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生意就是做心理学:商场必备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宝典
4760300000027

第27章 让顾客从“酒足饭饱”到“心满意足”(2)

品牌要想成功,有两点很重要,一点是坚持,另一点是以品牌核心价值来统帅整合营销传播活动。竞争策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发生游离的企业,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这与中国的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很相似。所以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仅需要人为的努力,同样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个性化的特殊性需求

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那么商家该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这些特殊需要?首先企业要转换商业思维,将从以生产为起点变为以消费为起点。以服装为例,企业将同一款式的服装,投入到同一市场,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穿同样的服装,也就是我们常用在明星身上的一个词,‘撞衫’,这就与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相左了,这是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也是个性化需求与大批量生产间的矛盾所在。

以婴幼儿服装市场为例,企业制定了品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这一概念的引入,改变了婴幼儿服装市场布局。主要有两点:一是倡导“绿色消费”的经营理念,因为婴幼儿皮肤细嫩,易受伤害。企业根据这一特点,开发了具有抗菌、防臭、抗紫外线、电磁波和排汗、吸湿功能的健康、环保型产品,让婴幼儿可以放心使用;二是婴幼儿服装的消费对象是其家长,企业在制定婴幼儿服装营销策略中,更要善于研究婴幼儿家长和长辈们的需求心理及消费习惯。企业策划具有个性化的品牌营销策略,将有助于促进品牌经营的发展和能适应不同的顾客需求。这就是企业为满足个性化需求所必须要做的努力。

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最大的难题却是需求的多样性、不确定性,与供给的专业性、刚性之间的矛盾。在这里,有三种基本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这三种模式分别是,预定机制、深度支持、能力延迟整合。

自商品交换诞生以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就开展了一场追逐的游戏,生产者在游戏中扮演追逐者的角色,而消费者则成了被追逐的对象。但很多时候,生产者都是失望而归,因为他们根本抓不着多变的消费者。对于这一点,不同的时期,商家会有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解决办法是只提供这样的商品,爱买不买。但这样的方法,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比如,在战争年代,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保障不了,哪还有闲心去想个性需求呢?这是在特殊年代商家所采取的特殊办法。

第二种方法是开始追逐的游戏。有追逐,就说明基本需求获得了满足,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想法。在这场追逐中,企业很多时候以失败收场。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都是因人而异的,谁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在这个代年里,商家开始关注消费者心理,但因每个人对商品都有不同的需求面,所以商家还是无法做到兼顾。

第三种办法是让顾客自主消费。超市就是将产品摆放在货架上,任顾客自己挑选,从而实现供需之间、产销之间的和谐,让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这种消费都是由顾客做主的,所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个性消费的需求。

不仅如此,超市将商品一一陈列,让消费者自选,这就是比较浅层的支持。深一些的层次就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来决定自己是否购买。当然了,更深层的支持是当顾客遇到问题时,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最深层次的支持就是,这个问题由商家一手包办,不用顾客操心。

当消费者要求个性化需求的时候,大批量生产难以应对个性化需求,这其中最大问题是当顾客提出需求时,商品早已生产。

针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一种试验成功的解决方案——能力延迟整合。我们都有过做衣服的经验,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是不预先生产成品的。而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完成产品。这种能力延迟整合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所有的成品甚至配件,都不预先生产,也就是说,在顾客下订单前,所有的一切都处在虚拟状态。在订单下来的那一刻才开始进行成品的整合工作。

这种能力延迟整合的出现,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它的出现解决了大量生产与个性需求的矛盾,所以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也要有相关的技术支持。

消费者的DIY个性

个性需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会越来越明显,也会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要随着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在生产经营方面做相应调整,毕竟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企业走得更长远。

例如,中信银行根据消费者个性需求,推出了DIY信用卡,这种彰显个性的信用卡一经推出,便受到30岁以下年轻人的欢迎,目前,这种卡在市场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份额。

这种DIY信用卡有着这样的功能:持卡人可以亲自为卡片设计背景画面,将你认为美好的东西设计在卡面上,赋予信用卡个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也是个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持有这种DIY信用卡的同时,你独有的个性也展现了出来。

对于DIY信用卡的问世,从侧面表达出这样一种思想:信用卡已从单纯的信贷工具,变为青年人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为生活增添了色彩。

邮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也被很多人常用的东西,随着技术的时步,我国国内的个性化邮票业务,也开始快速发展,如针对儿童的“金色童年”、面向大学生“金榜题名”等。这都是邮政业务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而推出的。个性邮票通常是小批量生产,在这一点上,邮政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任何企业都要充分考虑消费者个性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得到满足。其实解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问题有很多种方法,随着企业在越来越注重个性产品的同时,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出现。这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以前的人穿衣服只能自己做,现在我们不但可以自己做,还可以买现成的。所以商家要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用不同的选择组合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个性需求。

