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死后,年少孤贫的司马相如弃印归蜀,路过临邛(今四川邛崃),结识大商人卓王孙美丽的寡居之女卓文君(但据说仍为处女,因她许配之皇孙无福,未待成婚便已匆匆辞世),此女善鼓琴、喜音乐、懂文学,慕相如大才,躲帘后偷听,相如以琴心挑之,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使之怦然心动,毅然冲破封建礼教,星夜离家私奔相如,成为我国有史可据的第一个与其他男子私奔的寡妇、第一个勇敢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女性,双双同归成都。然相如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为生。卓王孙原本强烈阻挠其婚事,闻知后倒也无奈,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算是酒铺的投资参股吧。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如郭沫若就曾写有《卓文君》的话剧,《西厢记》中的张君瑞追求崔莺莺时也将相如当成了偶像,成都人甚至封他为“情圣”。
汉武帝即位,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更磅礴华丽之《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其时另著有《哀二世赋》、《天子游猎赋》、《长门赋》等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大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晚年还作有《封禅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即糖尿病),病免,卒。文君著诔文,流传于当世,翌年亦追随夫君于地下。
天府巴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数千年来,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学,涌现出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家,司马相如应该是其中最早的一位,被后人给予高度评价。而其妻卓文君又是另一位文艺才女,且是才貌双全之历史名女,与蔡文姬、班昭、李清照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才女,也当在中国古代十大名美女之列。书上形容其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在一些人心目中,司马相如是一个俊雅倜傥的风流才子。诚然,此君仪表堂堂,风度潇洒,多才多艺,确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才士;他琴挑卓文君,赢得这位美女芳心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古美谈。但若仅仅将他视为“风流才子”,那就是皮相之见了。事实上,除了一表人才、满腹诗书之外,相如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堪称一代伟丈夫。他与寡居的卓文君自由结合,固然是惊世骇俗之举;婚后生活拮据,夫妻二人大大方方开店卖酒,他让卓文君当垆叫卖(即今之坐台是也,而成为我国有史可据的第一个女店员、第一个坐台女士),自己穿上酒保的衣服涤器(即洗碗是也)市中,旁若无人,依然开心,且夫妻俩相敬如宾、融融洽洽,也是一般儒生所做不到的。
更为难得的是,身为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在汉武帝身边十几年,却从未愿意把献赋当作向最高统治者献媚取宠的手段,从不与那些阿谀逢迎、鲜廉寡耻之徒为伍,不愿作没有灵魂的御用文人;而是在有条件时争取有所作为,难有作为时便努力保持自己节操,“故其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疾闲居,不慕官爵。”(《汉书·司马相如传》)所以他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终其一生担任的基本上是一些低级闲职。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而一则寂寥,一则被刑。盖雄于文者,常桀骜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
但文人也并非十全十美,司马相如同样难免遭美色之染。其后期渐显达,想纳妾,甚至喜新厌旧,打算休妻(当然是名美女、名才女卓文君女士,但这时也已未免有些人老珠黄了)。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全诗为“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不过后世考证家们断言,此诗只是民间作品。还有同样意思的所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诗作,传说也是系坚持爱情专一、反对一夫多妻的卓文君女士为劝夫而为,终使相如回心转意、和好如初,更显见乃后人杜撰。
扬雄,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与司马相如同乡,以文章名世。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在辞赋方面最服膺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氏的《子虚》、《上林》等赋,极尽描写,辞藻华美。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
(第四节)由皇帝倡导下的音乐变革
根据工具书解释,“乐府”原为中国古代音乐官署名,后为一种诗体,从音乐走向文学,这条路既漫长又有趣。其名最早见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有“乐府令”。到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专署,主要任务是编制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间诗歌乐曲。由皇帝亲自出面,而倡导了一场音乐变革,这大概在全世界古往今来都是空前绝后。汉朝时把乐府所采集和创作的诗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则称之为“乐府”或“乐府诗”。后又用以指魏晋至唐代可入乐的诗歌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与音乐有关,有时亦称“乐府”。与太学、哲学、宗教、书画艺术等许多文化科学门类一样,乐府也是兴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现存汉乐府民歌,大部分产生于东汉,大多是五言诗。《孔雀东南飞》是其中的代表作。汉乐府民歌直接承继《诗经》的优秀传统,对后来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迄今较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
