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教育学
4691500000080

第80章 班级管理策略(1)

一、班级的功能

(一)关于班级的含义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又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为特征的社会组织体系。学校为了便于管理与教育,往往把年龄和智力状态、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使之便于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和进行其他教育活动。并委任一名教师进行相关的管理和教育。在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论述中,班级总是与班集体的概念放在一起表述的,班级的发展目标就是形成班集体。

班级是由学生群体转变为班集体的过程。当学生刚刚聚集在一起时,还没形成统一的因素时,这个班级仅仅称之班级群体。基于共同的成长目标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的需要,学校教育都力求将班级群体转变为班集体。班主任首要工作就是将班级群体转变为班集体。

一般而言,班集体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富于执行力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由松散的学生群体转变成为健全的班集体,大致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班集体阶段。

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学生心里还没有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班级吸引力差,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在这一阶段,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实践表明,班主任在这一阶段如果抓不紧,教育引导不力,组织管理不严,班级很容易出现松弛、涣散现象。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从以下方面进行新班的组建工作。首先,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再次,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第二阶段,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班集体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同学间彼此有了一定了解,友谊加深;班级积极分子已涌现出来,集体有了骨干力量,班级核心初步形成。但是,这时的班集体还十分脆弱,集中表现在班级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把住时机,积极向全班同学推荐班干部人选,及时组建班委会,并通过精心指导和培养,逐步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组织开展班队工作,锻炼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继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习惯,为良好班风形成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班级群体已形成为班集体,其主要标志是,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是非观念增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不过,班集体形成并不等于班主任工作结束,班集体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不断发展,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争创优秀班集体。还要针对班内学生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的功能

由学生群体到班集体的形成,标志着班级内在机制开始发挥其重要的教育作用,班级组织具有如下的功能:

1。班级的教育功能

班集体具有集体教育的作用,由于班集体具有统一的目标、共同的舆论与班风,以及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与纪律,这些都是巨大的教育力量使班集体能够凝聚在一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共同成长。

班集体还能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在班集体里,同学的成长与进步对其他同学来说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从而使学生在班集体中,不断寻找自身的地位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形成一定的能力和人格特征。

2。班级的管理功能

班集体固有的特点使班级具有充分的管理优势,特别是舆论优势和组织优势,这使得班集体能够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学生容易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从而使班集体成员之间能够统一步调开展各种活动。

3。班级的社会功能

班级具有一般性的社会群体的特点,因此,班级也是学生进行社会性

人际沟通与交流、进行社会接触的重要平台,学生由此获取社会经验、提升社会性能力。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因而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管理的过程,必然包括目标确定、价值形成、组织完善、制度保证、活动开展的过程。

(一)班级目标的确定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指全班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总概括。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目标实现统一行动。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班集体目标可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种。远期目标就是指全班同学经过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它是中期、近期目标提出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中期目标是指阶段性的或者专项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条件和保证;近期目标是指向于当前的奋斗目标,它是远期、中期目标的具体化。三种目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

由于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确立班集体目标有以下基本要求。第一,体现时代精神。班集体目标既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又要符合班集体建设的需要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二,有明确的指向性。班级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特别是小学班级目标,要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社会经验少的实际,应让小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把集体的大目标和个人的小目标统一协调起来。第三,注意目标的层次性。一般说,远期目标要“高而可攀,望而可及”,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中期目标既要反映阶段性或者专题性的要求,又要发挥承上启下、远近衔接的作用;近期目标则要明确具体、又要与长、中期目标保持一致。第四,有可行性。目标价值能否得以体现,关键还取决于既能照顾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又要掌握好目标水平高于现实水平的差距,合理适当的差距才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确立班级目标的方法要因班而异,目前普遍采用的有两种。一是系列化目标法,就是根据班集体主体目标,建立起贯穿学年或学期班级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次目标系统。二是具体化目标法,就是将班集体宏观目标分解和细化,一方面将学校教育目标变为班级具体的可操作目标;另一方面每个班级成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围绕班集体目标制定个人目标。

