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
4778500000003

第3章 不按常理出牌(2)

结果,就在第二天,华尔街掀起了一场震惊西方世界的风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跌508点,六个半小时之内,5000亿美元的财富烟消云散!

第三天,美国各类报纸上,那黑压压的通栏标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10月大屠杀”、“血染华尔街”、“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大崩溃”、“风暴横扫股市!”……

华尔街笼罩在阴霾之中。

这时,巴菲特在投资人疯狂抛售持股的时候开始出动了,他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他中意的股票,并以一个理想的价位吃进10多亿美元的“可口可乐”。

不久,股票上涨,巴菲特见机抛售手中的股票,大赚特赚了一笔。

在大家认为空头市场的时候,巴菲特并没有卖股票换现金,也没有袖手旁观而缺乏行动。他眼中所看到的尽是机会,而其他的投资人只看到恐惧。

当然,他还有急流勇退的气魄,该出货的时候决不含糊,留一点残羹剩饭让别人捡拾。他的投资生涯一半是等待机会,还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和学习,出手的时候仅仅是他完成的一点作业。而我们百姓投资证券市场往往喜欢做“蜂拥而至”里的“那一只蜜蜂”,不喜欢做孤独等待出击时刻的“猎鹰”。风平浪静的时候不下水,大浪淘天的时候跳进去,结果就是淹不死也呛了半条命。

四、相信直觉,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自己的直觉,是自己对即将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之上的,但是,这种感觉很容易受到所谓的股市行情的干扰,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股票投资不熟悉的投资者,往往受到这种干扰的影响,改变原本是正确的投资决定,使结果适得其反。

——沃伦·巴菲特

对于从小就习惯于与群体和社会保持一致的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在股市中要摆脱追随大众的思维,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需要很大的勇气与自信。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报中引用了凯恩斯的名言:“困难的是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而不是新思想的运用。”做到与众不同确实不易,但是,这是投资取胜的关键。

20世纪80年代在人们的记忆中,被认为是改变了财务管理界的10年。计算机程式交易(利用计算机程式掌握不同市场的行情,对股票、期货、选择权等进行买卖)、举债收购、垃圾债券、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指数期货,如人们所预料地震惊了许多投资人。在基金经理人之间的那些界限已经变得模糊;基础证券研究在弹指之间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黑箱作业(black boxes)取代了经营访问和调查;自动化代替了直觉。今天,一般投资人已经变得不再容易被蛊惑,并且与金融市场疏远了。随着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人无法再为他们委托人的投资组合增加资产价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消极的指数投资为何如此受到欢迎。

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数十年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投资方法,如小资本化、大资本化、成长法、价值法、动态法、主题法、产业循环法等,都曾证明它们在投资上是有益的。但有的时候,这些方法也不管用,而使它们的追随者无法突破瓶颈。巴菲特则是个例外,他还没有经历过投资策略无效的时期。他的投资绩效被广泛证明是持续的领先者。当投资人和投机客都分心于寻找更好的投资策略时,巴菲特已经悄悄地聚集了一笔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自始至终,他都将投资当作一种企业经营活动,而以一般常识作为他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对投资的独特认知,使他对证券分析师、技术分析师、基金经理人、财务顾问等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其独特的投资认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不需要阅读证券公司的报告

证券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将所有股票列入三个等级之一:应该买入的好股、应该继续持有的中等股和应该卖出的坏股。大半的股票分析师都附属于证券公司,而证券公司的生存能力,还取决于股票的交易量。因此,为了增加营业额,股票价格的极度波动对证券公司是一大好事。

基金经理也是股票分析师报告的一大使用者。美国的基金经理也喜欢交易颇繁,一来是可以吃散户投机者的钱,二来可以从证券商会获得丰厚的佣金。

这使得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股票建议,在类似巴菲特这样的长远投资人眼光看来,非常的漂浮不定。巴菲特把这些分析师和证券商、共同基金经理贬称为思想和行动上过度情绪化的旅鼠。

试想,证券分析师是从一万多家上市公司中分析出几百家给投资者,而巴菲特只要投资区区几家公司,他们就没有本事了。巴菲特对分析师并不客气,他曾说过:“只有在华尔街,你才会看到有人开劳斯莱斯上班,却听取搭地铁上班者的意见。”

常常有人将一些证券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给巴菲特看,问他的意见,他一般会很礼貌地收下来,但会不会花一分钟去翻阅,却不一定。

2.不相信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每个投资者都很关心的事项,就像六合彩、赌马那样,因为时对时错,因而能够满足那些寻找刺激感投机者的心理。但这是否是聪明的投资人应该使用的选股方式呢?

