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方正,有些人对外圆滑。做人处事是种艺术,做人应该有方有圆,这样才能纵横捭阖,处理好人际关系;处事要讲究一些谋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把事情处理好。
与人相处原则最重要
与人相处是一问深奥的学问,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注意,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有些话也不可以说。总之,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遵守一些原则,这样才会让你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1.每个人都很重要
在每个的心里自己都是很重要的,在每个人的梦里,主角也永远都是自己。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应该让对方感觉到他自己的重要。其实,每个人都有情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敬。如果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重要,那么,慢慢的,周围的人就会离你而去,因为你忽略了他们,没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2.认识你周围的人
可能由于工作或是生活的关系,在你身边会有很多人。当然,你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也不可能会记住第一个人的面孔。但是,你必须学着去做到这一点。如果你遇到认识的人,请一定微笑着和对方打招呼,这样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人认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多时候可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所以,去认识别人,向认识的人打招呼,这样你会和他们相处得更好。
3.和他们做亲密的接触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认识一个人,但也只是知道有他这个人而已,并不了解他有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和他们相处,走进他们的生活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你可以走进他的家庭,了解他的家人,进而了解他的工作。与此同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更加了解你。
4.做到真正的宽容
说起宽容,这是一种宣传很久的品德,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我要学会宽容,做一个宽容的人。”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宽容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存在。什么是宽容?简单的说,宽容就是能够容忍那些我们不同意的事情。如果别人提出了一种事情,你不能够同意,你就会据理力争,这样就体现出了你的不宽容。当然,在大是大非面前,该不宽容的时候就不能够宽容。
5.犯了错误要及时认错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有的人犯了错误还不自知,当别人提醒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有的人知道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面子问题,他却不想认错;有的人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就会马上认错,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无庸置疑,那个及时认错的人肯定最受大家的欢迎。所以,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顾及什么面子,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人永远不会犯错。有错就改,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同。
6.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些人很自私,当上级派下任务的时候,只顾埋头自己研究,不肯与他人合作,更不可能去帮助别人。因为,他害怕别人抢走自己的功劳,夺走自己的风采。其实,一个不知道帮助别人的人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只有那些不吝啬于帮助别人的人才会真正成功。再说了,如果这次你帮助了别人,下次别人就会帮助你,在相互帮助的互动里,得到的不仅是工作上的成功,也是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功。
7.大家都是普通人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斐然,就会有一种优越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不是普通人。接下来,他就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人很平凡,平凡到没有资格和他一起工作或是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或许他的成绩优秀一些,但是他其他的方面可能会不如别人。所以,做人应该收起高傲的尾巴和竖刺,把自己和别人都看作是普通人。
8.会说也要会听
上面已经说过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主角,所以他们会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会对周围的人不停地诉说关于自己的东西,却不会听别人的倾诉。然而,一个人只说不听是很难得到别人欢迎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我们应尽量让别人说,给别人表达的机会,去倾听他们的意见,感受他们的悲伤和情感。
9.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与人相处最大的忌讳就是随便猜疑别人。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隔膜,也总会有一些误会。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不要在背后议论,更不要在背后批评别人,而是要当面讲清楚,这样误会和隔膜就不会产生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就容易很多。
做人要诚实守信
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守信也是人际交往、与人相处时的一条准则。诚实即忠诚老实;守信,即遵守自己的信约。它具体表现为:忠厚老实,不贪不欺;勇于责己,不护己短;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言出必行,反对空话;表里如一,力戒虚伪;实事求是,敢讲真话。
诚实和守信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显特征。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位先生的自行车坏了,他到离家附近的一个自行车修理铺去修车。在等待中,他看到身旁一辆旧自行车的车圈已弯曲得不能再骑了,于是便没话找话地问修车的师傅:“这车也是送来修的吧!”修车师傅用平和的声音说:“这车是一个青年人卖给我的。我给了他40元钱,他说回家马上取发票送来!”这位先生一听,意识到修车师傅可能遇到骗子了,便不禁问道:“如果他不来了呢?”“不会的,他答应过,如果找不着发票,就把钱退给我,取走车!”“您就那么相信他?”这位先生正和修车师傅攀谈着,这时,远远地赶来一个青年人。只见那位青年人满脸歉意地说:“师傅,对不起,购自行车的发票实在找不着了,给您退钱来了!”说着从兜里掏出40元钱退给了修车师傅。看着那青年人远去的身影,对比媒体上曾报道过的许多不讲诚信的案例,那一刻着实让这位先生好一阵感动。
