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生意就是做心理学:商场必备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宝典
4760300000015

第15章 广告与消费心理(2)

广告不仅要有“同理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心”,即“公德心”。换言之,我们不仅要拒绝做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更要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考虑,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和谐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如果我们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品牌知名度,榨取利润,那么后果自然要由企业来自己承担。

总的来说,广告必须顺着顾客心理来打造,我们必须进入消费者的内心,必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如何摸透“上帝”的心思

有时,商家太过于注重消费者的理性心理,也会给营销带来严重的后果。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汽车流行宽大舒适。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从只能被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变为走进了普通百姓家庭的大众化消费品。汽车的普及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使得街道和停车场塞满了车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消费者呼吁制造一种不占空间、车型较短的汽车,以减轻宽大汽车所带来的种种不便。所以克莱斯勒公司高层以为宽大舒适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需要是实用性。然而在经过了接连不断的宣传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在汽车市场的百分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销售业绩下滑的局面。

这样的结果出乎公司的意料,于是公司不得不停下这种实用性汽车的生产。经过仔细研究,克莱斯勒公司对车型作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终于在汽车业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最终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所以,一些错误的信息会导致企业产品方向的错误,造成销售不畅。因此,我们的企业要注意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不要让一些错误的信息影响企业发展。

消费者的非理智消费心理,让很多商家感到头疼,常常弄得商人们无所适从,似乎无计可施。但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任性也是可以利用的。运用得当,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彻底扭转败局,改变企业的不利局面,打开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一位汽车推销员曾经说过:“假如市场疲软,没有改善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把顾客击昏,再趁他神志不清时签下买卖合同。”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心理,那就是非理智消费。而这种非理智消费,正是商家所梦寐以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商家能否在商场中获胜,关键是广告能否真正拨动消费者心理的那根弦,让他随着你的旋律而翩翩起舞。

广告人如何才能摸透“上帝”的心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是所有广告人都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广告心理战的玄妙所在。

广告心理战其实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心理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这个问题提出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却有难度,因为,消费者的心理是随时变化的。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消费都存在着一定的动机,消费者的任性而为只是一种表象,而要看破这种表象就要广告人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只有这样,做出的广告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看到表象背后的真实。

每个人都会消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需求,广告要做的就是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比如,心理学家认为刷牙的原因会因人而异。有些人,确实意识到细菌的滋生,因而对“腐蚀”两字特别敏感。一些牙膏广告强调“抗腐作用”就是利用了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达到营销的目的。还有一些人,他们觉得牙齿的美白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会让人更加自信,于是以美白为主的牙膏就又出现了。不过,多数人刷牙既不是为了口腔的卫生,也不是为了维护外观,他们刷牙是为了除掉隔夜所留下的苦涩和臭味,是为了在开始一天工作之前,让自己觉得舒畅愉快。因此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新”来拟定广告策略就会得到多数人的响应。

因此,从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入手,才是广告人的上策。

少投入,大作用的广告奇招

在生活中,凡事做到胸有成竹是很重要的,“胸有成竹”强调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先思考再行动。这句话在商场同样适用,要知道,在很多中小企业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每个企业都知道要做广告提高知名度,但在做广告前,却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当然了,也会有人这样说,卖货打品牌就是我的目的。但做广告的目的会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其做广告的目的往往越细化就越专业。当新品上市时,商家做广告是为了让消费者知道,有一种这样的产品即将上市,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提高销售量,抢占市场份额;第三步,就是品牌的建立。很多中小企业做广告往往绕过第一步,直接进行第二步甚至第三步,这样的做法,就会让广告缺乏目的性,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出现这种情况,与企业的运作管理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很多中小企业中,有技术研发部门,但却没有市场研发部门,营销部门和品牌部门承担着现有产品的执行策划和企划。而市场的研发工作则由老总一个人去做。这样一来,广告几次重拍就成了可以理解的事情了,毕竟,人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因此,有些企业在做广告前目标不明晰,盲目投入,果真如此,还不如少做些广告,反而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广告费都是企业的纯利润,在不明确广告目的的情况下,少做广告对企业控制成本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少投入,大作用的联想法

在广告定位中,有一种方法就是关联定位。所谓关联定位,是当好的消费者心智资源被别人抢占以后,我们可以设置与其相关联的概念来取得成功。以至于当人们在购买这种知名品牌时,会受到心智阶梯的指引。当他选择第一产品之时,因为你的产品与他产生了关联,所以自然会连想到你的品牌。

这是种富于戏剧性的方法,是一种少投入、大作用的广告奇招。这里举“七喜”的例子来说明。“七喜”调查发现,美国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买3罐饮料就有2罐是可乐,所以,“七喜”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喝饮料时,第一想到可乐,如果不想喝可乐,那就买“非可乐”七喜。“非可乐”这一定位使得七喜饮料一举跃上了业内第三的位置。

“步步高”也曾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原则。具体的做法是,“步步高”首先调查了处于VCD处于领导地位的“爱多”VCD,“爱多”因其有独特的定位,即凭功夫巨星成龙来说“爱多VCD,好功夫”取得成功。针对这点,步步高同样也请了李连杰来对着做,广告语是“步步高,VCD真功夫。”

这样,当消费者购买VCD时,首先想到“爱多”,然后便会联想到“步步高”。大凡是写关于VCD大战的文章中,就不可缺少地会提到这两个打在一起的“活宝”。步步高这种借力打力,以小击大,突然跃过了大量品牌,获得消费者选择的第二个考虑,这就是广告关联定位的威力。

