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与行的风景
4762800000029

第29章 爱情是跨越苦难人生的桥梁

青松给我送来这部书的文稿的那一天,窗外正飘着如絮的雪花。她说特别喜欢有雪的日子。是的,漫长的冬天,冰冻的大地如果没有雪的抚慰,整个世界都变得僵硬和冷漠了。在无奈中,我们终于盼来了早春的雪,我就要冷却的心,突然变得柔软和温暖了。青松这部关于知青爱情的书,就是落在我心头的春雪,那雪化成了我书桌那杯清香而苦涩的茶,那雪化作我眼中涌出的泪水,那雪化作一壶浓烈而醇香的老酒……

这些年读了许多知青的故事,也写了不少知青故事,而这一部让我感动最深,让我流泪最多。也许是因为,她写的那片山河是和我下乡的地方紧紧相连,都在黑龙江畔,都在小兴安岭脚下,也都有黑土地,也都有白桦林;也许是因为,她笔下的人物都是我们的同代人,几乎是同一个时刻、坐同一列火车走进那片荒原,走进那个山沟;当然还因为,这部书的作者王青松和我同是上个世纪70年代兵团战士报的通讯员,那时她是三团(红色边疆农场)报道组的干将,思想十分活跃、文笔特别的清秀美丽,正如她的形象那样可人。她和二团报道组那个灵秀的小姑娘尚绍华(现任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辑)和四团报道组那儒雅的帅小伙伊永文(现任黑龙江大学教授)深深地刻在我青春的记忆中。他们是我和当时我们哈青农场(独立一营)报道组另一个知青吕永岩(现任沈阳军区专业作家)崇拜和追赶的对象。

王青松的这部让我感动、让我回忆、让我思考的知青故事,是一部关于爱情的传奇、关于爱情的神话、关于爱情的经典。这些文章先是发表在她自己的博客上,因打动了众多知青战友的心,而应约重新整理出这部书稿。作为最早的读者,我相信这部书特殊的魅力和宝贵的价值,所以愿意写下这篇读后感言,与更多朋友共飨这部书的芬芳。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你看,就是在北大荒风狂雪暴的无花季节,也有爱情的花朵开放。这是无法阻挡的自然的力量,就像在严寒的冬季,在兴安岭的向阳坡上也有黄色的小花在冰雪中怒放,它就是雪莲,也叫冰凌花;而在冰雪刚刚消融的时刻,又有一片片紫色的花朵绽放在山林中,那是知青最喜爱的达子香,它被我们从大山里采来,插在罐头瓶里,摆在床头上。

尽管下乡最初的“三不准”(不准恋爱、不准结婚、不准生孩子 )像绳索一样束缚了情窦初开的青年,但如春草萌发的力量推翻了压在头上的巨石,他们还是勇敢果断地选择自己的爱人;尽管政治运动为同是花样年华的青年之间划出阶级的鸿沟、烙上贵贱的符号,他们还是挑战可怕的世俗,义无反顾地献身给自己的另一半;尽管边塞苦寒消磨了他们的青春激情,超极限的劳动摧残了他们的青春靓丽,但抱团取暖成了他们抵御风寒的最佳选择,相互支撑是他们战胜困难的唯一办法,这样爱情就是命运的必然安排了;尽管知青运动的大起大落、社会的动荡多变、世态炎凉如影相随,让知青命运多舛,但他们的爱情始终如一、忠贞不渝、坚如磐石。因此,王青松为我们记录的这些知青们特殊年代的奇异爱情就更宝贵、更精彩、更让人感慨系之了。这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言:“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方越是贫瘠,看来越格外悦眼。”也如作者所说:“黑土地走出来的坚贞爱情、纯真爱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一壶老酒一样越发醇香弥足珍贵;美好婚姻才是人生的亮丽风景和力量源泉,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本来在此。”

读了青松的故事,我们不能不思考爱情的意义和作用。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的真心的情感。从生物的意义上说,它可以满足人的性的欲望和种族的延续。如果从社会意义来说,爱情简直是无所不能的“人生能源”。从开篇的故事《爱的奇迹》中我们看到了在虚构的艺术作品才能看到的情节:牡丹江老知青贲若微连续五天在病床前的呼唤,把自己脑死亡的爱人哈尔滨老知青姜志贵唤醒,然后又用自己的爱抚,让这个已经呈植物人状态的丈夫重新站起,又让失忆的他从头开始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最后让他重返了工作岗位和人间社会。这个神话般的故事验证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而在《爱情因追求而美丽》中哈尔滨老知青程普新和赵品洁战胜种种苦难双双考入大学而又帮助孩子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和《患难夫妻成就事业》中哈尔滨老知青郭树芬支持丈夫周建江返城后从卖炸蚕蛹开始创业到成为包头市的著名企业家的故事,又佐证了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名言:“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的力量和潜藏的才能。”

王青松所讲的21个故事中,无论是爱在冰雪纷飞时,还是爱在艰难困苦中;无论是爱在“人去楼空”的大返城后,还是爱在“从头再来”的城市创业中;无论爱在病入膏肓生命垂危时,还是爱在魂飞天国后,都证明了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的一句话:“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它跨过了冰雪千里的江河,超越了停滞不前的空间;即使是关山阻塞,迢迢万里,即使大地雪冻冰封,天空云暗雾障,爱也能使人生伴侣携手并肩跨进阳光普照的天地。”

是的,是爱情的伟大力量让数以万计的知青患难夫妻从泥泞和风雪中走上阳光普照的新时代的天地。在严寒和温暖的鲜明对照中,他们更珍爱这仅有的人生阳光。黑土地走出的爱情都像成熟的庄稼,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与当代社会那些如买来的商品一样的爱情相比,它们特别地高贵。高贵的爱情是家庭稳定和谐的基础,建立和谐的社会应该从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做起;而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要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做起。这样看来,那些从黑土地走出的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就更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了。

王青松是我敬重的知青作家,她的文学创作起步在红色边疆的黑土地,返城后在创造了事业的辉煌后,她又皈依文学。2011年她完成了记录知青年代的纪实文学集《记忆的唤醒》之后又推出了这部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从黑土地走出的爱情》。从这部书中我看出了她如青松一样不老的情怀,看出她不减当年的文学功力,也看出了她对知青运动历史的清醒认识。她在后记中说:

“记写知青伉俪绝无标榜知青运动之意,知青运动是一段挥泪啼血的历史,它给国家和一代人留下累累伤痕和无尽的遗憾。但是,爱与哀愁同在,知青运动也给历史的亲历者以艰苦的磨炼,形成了鲜有的知青友谊和知青文化;黑土地洒下的爱情的种子,孕育了牢固的婚姻,对激励知青改变命运、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这场运动的主人公——知青无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团队,知青爱情无愧是值得记载的颂歌。”

我在2008年创作的《我们的故事》长篇纪实的序言中也有这样的话:“无论别人怎么说,我还是要写,写我和我们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受,为这段历史留下‘生命化的缩影’,以告诫人们不能让那些刻骨铭心的悲剧再次发生。也告诉人们,在那个阴风浩荡的年代,在那边塞苦寒之地,也有鲜艳的人性之花的开放。”我还说过:“重新说起了,是为了不再发生,是为了珍惜今天,是为了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为王青松这部“爱得感天动地,爱到地老天荒”的故事说几句并不多余的话。借此机会表达我对走出那片黑土地所有知青伉俪们的真诚祝愿: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和祖国一起享受温暖和光明吧!

2012年3月20日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