巴菲特曾经在刚刚开始投资时被它吸引了短短的一段时间,幸好很快就知错能改,从而避免了亏钱。世界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区也是不相信技术分析的。被雅称为现代金融学之父的法玛教授甚至称技术分析为“占星术”。

巴菲特提醒投资者,技术分析不能为你长期赚钱。他说:“你有看过技术分析师鼓励他的孩子以他的技术分析法选股投资的吗?但他们可能会鼓励孩子学他当技术分析师,尤其是当你明白这个行业可以不停地吸引到还未烧到手的人一试,而且每个课程你都可以每人收取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学费。每个技术分析师都深懂期货经纪人也懂得的致富秘诀:只要自己不玩,肯定发达。”

3.反对分散投资和短期持有

共同基金经理从全国各地的散户身上收来大笔的资金,将之投资在国内“稳重”的众多蓝筹股里,进行所谓的“分散风险”策略。其实很多散户股民都能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购买很多个股,其实并不一定能够分散风险。

20世纪80年代,各法人机构的投资组合经理人多半沉迷于一个名为“投资组合保险”的投资策略。这个投资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将投资组合的项目,永远在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它的收益不会低于某一个预定的最低标准。当投资者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减少的时候,就是因为把资金从高风险的资产(股票)转移到低风险的资产(债券或现金)。相反,在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上涨的时候,则是因为将资金从风险较少的资产转移到较具风险的资产上面。因为要在个别有价证券间转移数以百万计的大量资金并不容易,所以投资组合经理人转而以股票指数期货作为保障他们投资有价证券的方法。

巴菲特担心,无知的投资人会在购买期货时,存有大捞一笔的想法。他表示,由于购买期货所需的保证金通常不高,常会引来一些如同赌徒一般的投资者,他们只是希望能在短期内获取暴利。这种抢短线的心理,正是低价股票、赌场赌博以及彩券促销者一直能够生存的原因。巴菲特表示,要想有一个健全的投资市场,“我们需要的是寻求长期获利,并以此为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人。”

为了更好地证明“投资组合保险”的谬误,巴菲特要求他的读者试着去了解这样一个地主思考模式:他在买进农田之后,因为发现附近农田的价格下跌,于是告诉他的不动产经纪人卖掉农田。这就如同基金,对其拥有的奇异电器或福特汽车的股票,仅仅因为最近一个成交日价格下跌就卖出,或因上一个成交日价格上扬就买进。

试想,就连购下了整个股市里所有公司的股票,也不能够逃出“股灾”的冲击,难道买下一百多、几百种股票,就能做得到吗?

巴菲特很反对这种“分散”风险的作法。他认为,当投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时,那才是风险。对于一个懂得他在做什么的投资人而言,没理由叫他放下最好的公司,而去买入排名第21的公司的股票。

的确,即便你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里,也存在风险。亚洲金融风暴即是一例。最佳的投资法是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细心地看管这个篮子。最好是把它抓得紧紧的。

一些投资人可能会误以为传统的基金经理每年所收取的1%管理费对自己的收益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巴菲特认为这管理费,从长远上来说,会为投资人的投资成果带来巨大的影响。以一般的基金经理投资回报率来说,这区区的1%,在投资人的回报率中却高达10%的比率了。对于投资人而言,每年从资金所赚到的获利中扣除掉高达10%的管理费,可就是一件大事了。是长远下来对投资成果的损害会更大。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为什么巴菲特会重视这1%的基金管理费以及基金经理人的管理费是如何计算的。有的投资者误以为是从获利中抽取某个百分比,因此如果股价下跌、投资没有获利就不必抽取管理费。事实上,基金经理人的管理费是按照整个基金的市价数额来算的。换言之,在亚洲金融风暴股价惨跌情形下,这些基金还是照样每年抽取那1%的管理费。

拿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基金原本总金额是40亿元,每年从基金那儿抽掉的管理费就是4000万元。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如果这个基金的资产实价只剩下30亿元的话,年度的管理费就是3000万元。