(二)班级文化的营造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形成对班级运行、教师与学生产生影响的存在方式的总和。班级文化由三部分构成:其一,体现班级文化内核的班级精神与观念:反映为班级主体的舆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审美情趣、目标取向,综合体现为班风。其二,使文化内在价值得以显示的班级规章制度:如学生守则、仪式、教师职责规定以及一些不成文的行为习俗以及心理定势。其三,使文化价值与制度外显化的物质设施与环境:如教室的布置、环境卫生、教室物件的摆放、标语的挂放,等等。

班级文化的三个构成部分是统一的,是文化的三种表现形态,不是文化的三种独立状态,目前有些人把班级文化简单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简单的划分方法容易把同一范畴的东西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内容,是不可取的。这会导致班级文化的割裂。

1。树立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舆论,就是根据是非标准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愿和态度。它是衡量集体觉悟水平的重要标准。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有利于促进团结、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发扬正气,有利于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风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班集体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是班级“个性特征”的体现。良好班风有很强的制约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主要以舆论或规范的形式体现。良好班风是班集体构成要素长期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班集体形成的综合标志。

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是相互联系的。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正确舆论的支持,而良好班风一旦建立,又会促成良好的集体舆论。班主任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班风,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和美丑观。班主任应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明确要求,教育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理念。

第二,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班主任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开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第三,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形成,要求每一个班级成员认识到集体的价值和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去维护集体的声誉,明确自己的责任。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动力,也是责任感形成的心理基础。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教育时机,将学生的一言一行与整个班集体联系起来,教育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对集体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奖惩强化。要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严明的纪律是保证。班主任要及时对好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规范行为要批评和抵制,努力营造以遵规守纪为荣、爱班如爱家的风气。奖惩不宜太泛太滥,奖励要以表扬和精神鼓励为主,惩罚要以批评教育为目的,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搞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能用经济惩罚简单地代替思想教育。

2。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将内在的班级精神文化外显为相应的行为,因此,班级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与班级精神追求相一致,能够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目标,体现班级的主流舆论。

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明确班级发展的目标,只有能够有效实现班级目标的规章制度才是合理的;其二,班级的规章制度要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一致;其三,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获得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与认同;其四,班级规章制度应该是大多数成员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不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即使是最美好的也是没有约束力的;其五,班级规章制度应该是有利于集体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

(一)建立班级的核心力量

班委会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助手。建立一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必须组建好班级的领导核心,挑选能团结同学、办事认真、关心集体、乐意为班级服务的积极分子来参与班级领导工作。

建立班委会,应遵循四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无论是班委候选人的物色还是班委人选的最后确定,班主任应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真正由大多数信赖的学生组成班委会。②用其所长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所长来为班级服务。③教育与锻炼相兼的原则。班干部培养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以班委组建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和学习锻炼意识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强,许多班主任抓住这个心理热点,采用班委轮换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中得到管理体验,受到锻炼。④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干部在学习之外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负担较一般同学重,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对待学生干部,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但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既不迁就也不简单指责批评,注意工作方法指导,让他们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戒骄戒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

班干部产生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选举制”,由学生直接进行民主选举;“委任制”,在广泛征求同学意见,通过全面了解基础上,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竞争制”,在自鉴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选举干部。用以上方法产生学生干部,各有优缺点,班主任要注意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二)开展组织班级活动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这是因为集体活动是迅速形成班集体的最佳的手段之一。集体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能使每个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得以发挥,能够密切师生关系;集体活动也是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特别是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内化,促进其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集体活动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是班级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全面育人的途径。

1。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

班级活动范围广、形式多,其中最主要的、经常开展的班级活动有教学活动、主题性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里主要介绍教学活动与主题性活动两种方式。

(1)班级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