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生意就是做心理学:商场必备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宝典
4760300000011

第11章 购物环境和消费心理(3)

卖高档商品就要有相应的购物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档商品的店面都处在市中心的原因,购物环境不但包括店面地址,还包括店内的一些软硬件设施。同时,高档商品的销售,还与顾客心理有关,买高档商品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在里面,那就是面子的问题。因此高档商品的外包装和品牌知名度也是商家要花心思去研究的,毕竟,看起来价值不菲的东西,对高消费人群更具吸引力。

“卖东西”的购物环境与顾客心理

商家要想让商品卖个好价钱,就要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来配套。硬件当然是指购物环境;软件则是服务。

购物环境分两种,一是提供实物商品的商业营业场所,这类营业场所一般具有固定的地点,比如百货商场、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等。但近几年网络的盛行,让网上营业环境也在蓬勃发展。二是提供劳务服务的营业环境。

消费环境中的规模效应

购物环境在消费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对实物商品的商业营业场所而言,它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接受服务人员服务的重要场所;对于劳务服务性商品而言,它是消费者体验消费价值的地点。

消费者在进入商场之前,首先会注意到商场的外部环境;进入之后,内部环境就成了他们主要观察对象;接着,开始了寻找、选择商品的活动,——消费者已经进入了消费状态。

受购物环境种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心理行为可能随之改变。有些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作用大一些,有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小一些;有些因素对消费者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有些因素会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购物环境的质量与形象会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后的评价。

比如,如果一家超市外表看起来不起眼,人们就会对他内部产品产生质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买东西喜欢到大超市购买的原因。在消费者的心中,大超市的产品都是来自正规渠道,品质有保障。

有特色的建筑物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有特色的建筑物总是能够吸引较多的消费者。

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现代化,商店不仅是消费者购物的场地,而且是社交、休闲的去处,同时也是进行商业宣传活动的地方。因此,在建筑的布局方面,要注意迎合人们的这种需要。现代化的商场设计,从消费者多种需求出发,才能招徕大量的消费者。

在购物时,人们还要考虑交通条件。交通条件越方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困难越少;交通条件越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难度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很多超市在各个区都有卖场的原因。这些超市一方面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购物。当然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有了汽车,为了让这样的消费者方便购物,超市又设置了停车场。

当消费者在一处营业环境购买商品或消费时,他们可能同时会在附近的营业场所游览、观光或消费。这时的购买行为就属于营业环境中的规模效应,也叫“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大型营业环境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马太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方便了顾客购物,降低了一些顾客每次购物或消费的成本。

每到节假日,很多游客都会去四川雅安的碧峰峡野生动物乐园,但很多人在看野生动物园的同时,也会去看碧峰峡自然风景区及四川大熊猫繁育基地等附近的旅游点。这就是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在旅游景点附近,还有一些古建筑,比如唐代修筑的古石桥、唐代形成的古间隙泉、镶刻浮雕的地主庄园、贞节牌坊、红军抗日石刻标语等文物古迹,再配以具有乡村风情特色小吃,带给游客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消费环境的空间与布置

当消费者进入商场内部,商场内部的一些货架、墙壁、地板、天花板的设计以及货场照明等内部装饰;相关环境便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了。对消费者而言,好的消费环境能影响他们的心情,从而促成购买行为;对内部的销售人员而言,好的环境能让他们精神饱满服务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内部环境是直接影响消费者与服务人员情绪的关键所在,要引起商家的重视。其实这一点与我们居家环境一样,好的居家环境会消除你一天的疲劳;而差的环境却会增加你的负面情绪,让你的心始终得不到休息,人的脾气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越来越狂躁。

北京百货大楼有着很大的名气,许多人愿意逛百货大楼,除了它本身的名气外,还因其宽敞的总体布局。在百货大楼中,不同品牌的产品云集于此,这也成了人们去逛百货大楼的重要理由。

在商场布局上,要以视觉舒适、空间感舒畅为布局原则,同时要兼顾购物与消费方便,总体布局具有美感。好的布局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方便顾客,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而言,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反映在销售业绩上。所以有心的商家一定要多注意这些布局细节,尽量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

商品陈列是指柜台及货价上商品摆放的位置、搭配及整体表现形式。商品陈列是商店内部陈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因素。商品陈列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让顾客方便观看。如果你的商品让顾客用心看起来会很累,会大大减少商品被人注意的机会,当然也就减少了销售量。

其次,要方便顾客行动。商品不要放在死胡同里,有些消费者只是观光性地浏览闲逛,并没有购物计划,他们一见到“死胡同”般的柜台布置会立刻往外走,结果反而减少了顾客观看商品的机会。因此应该避免这种柜台布置。这就像你明知前面是堵墙,你还会选择继续向前吗?死胡同的柜台布置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商品要方便顾客挑选。如果消费者不能直接看到或触摸商品,陈列中只有价格,而较少有其他说明,这样易使消费者产生怀疑而导致购买欲望下降。

