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4692100000031

第31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八讲(1)

请大家合掌跟我念——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

宝威来赞娑婆化灵感神通震大千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发无上的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

今天是我们此次的《普贤行愿品》的学修的圆满的一会。那么昨天下午,我们已经讲到了偈颂。偈颂里面也包括了前行、正行和结行。前行就是普贤七支;正行就是广泛地讲说,“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结行呢,那就是普贤行愿法门的九种功德利益。

忏悔业障

昨天我们讲到了前行的七支里面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那么现在我们就讲“忏悔业障”,第四这个一颂。这个一颂大家都经常念,都很熟悉了。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烦恼障、业障、报障。能够得到依正具足庄严和成就清净戒律。所以,忏悔法非常重要,“如百年垢衣一日令净”。同样的,我们宿世无量劫,造了很多的恶业,透过忏悔,都可以清除烦恼,可以洗净业障罪垢,可以铲除恶报,开发心地光明自性,能够成就禅定智慧,获得清净的律仪。

我过去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恶业无量无边,所以现在我们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障碍多,这些障碍,都是我们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所产生的后果。唯有佛,一切恶业忏悔干净了。

从普贤行愿法门来说,它的标准是很高的,乃至于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除,那是他的恶业。

那么凡夫,就更不用说了,贪、瞋、痴、慢、疑、不正见,习气很重,业深障重。障碍了我们的清净心,所以因为业障未消,所以我们修学难以成就。

从普贤行愿法门来说,没有出三界,乃至于造善业,也是三世怨。今生造善业,第二生大富大贵,有大福报,然后又会造恶业,迷失掉了,第三世又堕落了。“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所以我们要以普贤行愿法门来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是真正的善,可以帮助我们,这一生一世呢,超出轮回。

“皆由无始贪瞋痴”那么这个造种种恶业的因,内在的因,是我们内心有贪瞋痴的烦恼。

六道众生贪五欲六尘;二乘声闻缘觉,他们就贪偏空涅槃,灰身灭智,不受后有,沉空滞寂,就在那个空寂里面,他不愿意出来度众生,贪著于那种禅定;大乘的菩萨,如果修证未圆的话,他还是会贪度众生;这些都是贪,不贪才能圆满成就。

我们不单单是世间的五欲六尘,一切的享受都能放下,都能不贪,乃至于对于出世间的佛法也不贪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呢,是工具,度我们超出轮回,不要执著于法。

瞋恚,障碍道业,障碍我们的清净心,必须要断除。

愚痴,不能够辨别那些戴着假面具的,戴着佛教面具的,那些假的佛法,这个就是愚痴。有些就认为,“哦,青海无上师那个法很好!”那都是愚痴,没有正见。不懂得选择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不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修行法门,这个也是愚痴。

所以我们现在,要能够转贪瞋痴三毒烦恼为“无贪、无填、无痴”三善根。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贪瞋痴是造恶业的亲因缘,那么身语意是造业的增上缘。我们造业呢,是依靠身、口和意,这样子去造业,所以是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我们现在要能够对这一切,都按照作法忏、取相忏和实相忏,这样来忏悔清净。

如何是实相忏呢?《大乘起信论》上说,“信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妄本空,真本有,这个就是广大胜解心,就是广大胜解的深信之心。深信无始无明本妄,思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有。佛之所以能够成佛,就是空本空之妄;众生之所以为众生,不能解脱,就是迷本有之真。真本有,但是显发不出来;妄本空,但是执著于它实有,所以就流转生死了。而佛呢,成佛呢,事实上,只是空本空之妄。所以祖师说:“惟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这是庞蕴居士所说的。

惟愿空诸所有,我们现在那些妄执啊,我们要空掉,空本空之妄。真本有,所以我们能够以无念来契入,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能够不贪瞋痴,不贪、不瞋、不痴;那这个呢,是成就佛道。妄本空,为什么会执著于它实有呢?因为我们凡夫众生起心动念啦,以有念故,有贪瞋痴啊。妄虽然本空,但是我们念头一起,贪瞋痴就起,就迷惑了,就执著于这个本空的妄,认为它是实有了,所以学佛的人要能够放下妄念,即是正念;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随喜功德

第五是“随喜功德”。也是一个颂子,这个都是前面的七支,都是略说。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我们对于十方世界一切的众生;乃至于声闻,有学的声闻和无学声闻;有学缘觉和无学缘觉;乃至于菩萨;乃至于如来;对他们所有的功德,我们都欢喜赞叹。所以随喜功德,这一修法非常重要。