秦时“乐府”隶属“少府”,专掌供皇帝享用的世俗舞乐;而“太乐”则专管宗庙祭祀乐舞,又谓“雅乐”。汉朝统一中国以后,刘氏历代统治者吸取“亡秦”的历史教训,对人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生产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且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封建教化的作用。“汉承秦制”,建立乐府早在汉高祖时就已提出。《史记·乐书》载:“王者功成作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也备,其治辨者其礼县。”由于高祖时“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食货志》),所以这一愿望,连后来的惠、文、景帝等也没有做到,直到武帝时方得实现。
到汉武帝时,西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112年,刘彻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朝廷设立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四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科明,民所知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是汉武帝定郊祀之礼于乐府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基础。汉乐府的建立和扩充,与西汉在思想文化上奉行以道为主、儒道兼容的方针是分不开的。
穷则思变,富而修文。汉武帝定郊祀于乐府,也决定于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质条件。至武帝时,西汉经济空前繁荣,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象。所以,对旧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礼乐教化加以总结和贯通,已成为时代的实际要求。“定郊祀”、“立乐府”就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必然的产物。
据《汉书·艺文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改组后的乐府,仍归宫廷的少府管辖。它设在长安西郊渭水畔景色宜人的皇家园囿——上林苑。其组织十分庞大,总领导人是乐府令丞,下设音监、游徼、仆射三丞。主持音乐创作、改编的协律都尉,便是乐工出身的著名音乐家李延年。并由张仲春等音乐家、司马相如等文学家配合,还有低级工作人员800多人,大多是各地民间艺人。其任务是适应宫廷需要,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填写歌辞和改编、创作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前7年,朝廷衰落,该机构被汉哀帝下令撤消。
汉乐府采集民间音乐的范围很广,几乎遍及当时中国各地区以及北方和西域少数民族的音乐。为收集记录民歌的需要,他们还创造了一种叫做“声曲折”的记谱法。这对我国音乐创作、演奏和演唱技术的发展及各民族音乐之间相互吸收、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有大量这一时期的作品。该书不但收集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乐府歌词100卷,而且对各类乐府歌曲的由来及演变也进行了考证,并写有“题解”。《四库全书总目》称颂他的题解是“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乐府诗集》把这些歌词按音乐的性质和应用的场合分为12类。其中大部分“相和歌辞”,就是以汉代流行的“相和三调”(即平调、清调、瑟调)来分类的。这种以音乐为本的分类方法,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
汉乐府被后人誉为“华夏正声”。其名作如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只有短短的三句,但气势磅礴,曾由120人的歌队演唱。还有汉武帝的《瓠子之歌》,讲述他不顾宰相田蚡反对,亲临黄河,指挥民众堵塞决口。
汉乐府的建立,对于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促进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虽然它被撤消了,但那些被罢免而又在乐府中受过专业训练的艺人流落到民间去后,对我国各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李延年(?—约前90),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宫廷音乐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也叫宫刑,即阉割性器官,从此失去男人的能力),以宦官名义在宫内管犬。因其“性知音,善歌舞”,“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颇受武帝器重,被任为“乐府”音乐的最高负责人。曾在武帝前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其妹因此歌得幸,被武帝立为夫人,她所生之子便是昌邑哀王。因其妹受宠,李氏兄弟跟着飞黄腾达,他被封为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每年二千石俸禄,显赫一时;其兄即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封为海西侯。后李夫人因病早卒,汉武帝以皇后礼仪安葬她。再后,他因其弟李季奸乱后宫之事被株连收监。
李延年既擅长歌舞表演,还善于音乐创作,作曲水平一流,技法新颖高超,思维开阔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人的诗配曲,又能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成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他又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他把乐府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他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五节)“玩物”并不一定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