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4757000000008

第8章 忍恶无瞋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前两章,旨在警惕修行人要能止恶行善、改过迁善。但是,目前社会上,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明争暗斗已见惯不怪,看到善人反而少见多怪。因此,行善之人多半会遭遇障碍,更何况发心深入佛门、修学佛法的人,往往会被视为“怪异不群”。

这一章所谓的“恶人”,并非专指十恶不赦的人,而是包括无法理解宗教教理、与人伦道德背道而驰的人。他们认为五欲之乐是人生理所当然的享受,摒除娱乐是不对的。

譬如,有一位在某机关上班的在家居士,平时很认真地听闻佛法,而且拳拳服膺、力行佛道。可是他的同事都视他为怪人,经常有意无意地当着他的面讲些粗俗不堪的话,还炫耀着吃喝嫖赌等不正当的事,并且嘲讽他。他曾向我说:“师父呀!学佛真的很难,周围的人常常说我是怪人、逃避现实!”我告诉他:“不必理睬这些。我们是佛教徒,要运用智慧,以本身的修养来感化对方。”诸如此类,也是很多信徒遭遇到的阻碍之一。由此可知,周围知见不正的人很多。

所谓“闻善”,是听到善的道理;而知见不正的人听到有人要修行善法或遵循道理依教奉行,就会常常以种种的绮言、淫语来扰乱,想挑起修行人的欲心——扰乱他的心思。

“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关闭心门、止息心念,避免和“境”对应;对方若是态度不好,我们也不可起瞋心或是恶言相向,应以旁观者自处。平时看到有人在骂人,我们不会生气;但被骂的若是自己,又有心接受它,就会生气了!所以面对逆境时,要及时关闭心门,心不要接纳恶人扰乱的境界,而采取旁观者的态度,自然就不会发脾气或指责对方了,如此自能轻安。

“彼来恶者,而自恶之”,有人态度不好、背道而驰,纵然他是有意来找麻烦,只要我们不在意他的态度,就能轻安若无其事;而恶人本身并不快乐,因为他见人行善即心生厌烦,起抗拒心而与好人格格不入,甚至甘心与恶人为伴,因此会招来很多痛苦。

修行若能坚定志向、直心向道,就有勇气突破万难;纵使恶人想障碍或毁谤行善的人,最后反而会自招恶报,而行善者的道业也同样会有成就。被毁谤的人如果不在意它,并且保持风度,旁观者反而会赞叹被骂而不瞋的人;恶人的扰乱则会招致反感,甚至会引起公愤。所以,骂人的人,其实是自己受到损失。

我们若有这种觉悟,境界自然会消灭;但若随顺世俗,就会卷入社会的旋涡。所以,不论周遭的环境如何,都不可被温言巧语或粗言恶语扰乱,迷失了我们的道心,一定要好好护持善念。

有些人发心修行向道时,朋友就用尽方法引诱,邀他游玩、看电影、登山等等来阻碍他的道心;恶劣的态度容易防范,柔软的感情则很难防。修行人不论遭遇强硬或柔和的诱引,都应好好顾守道心,不要被误导!

由此可知,若不是具备大智慧、大丈夫心、有气魄的人,就无法固守心志、断恶行善。由于社会太过浊恶,只要意志稍微薄弱,就很容易被诱向迷途,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有坚决的智力与意志。

古人说:“如明镜中现于丑容,彼容自丑,镜何丑哉?”譬如明镜中,映照出一张很丑陋的面孔,这是不是镜面丑呢?不是,而是镜子照映的境丑。一旦丑陋的面孔或境界离开后,镜子立刻恢复它原来的明净。

所以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心镜所照映的只是一幕幕景象而已;一旦景象或镜子离开,两者就互不相干了。

因此,不论外境如何,我们要时时善自谨慎、反观自省:自己的道心、善念够不够?必须远离扰乱的境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