一位法国老太太在90岁高龄时,有个律师同她订了一份契约。契约中规定,在老太太有生之年,那律师每月付给她2500法郎的生活费。老太太去世之后,她的房产归律师所有。然而,令律师意想不到的是,这生活费一付就是30年,直到律师去世,老太太还健在。在这期间,这位律师总共付出了90万法郎,就是按分期付款30年也足够买下三四套这样的房子。这件事情的本身,也许被某些人当作“贪小便宜吃大亏”的笑料。然而,在今天看来,这正是遵守诚信的最好典范。因为这名律师完全可以利用他的法律知识,想办法终止已经让他“吃亏”的契约,但是他没有。他为了继续遵守诚信,宁愿吃亏,履行契约,直至死亡。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和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5岁,却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半军的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而居,这可能是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后,1997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100周年,也是小孩去世200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可以拒绝别人,但不要得罪人
在人和人相处的时候,人们总是会遇到需要拒绝别人的时候,然而,拒绝别人很多时候会和得罪别人划上等号。因此,如果想要顺利地拒绝别人,又能够不得罪对方,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着名的波兰着名钢琴家肖邦有一次在巴黎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有一位贵妇因没有买到票而向肖邦求援,肖邦手中也没有票。而且肖邦不愿给主办者添麻烦,又不能直接拒绝。他答道:“遗憾得很,我手上一张票也没有。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您高兴……”贵妇人非常兴奋地问道:“这个位置在哪儿?”肖邦说:“不难找。就在钢琴后面。”这个座位是肖邦演奏时坐的,贵妇人只好失望地走了。肖邦拒绝得很得体,让对方从心理上觉得受到了尊重,既不觉得面子扫地,又自然地接受他的拒绝。
一般来说,当别人提出要求之后再开口拒绝就有些困难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别人开口之前就抢先拒绝。
曹操准备攻打吴国,吴国主将周瑜足智多谋,精通兵法,是曹操灭吴的一大障碍。于是曹操派蒋干去东吴说降周瑜。蒋干风尘仆仆到了江东。周瑜听说蒋干来了,便知道他来干什么。于是决定来个先发制人,挫败蒋干的企图。
一见面,周瑜便开门见山地说:“子翼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是为曹操做说客的吧?”蒋干没有料到周瑜竟有这一手,支吾了好久,才说:“我们老朋友相逢,怎能说到这些呢?”席间,周瑜又对众将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你们不要怀疑。”并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佩上我的剑作监酒,今天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有谁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就斩了他。”蒋干大吃了一惊,始终不敢开口提劝降之事。宴后,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生于世上,遇到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听,计必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陆贾、郦生那样的人再生,又怎么能说动我的心呢?”就这样,周瑜采用抢先开口的策略先发制人,使蒋干始终不敢提起半句劝降的话头。
有时候,人们碍于面子,拒绝的话不好正面说出口,如果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的想法,对方便会识趣而退。
杂货铺的刘老板听说镇长的儿子肖辉要向他借一笔钱,心中明白这钱只要借出去,就不可能收回来,但得罪了镇长,以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一天,他看见肖辉正朝他店里走来,他立刻背转了身,待到肖辉走近时,一边叹气一边自言自语:“唉,这一批货款,人家非要求货款一次付清。我如何才能凑齐这笔钱呢?应该找肖辉想办法,他爹是镇长,借点钱肯定没问题。”肖辉一听,明白自己找错了人,只好绝口不提钱的事。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拒绝别人的技巧(比如前文曾将过的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只要能够运用得当,就可以达到既拒绝了别人又不会得罪人的目的。
不妨偶尔自嘲一下
嘲弄他人是缺德,但有时嘲弄自己却是美德。一个善于自嘲的人,往往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个勇敢和坦诚的人,更是一个将自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得很明白的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笑自己的观念、遭遇、缺点乃至失误,有时候还要笑笑自己的狼狈处境。在美国,每一个迈进政界的人得有随时挨人“打”的心理准备,如果缺乏笑自己的反馈功能,那么他最好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去。
有人对一位公司董事长颇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职员聚会上,突然问董事长:“先生,你刚才那么得意,是不是因为当了公司董事长?”
这位董事长立刻回答说:”是的,我得意是因为我当了董事长。这样我就可以实现从前的梦想,亲一亲董事长夫人的芳容。”
董事长敏捷地接过对方取笑自己的目标,让它对准自己,于是他获得了一片笑声,连那位发难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面对凄风苦雨的侵袭,在恶劣的环境中,对待生活就应该有一颗感恩而知足的心。心理学家认为,懂得自嘲的人,不但活得快乐,而且自信,心胸开阔。
古代有一个文人叫梁灏,少年时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结果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受尽别人讥笑。但梁灏并不在意,他总是自我解嘲的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在这种自嘲的心理状态中,从后晋天福三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才考中状元。他写过一首自嘲诗: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待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去足下生,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自嘲使梁灏走过了漫长的坎坷,终于走向成功。自嘲,也使他走向了长寿,活过了古代难以逾越的九旬高龄。
有一篇文章上讲到,在一次舞会上,一个个头偏矮的男子,去邀请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跳舞,那女孩礼貌地拒绝说:“我从不与比我矮的男人跳舞。”男人听了没有发火,也没有指责对方,而是淡淡一笑,自嘲地说:“我真是武大郎开店,找错了帮手!”那女孩听后脸红耳赤,反而不自然起来。自嘲,使那位男士走出窘境,保持了心境的平衡,而且还把尴尬还给了那个伤害自己的女孩。
自嘲是一种鲜活的态度,它可以使原本很沉重的东西刹那间变得很轻松无比,会让别人砸过来的重拳落在棉花上。
自嘲不仅能够让人活得自信、活得快乐,而且还可以用来拒绝别人。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五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