我们要像前面长行经文所讲到的一样,向印宗法师学习。印宗法师本来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戒师,但是回过头来拜六祖为师。然后护持六祖惠能大师,随喜功德,所以他也能够成就与六祖惠能大师无二无别的功德。所以要以随喜功德,来降伏嫉妒的烦恼。如果呢,凡夫众生因为我执的缘故,他不能够修随喜功德。口里面说随喜,随喜,心里面呢,有嫉妒心,那么就会看人家不顺眼,看人家的过失。那么这种人往往都是自寻烦恼,因为你对人家不满,看人家不顺眼,你并不能够造成对他的伤害和打击。

所以祖师说,一个人,如果不能随喜功德,以嫉妒心跟别人过不去,实际上,往往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自己内心妄念纷飞,自己障碍自己了,所以我们要修随喜功德。并且我们随喜功德,不单单是口说,而且要人家做善事,我们尽世地成就他,帮助他,这个是随喜功德。我们听到这个《普贤行愿品》这个殊胜的法门,我们很欢喜,我们要随喜功德。那么我们随喜功德的话,不单单是口里讲,而且自己要发愿,要能够宏扬这个普贤行愿法门,要能够讲经。

那么有些人说:“哦,我没有这个能力吧,我没有这个辩才吧。”其实,不要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辩才,一念的至诚心去随喜功德,去发愿利益众生的话,就能够得到三宝的加被。好像五代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是很著名的,既是禅宗的祖师,也是净土宗的祖师。他的《宗镜录》《万善同归集》,都是非常透彻地解说佛法。

他没有出家以前,是在吴越王手下做一个小公务员,当库吏。管仓库,管理一些铜钱,一些物质。他信佛以后,因为他是小公务员,没有什么收入,他就盗取国有的铜钱。干什么呢?买东西放生。拿很多钱去,公款拿去买动物去放生。后面查出来了,监守自盗嘛,那么按律就应该要斩首。

那这个吴越王钱俶,他也是信佛的,他就考验一下这个人,看到底是真信佛嘛,还是假信佛。因为判他死刑嘛,对那个执刑官说,“你待他临刑的时候,观察他,如果他很恐惧,那么就杀掉他就好了。如果他不恐惧,就先不要杀他,再看他有什么说法,来回复我。”

果然在临刑的时候,他坦然自在,欢欢喜喜的。这个监斩官就觉得奇怪,就问他说,“哎呀,人家都很怕死,你为什么不怕呢?”

他就很高兴地说,“如果能够用我的一条命,能够救千千万万条的众生的命的话,是很值得的,所以我无有恐惧。”

那么这个监刑官,就把这个原话转给吴越王以后,吴越王就赦免他的死罪,然后放他出来了。他也就马上就出家了。

出家以后精进修行,但是没有什么口才,他就专念观世音菩萨。因为至诚心的缘故,就晚上梦到观世音菩萨,拿那个杨枝净瓶甘露水,从他喉咙里面灌进去。第二天早上,就看一切经都能够通达无碍,然后也就辩才无碍了,得到四无碍辩。

所以说要相信三宝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要能够随喜普贤菩萨的行愿法门,我们也要随喜普贤菩萨的功德,所以我们也要宣扬普贤菩萨的法门。我们真正发这个心,一定得到普贤菩萨和十方诸佛菩萨的加被。

请转法轮

第六是“请转法轮”,也是一颂。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前面的两句,是所请之佛。请转法轮,请说法,所请的佛是无量无边的,是十方所有世间灯,世间的智慧明灯,是已成之佛。十方所有已成之佛和十方现成、刚成之佛,最初成就菩提者。刚刚成佛,我们就去请佛转法轮。为什么要请转法轮呢?因为只有请转呢,法、佛法才珍贵,众生也才珍惜。

“我今一切皆劝请”,那么现在我以普贤行,以普贤的观行的法门,能够幻化出无量的身体,普遍十方一切处,悉皆劝请已成之佛和刚成之佛,转妙法轮。这个一定要‘请’。净土法门是无问自说,因为这个众生根基不够,对这个甚深微妙,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净土法门不知道请,你看《阿弥陀经》,这个是无问自说的。其他的大法,基本上都是众生请法,佛为说法。一个是体现了众生对法的珍惜,也体现了法的尊贵。

所以如果是不请,跟他说的话,根基不够,他会轻视,反而会有一个慢法的罪。你看,我们有一些出家人应该有这个体会了,坐在火车上面,然后那些一起坐火车的人,闲得无聊,他跑过来跟你问这个问那个,你要上当了跟他讲,讲长篇大论,讲一大堆呢,最后他就一笑了之,根本上就不重视,那样子的话呢,还是不要随便说。

我们长行文已经讲过了,有外层的、内层的、密层的和极密层的请转法轮。《入菩萨行》第三品受持菩提心里面,也有一个偈颂说,“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点亮内心的智慧灯,所以我们要祈请十方诸佛菩萨,祈请十方一切的高僧大德,演说妙法,转正法轮。

