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中国:秦汉卷
4767200000016

第16章 从亭长刘四到大汉天子(3)

几日后,项羽走进咸阳城,杀子婴,火烧阿房宫,火势之大,三月不灭。曾经繁华富贵的秦宫廷,顷刻间灰飞烟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对中华文化的又一次大毁灭。项羽的军队又大肆抢劫,对美女与珍宝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关中百姓再次经历了巨大劫难,痛苦不已。而项羽在坑杀20万降兵、火烧秦宫三月之后,竟扬长而去,决不回头,东归故土,“我轻轻地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他始终不曾将关中视为自己以后发展的疆土,仅想将它破坏殆尽之后回到江东,复兴楚国。他的意思是:“富贵不回故乡,好像穿了漂亮的衣服在黑夜里走路。”原来,虚荣心很强的项羽很想衣锦还乡,在父老乡亲面前炫耀炫耀,竟愿意因此放弃可成就最终霸业的富庶之地。如此看来,市井出身的刘邦与虎门之后的项羽,在目标上就大有了差距。所谓大丈夫,首先应当具备是夯实根基,志存高远,如此方能成就大事。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们心中早已在期盼着约法三章的刘邦能成为关中王,解救大家疾苦。在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夺还未开始时,一切似乎就已有了定局。

接下来就是长达5年的楚汉战争。当时,他被项羽封为汉王,居汉中、巴、蜀,头一年似乎彼此相安无事。次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东出,经数年激战,长期相持于荥阳和成皋之间,一再战败。但因有从秦国到秦朝,积累了数百年,具备雄厚物质经济基础的关中作根据地,又加上他善于用人,手下谋士虎将甚多,后与韩信、彭越等合兵,势力日盛,一举击灭了虽有军事天才、却无政治智慧的项羽。

(第五节)力拔山兮气盖世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项羽于公元前207年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并大封章邯等19个诸侯王。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楚义帝心,本来一个无权无势的小朝廷,却被项羽赶到1000多公里外的蛮荒之地郴县(今湖南郴州),后来仍是不容他,派人杀了他。

由于分封不合理,一些过去的利益矛盾也并未摆平,项羽自己的威信又难以服众,反而弄得天下更乱,不久战争重新爆发。旧齐王田市的相国田荣,首先发兵迎击他的旧同僚新齐王田都。旧赵王赵歇的相国陈余,也发兵迎击他的老友新任常山王张耳。项羽认为这些叛逆在自掘坟墓,他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的强大兵力能贯彻他的任何荒谬政策。他先是攻击田荣,准备消灭田荣后,再挥军西上消灭陈余。田荣果然不堪一击,兵败身死。项羽却纵兵大肆屠杀,人民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得不集结起来武装抵抗。叛乱随着项羽军事上的不断胜利而更加扩大,西楚军团不断陷入疲于奔命的泥沼。田荣的弟弟田横率领的新的齐兵团,开始跟项羽进行捉迷藏般的游击战。

远在西方万山丛中的汉王刘邦,抓住这个机会,悄悄从汉中出发,越过秦岭山脉,把故秦王国领土上项羽所建的一切封王一鼓荡平;然后大军东征,并为那个可怜的放羊娃义帝心发丧,号召全国共同来讨伐逆贼项羽的弑君之罪。这时他已听从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执掌兵权,在前指挥;萧何则是后勤总司令,整顿后方,训练兵马;智囊张良随从左右,出谋划策。西汉王朝赖以建立的三大功臣,其分工体系至此终于完成。韩信(?—公元前196),淮阴人,故楚王国穷苦流浪汉。张良(?—公元前186),城父人,故韩王国贵族后裔。萧何(?—公元前193),沛县人,故秦王朝县政府低级官员。若不是生逢乱世,他们只会湮没于人海中。韩信曾当过项羽禁卫军低级官员,也曾多次向他贡献意见,却都未被采纳。惟有英雄才能识英雄、惜英雄,也才能用英雄。项羽不过是一员勇将,他不是政治家,所以无法了解韩信,“犹如小学生不能了解大学生的课程”(柏杨)。他不但与韩信失之交臂,连他唯一的智囊、曾尊为“亚父”的范增都不能容忍,最终仍将其逐出中枢机构。他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刚愎自用,傲慢固执,所以才失败了。只有刘邦具备无人能比的政治管理才能。他的高度智慧和谋略,他的宽宏大量的帝王气魄,使包括韩信、张良、萧何在内的无数文武优秀人才为他效力,而终于成为历史上一位杰出君主。