这三个基本要求,目前被多数超市选用。另外还应做到方便商品摆设、利于美化整体营业环境、有效地利用营业空间来增加展示商品的机会。

这就是卖东西的环境与消费心理,也是每个想要拥有自己店面的人必须注意的。以上所说的都是经过实践后得出的结论,是最有利于销售的因素之一。

购物环境对卖商品而言,是起到绿叶作用的。红花再漂亮,也要有绿叶相配,才能显出它的美丽。好的购物环境,会让商品的层次感提高,这就像人们穿衣服一样,好的衣服可以将人的气质、美丽全部展现出来;而不适合的衣服,则会让别人感觉不协调,让你从高贵的公主瞬间变为灰姑娘。

“抢东西”的购物环境与顾客心理

“抢东西”又称“抢购”,即大量的人群涌向同一个地方购买同一商家的打折商品。在现实生活中,商场打折或清仓甩货常常会出现失控的场面,这是因为商家在打折之前,会进行大量宣传,让人们都知道打折甩货的消息,于是在打折时间内,就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局面。

抢购是一种乐趣

抢购的主角当然是女人们,男人在此时只是来帮忙拎包搞运输的。男人们在无奈之中,也不得不以佩服的眼光欣赏着那些在促销浪潮中搏杀的“弄潮女”。平日里温柔娇媚的女人们,此时就像一个个力大无比的超人,那身子里面尽是钢筋铁骨。

谁也不怀疑,身临其境的女人们此时眼中绝不只是价格,更是在感受那种氛围,那种激情血拼带来的无限乐趣。

冬季来临了,各大型商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促销活动,这让寒冷的冬天又变得热火朝天起来。不知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店庆都要在冬天举行,看来夏天不是商场开业的最佳时间。

商场疯狂促销,消费者疯狂抢购,购物的本质在一次次血拼中悄然发生着转变,消费者与商家从和平走向了充满硝烟的战场。有需求的消费者趁机狂购,没有需求的消费者也随着盲目抢购。在这些盲目抢购的人群中,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现在不用,总有用的时候;到时,花钱买高价,太不划算了。于是,不管有用没用,买了再说。

在一些节假日里,商场也会做促销,由于人们放假,那热闹的场面,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对商家而言,节假日就是挣钱的日子,而对消费者而言,节假日除了休息外,购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商家都要搞促销,用一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何乐而不为?于是在这种你情我愿的情况下,一场疯狂促销、疯狂抢购的序幕就此拉开了。

作为消费者来讲,“抢东西”没什么不好的,除了人多点,在抢的过程中需要浪费很多体力外,别的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抢东西”可以省下不少钱财,这才是最主要的。

网络上的“秒杀客”

除了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外,网上也会出现“抢东西”的场面。当然了,网上是不会看见人的,但却能看见商品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下降。因此,网上出现了专门抢购的一族,并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叫“抢抢族”。这些抢抢族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关注网上有关限时抢购、限量赠送等优惠活动信息,一有风吹草动,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或在网上或到现场疯狂抢货。因为争抢过于激烈,在抢抢族中出现了高手,称为“秒杀客”。任何货品一旦开抢,只要有“秒杀客”的参与,那么所有货物定在几秒钟内被一抢而空。

“抢抢族”有着自己的至理名言:先下手为强。与上班族不同,“抢抢族”很多的时候都待在家里,上上网、玩玩游戏。他们喜欢的东西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抢回来的,抢回来的东西并不都是自己用,不喜欢还可以卖,也可以当做自己的一种收入方式。

“抢抢族”这一概念来源于那些热衷于获取免费赠品、奖品的人群。后来,一段不到三分钟的“90后好好富家女不做,做啥‘抢抢族’”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网友间引起激烈争论。而就在这个视频流传正热的时候,某知名家居品牌在网上举办“读博客,赢沙发”的活动,一时间,引起轰动,短短半个月,创造了300万点击量的互联网奇迹,正是这些综合因素,令“抢抢族”的概念深入人心。这就是“抢抢族”的由来。

当然了,“抢抢族”的这种做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贪小便宜的行为。说实话,这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何况对“抢抢族”而言,抢只是个人的一种乐趣,生活是主旋律,“抢抢”只是小插曲,却不会为此耽误学习、工作,搞乱正常的生活。

“抢抢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其实,“抢抢族”只是一部分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抢不是目的,只是爱好兴趣,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获得怎样大的利益,而是通过“抢”获得心理满足。社会多样化,才会造就文化多样化,而文化多样化,才有了像“抢抢族”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抢东西”的购物环境,有实际生活中的,也有虚拟网络的,但无论哪种方式,对消费者而言,心理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在利润允许的情况下,商家不妨多满足一下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