(儿童食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让孩子懂得过期商品对身体有害,不能买,更不能吃。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你也可以教孩子辨别各种不同的食物容器和食物性质,让他知道哪些瓶瓶罐罐是容易碎裂弄伤人的,那些是硬的会砸伤人的,哪些食物是会堵住喉咙的,哪些食物是孩子不能吃的……

3.厨房是禁地

厨房基本上是孩子的禁地,因为这里常有意外发生,如打破碗啦、打翻牛奶啦、闻到煤气味啦……不过你别忘记了,这通常也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最佳时机。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意外?该怎么处理或应变?最重要的,是怎么防止这种意外的发生。这么一来,孩子就知道在厨房里该怎么保护自己了。

不过,意外毕竟是少的,但我们总不能因为没发生意外就不告诉孩子这些事吧!所以,在厨房空闲的时候,你可以带孩子进去,告诉他各种器具的用途以及危险所在,告诉他为什么有些东西大人才能用,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学学拿放碗筷瓶罐的正确方法。

4.发现漏电、触电事故怎么办

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应付电问题方面的方法措施,并告诫孩子不要随意碰电器,更不要触摸电源插座等。

把下面的知识告诉孩子,对孩子有帮助,对别人也有帮助。

当人体接触到带电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轻则有针刺、麻木、剧痛等感觉,重则发生痉挛、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心跳停止、死亡。这就是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如电源开关太远,可以站在干木凳上用不导电的物体,如木棒、竹竿、塑料棒、衣服等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开。莫将带电体碰着自己和他人身体,避免触电现象再发生。触电者痉挛紧握电线时,可以用干燥的带木柄的斧头或有绝缘柄的钢丝钳切断电线。抢救触电者一定要及时,不能拖延一分一秒,因为触电时间越长,危害越大,生命越危险。发现有人触电,惊慌失措,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用剪刀剪电线,都是错误的,这样做会使救人者自己触电。

5.家中起火或发生火灾怎么办

一旦发现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这样就能将火与空气隔绝,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切忌用水扑救。液化石油气因漏气起火时,首先应迅速切断气源,同时用灭火器或灭火粉将火扑灭。家用电器着火,要立即拔下插头,或拉闸断电,然后用毛毯或棉被捂盖。切记在电源切断前不要用水扑救,因为水能导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若将门窗打开,由于空气对流作用,火势会迅速发展,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倒不要用水扑救,可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火警电话号码为“119”,拨通电话后,立即报告火灾地点、火势情况和自己姓名。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

6.家里跑水怎么办

家里跑水也会造成损失。家里跑水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水龙头损坏,一是水管破裂。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用坚硬的东西砸管子,以防破裂。

告诉孩子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跑水情况,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要赶快请邻居帮忙。等父母回来再找人修理。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应教给他们简单修理水龙头的方法,家中预备修理工具和小配件,这对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有好处。修不好就不要再修,关闭总开关,等父母回来处理。

7.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孩子出去玩时,要注意给孩子备好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不要只为漂亮而让孩子穿皮革鞋,并教育孩子不要单独行动,要听指挥,结伴而行。下列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叮嘱孩子别去玩耍,这些地方包括:高压塔下;铁路、公路旁;变压器下;水深的河、潭、坑边;工厂的生产区和仓库;建筑工地;废弃无人居住的房屋;防空洞、地窖;水井、粪坑、沼气池附近;屋顶、树梢、墙头。

8.遵守交通规则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外出时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身边。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平时要教给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和常识,比如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如果有过街天桥 或地下通道,就一定要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中国是右侧通行的国家,过马路时一般应该先看左侧再看右侧,但也要提防一部分逆向行驶我车辆。告诫孩子横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还要注意不在马路边踢球和追逐打闹,不跑着过马路,不在过马路时突然改变步速;翻越马路是最最危险的举动,绝对不可以那么做。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乘坐轿车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系好安全带。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及下面玩,不在铁道边玩耍、行走。在社区的小路上走路、玩耍时要留神并主动避让前后左右来的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

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看见过你不顾红绿灯就抢过马路,那你怎么可能说服他遵守规则呢。另外,告诉孩子处理交通事故的一些常识没有坏处。万一出现交通事故,要立即向110和122报警,同时打120请求医疗急救。

9.防盗

告诉孩子,当孩子一人在家时,要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钥匙放在固定位置。如果有人叫门,不能轻易开门,先问清是谁。是至亲好友,再开门迎进来。是陌生人或仅仅似曾相识的人,不能开防盗门,应委婉拒绝:“实在对不起,父母不在,请您晚上再来,什么事情,我可以转告。”若来人借口非要进来不可,也不能开门。可以这样说:“我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请他马上回来,麻烦您在外边等一会儿。”看看来人的反应,居心不良的人会离开。如果来人强行进门,则应大声呼救。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教给孩子以下安全知识:

★教孩子认识家庭住址。在孩子开始懂事明理时,父母就要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住址,熟悉周围的社区环境。告诉孩子父母所在的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以防孩子走失。

★教孩子掌握躲避坏人伤害的方法。告诉孩子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除了父母和医生,不要让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要设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大声呼救。不要让陌生人尾随自己回家。

★训练孩子熟记各个紧急电话号码,包括匪警110、火警119,以及父母办公室联络电话,甚至记下附近可以提供援助的朋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