消费者要购买的是一种感觉

很多人都感觉做销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在很多人的心里,消费者是很善变的。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对这种有时不可理喻的善变,很了解但却也很无奈。销售工作在很多人眼里就变成不可攀登的高峰,看着就让人望而生畏。

其实,做销售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不过就是与人说话而已。但真正的销售高手,却能在说话过程中,发现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让销售轨迹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获得成功。

影响消费者感觉的几个方面

要想真正了解消费者,就要明白消费者要购买的是什么,是产品吗?是,但不全是,其实在消费者心理,真正购买的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感觉是什么?是虚无缥缈的,怎么可能抓得住?对于这个问题,无法给予正面回答,但可以反问一句,品牌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在买东西的时候,你要看看它的品牌的优劣呢?有形的东西,往往只是人们购买的表象,但真正决定买的时候,起作用的恰恰是无形的东西——感觉。

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都相信一种感觉,这就对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销售人员要在销售过程中,要给顾客一种想要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购买他的服务,才能让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因此,销售人员在向顾客推销产品时,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顾客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这样的销售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成功率最高的。

在销售过程中,当消费者从看到产品到购买产品离开,要用一定的时间。事实证明,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在某种程度上说,销售人员的销售就越成功。而这一切都只是源自于消费者的一种感觉,因此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的感觉会对最终购买产生直接影响。商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产品销售,抓住消费者的感觉,销售就会变得很简单。

在企业营销方法当中,有一种叫做感觉营销的方法,是企业以产品或者服务为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的一种精神满足。销售人员就是用消费者的这种精神满足来达到最终的营销目的。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消费者究竟要感觉什么。感觉虽然是无形的,但要感觉的东西却是有形的或有含义的。

1.消费者对产品购物环境的感觉。购物环境分很多种,小到零售小店,大到超市卖场,这都是现实的;还有虚拟的,比如网络。不同的购物环境会让消费者有不同的感觉。

2.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感觉。包括产品的外包装、形态、色彩、图案和所要传递的信息。

3.消费者对产品陈列背景的感觉。产品陈列背景要与产品所要表达的卖点或概念相一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融合。这与一个人身上穿着正装、脚下却穿着运动鞋一样不合适。

4.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感觉。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广告,这些广告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定型了。品牌传递的信息,会影响消费者的感觉。

5.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感觉。现在很多专卖店标价时,都会以“9”作为个位数,比如,一件衣服会卖289元。这样的标价,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购物的理性。

总之,企业只要能精确地把握消费者的感觉,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感觉不错的商品就是好商品

在市场环境、顾客需求骤变的前提下,企业应多研究“用户心理学”,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为中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向顾客奉献爱心送去温暖,努力创造顾客“心跳”的感觉,点燃消费者内心的激情。一些成功的企业以“顾客感动”作为新的“营销兵法”,让“心”经济走上了市场竞争的舞台。

沉寂多年的“苹果”电脑再次走红,它的决定因素已不是价格,而是感觉。感觉是一种心理满足,提供感觉也是提供价值。消费者在购物时,心理很复杂,这就要求商家对待消费者要有足够的诚心和耐心。这是保持消费者忠诚度的不二法门。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的商品排成一排,我们总是拿起这个看,拿起那个看看。其实,看什么呢?你自己都不知道,比较之后,你会拿起你自己感觉不错的商品。这就是感觉的力量。

现在中国经济处在“心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商家在销售过程中,要让消费者实现快乐购物,而感觉价值的判定已成为消费者是否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时产品的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美丽的事物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商品也是一样,包装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你的销售就完成一半了。

在企业当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每个人都要我诚实地面对自己。要知道,人类本身就是理智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情感,企业要重视“情感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比任何的硬性销售都有用。“企业要吸引并集聚上帝,必须利用情感这一法宝。”这是科特在其新著《变革之心》中强调的话。情感是每个消费者都具备的,只要有效利用消费者的情感,就可以进行情感营销。

由此可知,消费者在对某一公司产生真正忠诚之前,首先要对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感到十分满意,只有这样,才会让消费者对公司发自内心的信任。我们可以将这些要素概括为“视觉、触觉、感觉和体验”。公司只有提供给顾客超出预期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地从内心里来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发自内心的接受,才能让消费者来购买企业的产品,才能让你的顾客为你的产品说话。

关注消费者感觉

每个人对商品都有着不同的感觉。这就像我们看人一样,有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很好,看着很舒服;而有的人让我们一看就不想再看第二眼。虽然知道这样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这样做了。人都是有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的,这些表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的感觉变化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