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势
4760200000018

第18章 用势(1)

商海世界,风云变幻,商场既是战场,更是智场。商海大潮起起落落,其成败兴衰背后不可否认有主客观因素影响。但凡是有一定建树的商人。无不懂得趋利避害、因势取利主动去用势。而用势更多方面在于学会借势。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省力的方法是借势取势,从而比别人借到更多的商势。

法则二十八:通观全局,适时而动

引子

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闲聊中谈起一桩早该办而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往事,他举了个例子说,譬如半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辰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一定可以了却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忘记,等于不想。到后来日子一长,这件事想起来,也是无动于衷了。

上述史料中,胡雪岩的这一番话,确实讲透了机会在能不能最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没有让你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

商场上确实特别讲究机会,一个生意人在商场上是否能够获得绝大的成功,要看客观形势是否提供了让他成功的一次性机遇,而具体到一笔生意的运作是否能够成功,也要看机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再选以合适的方式去办那件可办的事情,我们才有把握办成那件事情。

在商场的行事中,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而动。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佳,效果不大,甚者带来负作用。这就是“势”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势,就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也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条件具备,好的机会汇集而成的某种大趋势。

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

胡雪岩与古应春合作做成的第一桩军火生意,某种意义上看,就可以说实实在在是因了适逢其时、恰在其地的机会。这里的“时”即时机。

当时正处于太平军揭竿而起之际,上海小刀会也乘势开始起事,官方正在积极筹办力量以平息小刀会与太平军骚乱。战事在即,自然需要大批军火,而驻在上海的外国军火商也正在此时开始向太平军输出军火,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在中国国内做军火生意。一边有人卖,一边又有人买,这不是适逢其时?

而当时的洋商大都集中在广州、上海两地,要与洋人谈生意自然在这两个地方最为方便。胡雪岩也正是此时为蚕丝生意来到上海,这岂不又是恰在其地?

还不仅仅是如此的时、地相宜,胡雪岩一到上海就找到关系结识了在洋行做事的古应春,与洋人建立了联系,此前在帮王有龄解决漕米调运的公务时,他已经结识了漕帮人,与漕帮建立了两相托靠的“铁”关系,借助漕帮在内河航运上的势力,军火自上海运往杭州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在这桩生意上,胡雪岩真正是机缘巧合,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让他占全了,于是他的第一桩军火生意也就几乎没费多少周折就顺利做成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样一件事,此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彼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不该办亦不可办。可办则一办既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

所谓适时而动,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

因此,作为商人,要想做大生意就应该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商人一定要懂得通观全局,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已有的条件,等待最佳时机。

战国时,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他也是一位善于把握时机的商人。

在为国理财方面,他主张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他经商秉持的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

白圭经商很擅长观察天气、国家形势的变化,注意提前储备粮食物资来救灾救荒,辅民安邦。在丰收之年就趁粮价低时大量买进,等灾荒发生时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低价卖出,帮助人民度过灾荒。这样在辅民为民的同时,财富也成倍地增加。

懂得奇货可居,自然懂得挖掘物品的价值,以此法经商首先就成功了一半!难道白圭没有欲望吗?否,关键在于他能够看清时机,足够清醒。

其实,人在商场,为了利润,为了金钱争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伤痕累累,都是人的贪婪所造成的。如果能够理性地来看待这个商场,来对待这个有着足够吸引力的市场,冷静地分析,抓住时机,自然就能够获得更多。

胡雪岩经商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事不能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比如胡雪岩在湖州知道新丝运到上海后,并没有急于脱手,本来,根据他当时的实际状况,他是应该尽快脱货变现的,因为阜康钱庄刚刚开张,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但他仍然将这批生丝囤积了起来。他没有把这批生丝马上脱手的原因,除了洋商开价不够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联合同业控制洋庄市场的条件还没有成熟。

当时,胡雪岩觉得他运到上海的生丝数量很少,实力还不足以与洋商讨价还价,他必须联合同业才能与洋商相抗衡。因此,即使自己暂压一下资金,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筹划落空。胡雪岩需要等待一个最有利的时机再出手。

就这样,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直到第二年新丝快要上市,洋人因朝廷决定将要设立内地海关,增加茧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低头,开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之后,才最后脱手,这批生丝胡雪岩净赚了18万两白银。

谁不想在市场上获利呢?但是对待利润要采取泰然处之的态度,绝不能够心急,要慢慢来,可以说是事缓则圆,在等待中寻找战机,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适时而动。

在商战中,学会判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不浪费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懂得将自身的优势、别人的优势运用自如并服务于自我,将这些价值提升,并选择最佳时机出手,定会决胜千里,成就大业。

法则二十九:迎合大势,乘势把局面做大

引子

我们知道,浙江是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土,也是中国商人鼻祖范蠡的故乡。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浙商。

曾昌飚是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沈阳温州商会副会长,曾昌飚的名字因出击朝鲜市场而传遍大江南北。

作为从温州走出去的浙商,据说曾昌飚在出击朝鲜市场之前,等待朝鲜市场整整等了7年。

曾昌飚早在东北做生意时,近在咫尺的俄罗斯与朝鲜自然是他所关心的。问题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时机进入很重要。

2003年10月份,曾昌飚派了200多人到上海学习。他一看,机会来了。

曾昌飚说决定进入朝鲜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通过7年的准备,使他比别人更熟悉当地市场和政府部门;二是朝鲜急需轻工产品,而温州是中国著名的轻工产品制造基地,温州制造的鞋、服装、打火机、皮具、电器、建材等产品正符合朝鲜市场的需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另外,中旭集团在辽宁省朝阳市建有当地最大的华隆商业广场,可以成为一个面向朝鲜的重要出口基地。

