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4696700000094

第94章 习惯奇特的梅尧臣

宋朝诗人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宣州人。他生于农家,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时参加乡试,没有考中。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叔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梅尧臣做官以后,曾胸怀大志,怀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

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他又和欧阳修是好朋友,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梅尧臣的诗歌风格独特,它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凝练而又自由,新巧而又泼辣。他在一向被抒情诗用惯了的短小形式里,能够突破陈规,做到议论突出,谈吐不凡。在山水景物的描绘方面,也形成了刻画个性、摹写细节的特点,给人以新鲜细致的感受。因此,有人称他为“宋诗之祖”。梅尧臣的诗歌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好呢?

原来,梅尧臣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每次外出游玩或走亲访友,总爱随身背个布袋子。

有一次,梅尧臣和几位诗友去登鲁山,他们漫游在树木幽深的山林间,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谈论诗词文章。当大家在靠近山顶的一座小亭子里休息时,梅尧臣却悄悄地跑到附近的树林中去了,好一阵子才从里面出来。开始大家并没注意,后来发现他几次都借故跑开了,便觉得他的行为很奇怪。当梅尧臣再一次跑进小树林时,大家就悄悄地跟在他后面,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原来,他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写诗哩!

正当梅尧臣把写好的诗句放入布袋时,诗友们一拥而上,突然出现在他眼前:“哈哈,等你半天,原来在瞒着我们写诗呀!”梅尧臣慌忙收起纸笔,要藏布袋。一个诗友顺手夺过布袋,一看,里面装了许多纸条,纸条上都写着诗,有的是一句,有的是一联,还有刚刚写成的一首《鲁山山行》哩。

梅尧臣就是这样,养成了随时随地注意把捕捉到的生活形象和感受记下来的好习惯,正如陆游所说“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