这种“你赚钱我也赚钱,你亏钱我照样赚钱”的基金管理现象是巴菲特所不愿看到的。

有一些投资理论认为,散户在投资市场中被迫与大型法人投资机构竞争,对其非常不利。巴菲特认为这个结论并不正确。因为大型法人机构的投资者常有一些反复无常和不合逻辑的行为,散户只要能够坚守企业的基本面因素,就可以十分容易获利。根据巴菲特的说法,散户唯一的弱势是,他们可能被迫在不适当的时机出售手中的股票。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必须在财务上和心理上都有充分的准备,以应付市场的无常变化。投资人应该了解,股价波动是常有的事。巴菲特说,除非你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股票跌到只剩买进价格的一半,而还能面不改色,不然你就不应该进入股票市场。

4.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

巴菲特曾说过:“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曾有人就直觉这个问题去请教巴菲特,他告诉人们,他的投资决定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直觉,凡是自己感觉能够获得利润的股票,都大胆地投资。事实上,巴菲特的直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所投资的企业的详细了解和研究。巴菲特说,只要他对企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这家企业的经营令自己满意,他根本就不会去理会所谓的股市行情,直觉就能告诉自己这只股票值得自己投资。

巴菲特还强调,一个人的直觉往往是非常准确的,对于股票投资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

五、在别人小心谨慎时勇往直前

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戒慎恐惧的态度。唯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我们才会勇往直前。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精明投资者。当巴菲特在20世纪80年代购买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时候,大部分华尔街的投资人都觉得这样的交易实在缺乏吸引力。

当时多数人都认为通用食品是一个不怎么活跃的食品公司,而可口可乐给人的印象则是作风保守,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是缺乏吸引力的。在巴菲特收购了通用食品的股权之后,由于通货紧缩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加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增加,使得通用公司的盈余大幅增长。在1985年菲利普摩里斯(美国一家香烟制造公司)收购通用食品公司的时候,股价足足增长了3倍;而在伯克希尔1988年和1989年收购可口可乐公司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4倍之多。

在其他的例子里,巴菲特更展现了他在财务恐慌时期,仍然能够毫无畏惧地采取购买行动的魄力。1973~1974年是美国空头市场的最高点,巴菲特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公司;他在GEICO公司面临破产边缘的情况下,将它购买下来。他在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时候,大肆进场购买它的债券;他也在1989年垃圾债券市场崩盘的时候,收购了许多RJR奈比斯科公司的(美国一家极大的饼干制造公司)高值利率债券。巴菲特说:“价格下跌的共同原因,是因为投资人抱持悲观的态度,有时是针对整个市场,有时是针对特定的公司或产业。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商业活动,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的态度,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所制造出来的价格。换句话说,理性投资人真正的敌人是乐观主义。”

另外,巴菲特并不会因为市场价格情况的改变,而停止收购行为。虽然偏高的市场价格可能使得交易额减少许多,但是巴菲特还是能够发现吸引他的公司,进而收购它的股票。当市场价格下跌,多数投资人普遍持悲观态度的时候,具有吸引力的交易数量将会增加。

巴菲特在1979年写了一篇名为《在股市已经一片看好声中,你将付出很高的价格进场》的文章。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比股票的账面价值略低,股东权益的平均回报率是13%,债券的利率则在9%~10%之间变动。然而,绝大多数的退休金经理人选择购买债券而舍弃股票。1972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1%,而且道琼斯工业指数则处在股票账面价值168%的水准。在此期间,巴菲特注意到,退休金经理人将出售债券所筹得的资金大量投入股市。1972~1979年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巴菲特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在1979年的时候,投资组合经理人感觉到,既然无法了解短期的趋势,最好还是别碰股票为妙。巴菲特表示,虽然这样的心态并非全然错误,但我们仍需承认下面两句话:“未来的情况你永远都摸不清。”“在股市已经一片看好声中,你将付出很高的价格进场。”

巴菲特并不预期股票市场的涨跌。如同巴菲特所指出的,了解其他大多数人的想法,并不能够代替自己本身的思考。想要获得大量收益,你就得小心评估各个公司在经济面上的基本体质。然而热情拥抱目前最流行的投资方式或情报,却无法保证你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