从温州到北京,再到沈阳、到朝鲜,曾昌飚所走的每一步都吻合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叩击朝鲜之门也是他对朝鲜政局多年观望之后,认为与朝鲜经济发展的脚步相吻合才做出的决定。

他认为他的每一步的发展,都可以说与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一个政府努力的方向一致(包括朝鲜政府),这样,就使自己的发展是顺势而为,可以得到一些优惠与鼓励。

浙商走出国门意义虽然深远,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却是不易的。如果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当然是“只管向天借东风”,但如果时机过早或者过晚,都有可能是做“无用功”。

一个人要真正能够把握自己遇到的机会,使这机会真正成为自己的财源,除了行动迅速,敢想敢干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乘势而行。时,机会也;势,力量走向也。

炒股的人都知道,做股票要迎合大势。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势而行,常常会鸡飞蛋打,一事无成。经商也是如此,只有迎合大势,待机而动,才能在波涛汹涌中安渡险关,取得长远的发展,成为角逐财富的豪杰英雄。

诚如航运业巨头耶伯生所说:“无论建设船运公司还是工业企业,都存在长期打算和短期打算的两种不同做法。作为一家小公司,虽然有在投机性的热潮中大赚一笔的机会,但是日后却无法逃脱经济衰退的致命打击。惟有迎合大势,待机而动,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才能在险象环生的航运业立于不败之地。”

不少商人,希图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如这样做往往是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商人必然是顺流而行,乘势而行。

一代名商胡雪岩能够成就一生,在许多场合、事件中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是一名“乘势”之高手。

胡雪岩认为“势”这个字是绝对不可以丢掉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出自己响亮的品牌。借势而起,借力而发,对胡雪岩来说轻车熟路。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商人。而在他之前,政府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且有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曾是军机首领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都没得到朝廷批示。甚至让一向果敢有决断的左宗棠对向外商借款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但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使他得以稳操胜券。

胡雪岩说:“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办成了,就是乘势而行的结果。”

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

原因之一是: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亲王亦开始打退堂鼓,自然决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之区,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是只要把握好机遇也是可行的。当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听从。三是乘势而起,即乘着兴致和某种势力也可成事。

在以上三种形势下,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内廷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分量自然也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一办则准成。

《孙子兵法》告诉了人们一条取胜的法宝,只要善于观察对手、善于观察形势,善于左突右闪,就可以确保能够抓住成功的法码,胡雪岩是一个以商势为经商大要的老狐狸,处处抓机遇,以明察秋毫之眼,找到了一个个让他得到的商机。

胡雪岩商业上巨大的成功,是他的机遇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乘机挺起的成功法宝。所有乘机挺起者都是“军事家”!

《孙子兵法》认为兵势是布局战术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知势者,就不知道机会藏在何处。经商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不仅要善于经商,还要善于把握有利态势,有利态势对于生意人来说,就是商机。要知道,失去了此种有利形势,再重整自己,就会多付出百倍的艰辛。

对我们而言,不仅需要“乘势”,还要把“乘势”作为打开人生新局面的一种力量。假若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办法是再鼓一把劲,趁势把局面做大。

这就是说,当“势”已来时,不要放过机会,否则当“势”消落时,你就再也找不到了。人生的机遇并不是很多,就看你如何把握,就看你会不会“乘势而起”了。

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时机和事机,尤其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据此做出人生抉择,即为识时务的俊杰。

法则三十:以患为利,乘势反弹

引子

英国航空公司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一架由伦敦经纽约、华盛顿飞往迈阿密的英航班,因机械故障被迫降落在纽约后被禁飞。乘客对此极为不满,对英国航空公司怨声载道。

该公司于危机中立即调度班机,将63名乘客送往目的地。当乘客下机时,英航职员向他们呈递上言辞诚恳的致歉信,并为他们办理退款手续,63名乘客免费搭乘了此班飞机。

此举异常高明,尽管英航损失了一大笔钱,但起了力挽狂澜之功效,大大弱化了乘客的不满情绪。英航的这一反弹术被人们广为传颂,不仅未使英航声誉受损,反而大大提高,乘客源源不断。

英国航空公司一例告诉人们:商战中,所谓的患与利或弱与强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患可以转化为利,弱可以转化为强。面对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强劲对手或目前形势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应设法避开不利条件下的正面冲突,见机行事,巧妙周旋,处乱不惊,沉着应对,寻找突破口,对症下药,取得胜利。

其中的关键在于指导者具有辩证的头脑,善于在患中发现转机,善于看到强大对手的弱点,尔后抓住战机,集中力量,以我之强击敌之弱,以我之利胜敌之患,从而由局部到全局,逐渐摆脱不利地位,战胜强敌。

首先,当面临不利情况时,特别要注意冷静分析整个时局,全面把握所有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因素,使有利因素的效力得以全面发挥;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因势利导,使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由此找出反败为胜的机会。

信誉是从商之本。在境况于己不利的情况下,认清自己目前的处境,施以奇招,以小搏大,才能得到奇招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绝处逢生。

“碧绿液”是法国著名的矿泉水,畅销全国,还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但是1989年发生的一件意外事情差点儿毁了生产这种矿泉水的法国“碧绿液”公司。

当年2月,美国食品卫生部门在抽样检查中,发现部分“碧绿液”矿泉水含有超过规定标准2倍的苯,长期饮用会有致癌的危险。消息传出后,“碧绿液”矿泉水的销量直线下降。怎么办?回收全部不合格产品,登报向广大消费者致歉?这样做对恢复碧绿液公司名声所起的作用不大。不如干脆来个变坏事为好事,利用这个机会重新提高和扩大公司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