能够这样子祈请的话,我们自己也能够生生世世,不会堕入到邪见的黑暗之中,而且生生世世,能够得遇正法的光明。所以我们每一天能够念诵《行愿品》的这一个偈颂,就可以增上自己听闻正法的因缘,就可以消除自己无量劫之中曾经谤法的罪业,邪知邪见的罪业。

所以我们可以多念诵,“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愿我能够时时从佛闻法。

请佛住世

第七是“请佛住世”,也是一颂。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我们不单单是请究竟圆满的佛住世,我们也请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和究竟即佛,请这个六即佛都住世。六即佛,从事上讲就通于十法界;从理上讲,都是自心之佛;我们都至诚劝请,莫入涅槃。我们也请我们内心的正知正见能够常保持,这个也就是佛出世。

“我悉至诚而劝请”,如何才能够真正劝请诸佛,劝请一切善知识不入涅槃呢?不是口说,而是我们要能够真正地跟善知识修学,能够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真正实修,这样才能够祈请大德久住世间。

“唯愿久住刹尘劫”,只有久住刹尘劫,这个就是指教化众生的时间很长,得度的众生就很多。并且来说,我们不离依止,常时熏修,功德才能生起。

“利乐一切诸众生”,这是讲久住世间的利益。所以要能够请佛住世,请佛转法轮,说妙法。我们给人说法也是这样子,对方真正有诚心,应该为他说法,不要吝法。真正是带着一些人生的困惑和问题来寻求佛法,得到解脱,这样子的话,应该为他说法,一定会有立竿见影,转化烦恼的妙用。但是如果根本上他没有什么诚意,只是闲得无聊,只是好奇,问一些问题的话,就要善巧方便,不要跟他长篇大论去讲,然后他轻法慢教就不好了。可以方便一点,推开就好。这个并不是我们吝法,而是对方他没有真正地请转法轮。

总标回向

到“请佛住世”,这里面就是已经是第七了,第七支了,最后就来一个总标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礼”是礼敬诸佛。“赞”是称赞如来。“供养福”广修供养。“请佛住世”是第七;转法轮就是第六;随喜是第五“随喜功德”;忏悔是第四支“忏悔业障”。这样子的七支的修行,普贤菩萨以善根两个字来概括。

所有的断除骄慢习气的礼敬诸佛;断除自赞毁他的称赞如来;断除贪染的供养;断除障道罪行的忏悔;乃至于随喜功德,是随喜他善,自照己失,他人的功德我们随喜,他人做恶事呢,我们不随喜,但是我们也不要起分别心,也不要看他的过失,而应该怎么样?而应该自照己失,看我有没有与他一样的过失呢?回光返照,这样子是随喜功德,这样子是不见世间过;然后乃至于请转法轮,成就多闻的功德;乃至于请佛住世,成就我们能够常时亲近大德的德行;这些我们都回向众生,回向佛道,都回自向他,回因向果,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同时,度众生不着众生相,成佛道不着成佛相,回事向理。

常随佛学

在藏传佛法里面,他们也很重视这个《普贤行愿品》,他们就把这一些就概括为前行。以“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作为正行。常随佛学分为三大部分,这是广泛地来说了。为什么?我们要成佛,就要随佛学。

分为境、行、果、三部分。

境,有学修总道、快速方便、最后事义,这里面总共就有四个颂。

行,就有:

第一、愿行要点。也是一个颂,“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这个是愿行要点。

第二、是说法利人。“天龙夜叉鸠槃荼”,这些是以种种的音声来说法。

第三、是精密证解。一切波罗密妙行成就,甚深般若证解。这个是常随佛学的行持。

第三就是果,常随佛学的果位,就是成就真实利他的广大修行。

所以常随佛学,总共有九个颂,其中说境,常随佛学的境界的四个颂;说常随佛学的行持的也是四个颂;说常随佛学的果是一个颂。从“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从这一颂开始,一直到第九颂,“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1.常随佛学的境界

我先讲常随佛学的境界,有四个颂。

第一是学修总道,有六句。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这个是常随佛学的总原则、总纲领。

“我随一切如来学”我是随佛而学,学佛才能成佛。所以我们向最高的、至高无上的、究竟圆满的、福德智慧两足尊的佛陀学习。

中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所以我们如果向最圆满的学,我们能够得到中等成就;我们向中等的学,我们得到下等成就;我们向下等的学,我们难以成就;所以我们要常随佛学。

佛陀,他是断德、智德、悲德,三德圆。

断德,是佛陀已经圆满地断三惑了。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了生脱死,得到究竟的解脱,这个是断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