刘邦的军队冲出陕南山川,先是趁项羽出击齐王田荣、无暇他顾的机会,攻入关中,占领三秦,连雍王章邯也被消灭,关中百姓纷纷归附;并于公元前205年春东进,占领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得到消息,立即放弃与田横的纠缠,亲率3万人的精兵南下反攻。汉军大败,光是被挤到谷水、泅水(这几条河都是淮水的支流)溺死的就有10余万人,只好退到灵壁(今安徽境内)。西楚兵团继续追来,汉军再次大败,一时昏天黑地,尸横遍野,被挤到睢水溺死的又有10余万人。更不幸的是,在这次战役中,刘邦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也被楚军俘虏了。两次大战,说明项羽用兵的灵活和勇猛,确实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刘邦被迫退守荥阳(今河南境内),西楚大军将其团团包围,水泄不通,弄得刘邦狼狈不堪。其部将纪信伪装成他,开东门出降。刘邦趁楚军狂欢呼号,戒备松懈,偷偷自西门溜走,这才拣得一条性命。虽然刘邦自己受到了一连串重大挫折,他的大将韩信却用兵如神,屡战屡胜,进入河北后,对项羽的所有封王(西魏王魏豹、代王赵歇、燕王臧荼、齐王田都等),以及使项羽疲于奔命的“五百壮士”田横所辖故齐地区,短短几个月工夫便将其全部征服。

荥阳战役之后,双方呈胶着状态。刘邦巩固了关中后方,又联合各地的反项势力,在荥阳、成皋之间与项羽相持。刘邦屡战屡败,荥阳与成皋尽失。他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不断地兜圈子,非常被动。好在他先是使离间计,派陈平用重金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使本来疑心就重的项羽听信谣言,范增一气之下告老还乡,伤心地死在路上,项羽身边少了位大谋士,汉军压力大为减轻;接着又叫彭越在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便有效地控制了楚军;再说萧何的后勤工作是一流的,他坐镇咸阳,使前方的汉军从来不缺少粮食和兵援;这时,扫荡完黄河以北的韩信,兵势日盛,也赶过来包抄项羽的后路——形势开始对刘邦而言大为好转。

公元前203年,项羽决定自己带兵去攻打彭越,以疏通粮道,让大司马曹咎守卫成皋。刘邦设计大破楚军,占领成皋,并逼迫曹咎自杀。项羽急忙赶回来,楚汉两军在荥阳附近的广武形成对峙。正当两军准备决一死战时,项羽派使者来给刘邦传话:“现在天下不安定,都是由你我两人僵持不下造成的。你敢不敢与我比试高低,别让老百姓再受连累。”刘邦马上回话:“我愿意和你比文比智。”于是两人各自出阵。刘邦为让项羽在两军前威风扫地,便历数对方的“十大罪状”。项羽越听越恼火,忍无可忍,也不回答,回头作了个暗示。其随从钟离眛带领一群弓箭手一阵乱箭齐发,刘邦刚要回头,胸口已中了一箭。他保持镇定,忍住疼痛,故意弯下身,大叫一声:“哎哟不好,贼兵射到了我的脚趾。”众将士连忙把他扶进军营,派医治疗。张良怕军心动摇,便劝刘邦勉强起来,坐在车上巡视阵地。

项羽已陷入求战不能、求胜不得的苦境。眼见刘邦并未射死,还能到处巡视,而自己方面粮草已供应不上,兵将又已疲惫不堪,他心急如焚。刘邦重伤在身,见双方仍相持不下,也非常着急。这时,洛阳人侯公从中调和了一下,双方定下和解协议,楚汉两家以荥阳东南的鸿沟(嬴政大帝当年开凿的人工运河,没想到如今还起了这么个作用)为界,东属楚,西归汉,两家停止战争,各守疆土,互不侵犯。协议达成后,项羽把刘太公和吕氏也放了回去。

签约以后,项羽大大舒了一口气,率领大军东归,原以为从此天下太平,而自己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抱着美女虞姬做香梦了。但谁知道刘邦可不是这样容易遵守诺言的人。次年,乘项羽撤兵之际,伤势稍好的刘邦便毁约追击,欲置其于死地方罢休,汉将韩信、彭越、英布也率军驰援,队伍浩浩荡荡。项羽本来打败刘邦还是绰绰有余,但他的克星韩信一到,即大势已去,仓促应战,众叛亲离,寡不敌众,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境内),其宠妃虞姬自刎。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项羽终于发现曾经的百战百胜抵不上最终的一败,跨上乌骓马,孤身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内),无颜以见江东父老,不愿意南渡,绝望自杀。楚汉战争终于结束,刘邦再次统一中国,即帝位,建立大汉王朝。

