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4757600000016

第16章 一分钟改变效率管理的弱点(6)

迈克尔来到迪斯尼后不久,他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行动。他在位于贝弗利山的豪宅中,迈克尔召开了一系列的周日早间例会。这些会议被称为“创意集中营”。迈克尔把自己和几位员工锁在一个房间中达数小时之久,其间,大家必须推出无数创意。而每个人都有权否决别人的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建议。迈克尔尽一切努力鼓励同仁们大胆地提出各式各样的创意,甚至一些看上去有些愚蠢的想法也无所谓。

为了不把创意的大脑们饿着,迈克尔常常让服务员准备好精美的糕点。但他很快就将这些装甜点的托盘撤了,因为他发现,会后再请客,他的经理和员工们会把最好的想法都摊出来。但资金还是匮乏。

现实的、迫切的资金短缺促使迈克尔审视迪斯尼庞大的旧影片储藏,其中有诸如《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经典儿童片。但是,他深知,迪斯尼的规定是,每隔七年才在全国的电影院上映这些电影。他更知道,迪斯尼的管理层曾经拒绝将它们制成录像带出售。

“如果人们买了录像带在家里看,我们的电影就没有市场。”迈克尔不相信这个。

“不,好的电影永远有人再访。”他清楚地记得童年时把心爱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的情形,更记得儿子对喜爱的电视节目没完没了地重复看的样子。

对迈克尔来说,在迪斯尼的故纸堆里发现这些难得一见的电影,简直就像找到了一大块金子。他立刻下令在圣诞节将一两部这类影片制成盒带出售。结果,仅销售录像这一项就为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当即缓解了现金压力。

迪斯尼公司缓过来了,它又开始快乐地发力了。

人们万万不可以躺在前人的枕头上,即使他曾经是神,再说,神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他就那么灵吗?迪斯尼公司的人就是活在过去的时间里太长了。好在他们终于醒了,迈克尔·艾森纳带来的是早晨。

这一点上,迈克尔是成功的,人不可能把什么事都做了,而且还能做好。

一分钟提醒:

要发展好未来,请现在就行动。

52.总希望员工不停地工作

员工是人而不是机器

经营者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此损伤职工的积极性,认为员工要拿工资应不停地多干活,这种靠提高员工劳动强度的管理办法是愚蠢之极的。

1908年春天,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车,深受大众欢迎,公司的生产量日益俱增,由于巨大的压力和超负荷运作,对劳动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工人不堪忍受重压,纷纷辞职,使得劳资矛盾不断激化。

一次福特与他的儿子爱德歇尔巡视工厂,爱德歇尔发现许许多多的工人对他们父子侧目而视,他隐隐约约感觉到工人们的情绪有点不大对头。

“爸爸,你瞧瞧大伙的神态……”

“怎么了?”

“有点……好像……”

“说呀!怎么回事?”

“爸爸,我觉得他们跟咱们距离很远很远,好像中间隔一道鸿沟……”

“唔!”

福特有些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爸爸,你是否不太接近他们?或者接触比较少?”

“是的。原来经常跟工人们一起交谈,现在工厂工人有了15000人,就很少跟每个人交谈了……”

“爸爸,交谈也是一个方面。现在工人负担过重,皆有不满情绪……”

“啊?什么不满情绪?”

“不满情绪可能出在苏伦森先生身上!”

“为什么?”

“他强迫工人加班加点,年复一年,无法忍受,所以难免怨声载道。”

福特如梦方醒,深深地点一点头,“是的,是的,倒是我忽略了这一点。”

苏伦森先生懂技术,善抓生产,精力旺盛,福特很赏识他,但他有时却十分傲慢,让工人加班加点,引起工人十分不满。

“你通知一下吧,明天一早召开紧急厂务会议。”

在紧急会议上,福特的举动令大家颇为疑惑,一时摸不着头脑。

福特询问苏伦森:“现在,厂里的日工资是多少?”

苏伦森有些愕然了。因为这个问题福特一清二楚,不知何以明知故问,但也只好答道:“人均日工资2美元。”

“现今红利已高达20000%,工资须要提高一下。”

苏伦森为难地说:“2美元已比邻近的‘别克汽车公司’高出20%了……”

“我说需要提高!”