许多品牌在投入市场之初,并没有注重在顾客心目中占据领先位置,这就使得后来的品牌有捷足先登的机会。比如在“白加黑”还没有盛行之前,上海施贵宝早在1994年就推出了“日夜百服咛”。但“日夜百服咛”并没有凭借自己独特的区隔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空间,相反,却让“白加黑”占领先机,消费者甚至还认为是“日夜百服咛”在模仿“白加黑”。

正是因为占领消费者心智空间,使得品牌定位成为营销领域的制胜法宝。当初,施乐察觉到人们正在产生的新的办公需求,于是,便发明了复印机,并且通过一些实质性的品牌定位,成功跃上行业的领导位置。

同样,“健力宝”始终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运动保健型饮料,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84年4月问世的“健力宝”饮料,是中国首创的含碱性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当时的中国,人们普遍都萌生了追求健康的心理,饮料市场也不像今天有这么多样的细分,没有饮料品牌提出“运动保健”的概念。于是,“健力宝”便将这种运动理念和健康饮品的观念传递给消费者,一举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有利的地位,从而成为运动保健型饮料的代名词。

少投入、大作用的排他法

排他定律是指一个特性一旦被某种品牌成功占领后,它就不能被其他品牌再度占据。比如“防止蛀牙”是牙膏中最重要的特性,你可以占有这个特性,但这个特性必须是别人不曾提出的。否则,你必须找到另一个特性,并表现出这个特性的价值,才能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

再比如汽车行业。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大凡有实力的品牌都会占据重要特性,比如,沃尔沃——安全,梅赛德斯奔驰——名望,美洲虎——个性,宝马——驾驶乐趣,丰田和本田——可靠,法拉力——速度……反之,像雪佛兰、日产、水星和奥兹莫比之类品牌就是弱势品牌,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区隔点,没有特性。

比利时的“Bru”是一种含有少量苏打的矿泉水,由于它仅仅是低浓度苏打水,是在微量浓度和饱和浓度的苏打水之间采集的,因此没有个性。但是公司发现这一点之后,及时做出应对之策,提炼了具有“少量的泡泡”的特性,结果一下子销量狂涨,从1981年的100万升增加到1996年的4200万升。“Bru”的“少量的泡泡”这一特性成功与市场上其他的苏打水实现了区隔。

同样,在阿根廷,“Villavicencio”是瓶装水第一品牌,它是一种山泉水,占有市场30%的份额。另外一个山泉水品牌是“ECOdelosAndes”,占有10%的市场份额。“ECO”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不断找出区别于“Villavicencio”的方法,从而确定一个消费者偏爱它的理由。在经过研究之后,“ECO”的标签找到了属于它的特性。由于装瓶地点的关系,“Villavicencio”同“ECO”相比有很高浓度的钠,有趣的是,“ECO”的钠含量恰好符合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钠摄入量。“ECO”的低钠含量使他们能把自己定位成“低钠山泉水”。现在,由于这种特性,它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品牌。

当汉堡王(Burger King)试图效仿麦当劳以“快”为自己特性时,它失败了。但汉堡王应该怎样做?用相反的特性吗?但对于快餐行业来说,以“慢”为特性似乎与行业有些背道而驰。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麦当劳有另一个特性,“儿童”。麦当劳的确是孩子们经常喜欢光顾的地方,麦当劳古老的历史就是对这点最好的证明。但我们何不借着这个特性来分析一下。既然麦当劳以“儿童”为特性,那汉堡王就完全可以把定位确定在年龄稍大一点的人群。

有得必有失,为了让这个概念发挥作用,汉堡王势必要放弃“儿童”,把他们让给麦当劳。但这样,在人们心里却能形成一种印象,认为麦当劳是“小孩子的地方”。当然,即使是小孩子也不愿意别人这么看他。因此,他就可以通过汉堡王来证明他已不是小孩子了。这确实是一个有前景的市场。

中小企业要注重实效广告

我们都知道,广告能快速提升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但是,对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应该清晰地认知广告的作用,清楚自己为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广告。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非常活跃的经济力量,它们为社会创造着很多价值,在经历了一些市场竞争后,也纷纷进入广告运作、品牌建立阶段,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利,更有竞争优势,从而让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这样想的思路是没有错的,但错在运作过程。

我们知道,中小企业无论是资金、人力,还是管理都存在着问题,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在广告运作、品牌建立方面,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它们又看到了太多的国际品牌有着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心有不甘,于是便进入到了自己的虚拟国度,因此忽略了销售,导致没有后续资金和生存基础。

品牌建立是长远利益,对企业发展当然是有利的。但这样的利益有个前提,那就是目前企业能够正常运作。这就像人一样,人要想有很好的未来,就要先顾好眼前,再看长远。如果现在生存都有问题了,一切长远计划都只是泡影。企业也一样,眼前和长远要兼顾,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每一个企业都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一样,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按部就班。在企业创立之初,不要与那些国际品牌相比。要知道,这些所谓的国际品牌也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的中小企业要将建立国际品牌作为目标,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那么,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在运用有限的资金来做广告呢?

中小企业应该在思想意识里对广告的投入有个正确的认识:广告是一种投资。这就像企业开发产品一样,广告投入也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投资,正确地运用这笔投资,就能够让企业得到更加快速、良好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业务资源。所以,对于广告投入要用投资的观点看待,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不管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