(第六节)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关于西楚霸王项羽与其宠妃虞姬“霸王别姬”的远古传说,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这个悲壮、凄美之极的爱情传奇,甚至被说成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古代的铁达尼号。后世同名的文艺作品非常多,什么京剧、话剧、国画、古曲、电视剧,张爱玲、李碧华的小说,陈凯歌的电影等。

项羽与虞姬的悲剧爱情故事,历史上也许果有其人其事,只不过后世文人还是做了很多夸张与加工。楚汉争霸后期,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与爱妻虞姬生死离别,感人肺腑。也许,一些道学家对此常常是“红颜祸水”之说(有人甚至联想到西施去吴国当间谍,认为虞姬也是刘邦使美人计、派她到项羽身边的奸细,我个人觉得此说很牵强);的确,虞姬既给了项羽爱情与欢乐,但最终又弄得他丢了江山、自杀而亡,是有一些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玩物丧志”、“声色犬马”的副作用吧。但是,在这里我只想谈谈他们的美好爱情和悲剧结局。其实,项羽兵败战输、丢了江山,主要原因我看还是他自己,本事有限啦,过于单纯啦,而敌人刘邦又过于狡猾、精明、阴险、恶毒且笼络了大量人才啦;以及项羽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武断、自负、轻信、暴躁等啦。

最早记录该事件的,是在司马迁那部文史兼优之旷古巨著《史记》的《项羽本纪》中。整个文字非常简洁,却很传神:“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而在后来之《秦汉春秋》中则记载,“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位绝代佳人,就这样消失在兵荒马乱中……

虞姬是秦末虞地(今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在江南助项梁杀会稽郡守,于吴中起义。自古美女配英雄。虞姬一朝遇上项羽,即爱慕其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其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其更形影不离,日夜交欢。公元前202年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道:“汉兵已略地……贱妾何聊生。”

暮色很快笼罩帐篷,案几上昏黄的灯光在摇曳。项羽与虞姬并饮数觥,可谓灯红酒绿,眉黛鬟青。此情此景,平时他们不知何等惬意。而今夜心中悲苦无限,越饮越愁,越愁越倦,显得睡眼模糊。不久项羽安卧榻中,休养精神。虞姬独坐榻旁,心中忐忑不宁。她的耳畔凄风飒飒、觱栗呜呜,或似鬼哭狼嚎、或似车驰马骤。当一切沉寂时,又隐约传来一片歌音,时高时低时长时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虞姬心绪非常敏感,禁不住悲从心来,泪水簌簌滑落。

这么多年来,随从霸王南征北战,虞姬并不觉得苦,倒是分享着他的胜利和英勇,从他那柔情无限的眼光里得到满足与回味。在历次大战中所向披靡的光荣经历,使项羽深深赢得了虞姬的爱慕,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英雄。而项羽这些光荣经历,又岂能没有她的一分爱情力量?可是,项羽在称霸天下时,竟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一个男人的厌倦,也许只有他心爱的女人才能体会。但虞姬并不懂得如何化解他的厌倦,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方向在哪。

虞姬不想拖累夫君,歌罢即猝然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灵璧县东南有虞姬墓,左右刻有后世文士联语:“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后人写道,虞姬这“一个平时水晶玻璃一样柔弱的小人儿,在关键时显现了她的英雄气慨,这一瞬间代表了她从女孩走到了女人,从一个不知稼穑的歌舞姬转变成一个为国为家用心的女中豪杰。如果是吕雉,肯定半夜偷偷卷起衣物,有多远走多远”。

虞姬自刎后,项羽伤心不已,但翌日还是得突围而出。美人已逝,他内心凄苦,且仓皇逃走,途中又遭迷路复为人骗,最后为汉军追到乌江,觉得“无颜过江东”,于是抹脖子死了。项羽尽管是个有种种缺点的人,但他最闪光的是首先有真性情。因为有情,虞姬的死让他彻底失去了求生的意志,有船亦不渡。后人写道:“毕竟霸王有霸气,死都死得那么帅!如果是刘邦,过江就过江,活着就活着,占地一亩算一亩,谁怕谁呀。”

据说宋词词牌《虞美人》就是得名于虞姬。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在他眼里,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无一人像虞姬那样坚贞,至死跟在项羽身边。西楚霸王得此一女,可谓不幸中之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