“那就……2.5美元吧。”

福特不满地审视着苏伦森,果断地说:“我看要增加1倍。好,就这样决定,从明天起,工人工资每天最低为5美元。”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这是个惊人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因为这相当于把全年利润的一半分配给了员工。福特在劳资关系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福特公司日薪5美元的消息,像旋风一样,从厂里刮到厂外,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冲击。《纽约时报》、《华尔街经济日报》等许多报纸报道了这个消息,还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有贬有褒,其说不一。福特公司的这一做法,势必冲击其他汽车公司,而其他公司不但不会效仿福特,还会抨击他。

然而,日薪5美元并没有成为福特公司的负担,反而成为公司高效率的源泉。高工资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高工资促使全国成千上万的人到福特公司来应聘,记者们曾称其为:“福特公司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公司则从中挑选到了最优秀的工人。另一方面,公司的职工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无条件服从,以高强度的劳动去换取诱人的5美元;要么被淘汰。

“挣5美元的工资,就要有5美元工资的纪律。”这是福特的口头禅。福特公司一方面以高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一方面以严格的纪律保障大批量流水生产的顺利进行。尽管劳动强度很大,可是工人们仍然愿意到福特公司来工作。此后,福特公司的劳动力变更率下降了90%。每天无故旷工的工人从原来的10%下降到了3%。日薪5美元虽使“福特汽车公司”每年多支出1000多万美元,但公司的利润却成倍翻番,1914年为2000万美元,1916年已达6000万美元。根据当时一些学者分析,按照新的生产方式实行后的生产和工作效率,福特当时甚至可以为每个福特公司工人支付每个工作日20美元的工资,而实际只给了5美元,其他的钱则由公司给拿去了。

虽然日薪5美元使公司获得了成功,然而一位职工妻子给福特的信,却大为震撼了他:“……英明的福特先生,相信你应了解人绝非机器,不能光工作不休息……一天5美元,虽然是你所赐,但如此强度大的作业却足以毁灭了我的家庭,请你三思。”

这封信犹如当头一棒,给了他沉重一击。

这封员工妻子的信一直困扰着福特。礼拜天,他在妻儿的相伴下,来到迪尔本教堂,想寻求帮助,与司祭长讨论他想建立的更宽厚更人道的企业组织。司祭长司季斯对福特充满了崇敬之情,后来,他辞去了教堂的工作,加入了“福特汽车公司”,担任公司新成立的福利部顾问。为了解真实情况,他走访公司的员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效地展开工作。

根据“福特汽车公司”福利部部长约翰·李提供的情况了解到:公司共有15000名员工,大多数是俄国移民,在“日薪5元”实施时,他们的生活文化水平还很低,还未美国化。

福特也十分注意会议之后职工们的反应,随时调整职工的生活,尤其是那位职工妻子的信,更使福特深深认识到关心照顾工厂职工生活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他有很深的感受和自己的态度,他说:“工作应该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而不会令人憎恨。对献身于事业的人,应由事业上得到最大的报酬。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职工们并不只单单需要物质上的报酬,他们更热烈期待的是家庭的温馨。像这种追求物质和生活满足的职工,对工作的热忱一定很高,这对他个人及社会都是好的。”

“物质生活提高后,接下来就是提高精神层面。我自认‘福特汽车公司’应该是国家全体人民生活水准的代表,甚至是其他国家追求的目标。”

从企业经营的技巧来看,投资者急于追求利润是不明智的,这不仅可能损伤职工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这对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尤其不利。福特作为大经营家,更深知这一点,公司要想获取最大利润,保持长期的高效的生产经营,必须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向心力,而将利益毫不吝惜地分享给职工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当福特发现自己跟员工沟通甚少时,立刻感觉到自己错了,他勇于解剖自己,及时调整策略,注重员工的工资与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发展才有了持续的后劲。这与那些不顾工人死活,见利忘义,利欲熏心的人相比较,可谓是天壤之别。

一分钟提醒:

员工是人而不是机器,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关键的是人。

管理就是要管出人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