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4696700000093

第93章 划粥割齑的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十几岁时,他决心自立,住进醴泉寺苦读。三年后,他不远千里,独自一人来到南都(今河南商丘),进了当时著名的南都学舍读书。在这里,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因为没有钱买足够的粮食,他每天只熬一小锅粥,等粥凝固后,将粥划分成三块,再把成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日三餐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有个同学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竟如此地差,于是回到家里,给父亲讲了范仲淹的事。同学的父亲觉得范仲淹很有志气,就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生活,范仲淹很坚决地推辞了。他的同学没有办法,就送来一些饭和肉给他吃,范仲淹只得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同学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发现上次送的饭和肉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也没有动。他的同学十分吃惊生气,对范仲淹说:“你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这样的好饭之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同学听了他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在这里,他不分昼夜不断地读书,困了,就用冷水浇浇头,没钱,他就一天只吃一顿粥。春去秋来,一晃就是五年过去了,功夫不负苦心人,范仲淹获得了渊博的知识。

有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后来,范仲淹果然当了宰相,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

范仲淹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勤于创作,写下许多佳作。他最著名的文章是《岳阳楼记》,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光照千秋,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