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评价技能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它以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改进为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
1。诊断与监控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教师及时做出调整和补救。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观察学生情绪反应和课堂状态等方式,就可以大致诊断出学生问题所在。
有效的教师善于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他们认真、持续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以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缺乏理解,教师就会重新调整他们的教学。监督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进步和任务完成的关心。好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强化与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的另一个目的是强化动力和情感激励。”教育就是激励、唤醒与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把学生进步与否和表现好差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开始于教学起始,并教学进程中,核心是为了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面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需要做出即时的、非常具体的决定。教师的行为、态度、言语或非言语信息,以及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氛围等,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
3。反馈与改进
强化和反馈都是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应的方法。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馈旨在告诉学生关于他们的表现的正确信息,以期更好地改进。及时的反馈与矫正,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成功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就像一个演员一样,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教学的同时,观察”观众“对其教学表演的反应,并随着做出调整与改进。教学一旦开始,教师就要不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提问情况评估教学的进展。教学、评估和改进决定都是同时发生的。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所有要素进行评价。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资源利用)、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都要进行评价。这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角度的、综合的。任何单一方法或单一层面的评价都可能出现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的弊端。
1。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既有较强的确定性,又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评价既要考虑其确定性和共性的问题,又要考虑其不确定性和个性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要素说
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主要采用要素分析方式。例如,一堂好课的标准可以大致概括为: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处理)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过程合理;教学效果好。
与此相关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要素表述很多,大都大同小异。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要素的表述方式。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明确、适度;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等。
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板书设计合理;教态自然、大方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突出重点、难点;多学科知识渗透,内容丰富;准确把握教材;灵活使用教材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等。
教学策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得当;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和活动时间,时间分配合理,讲练比例合适;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题;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态度亲近;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好奇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学生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安排教学等。
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民主,师生互动,双边活动较好;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沟通默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健全人格教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使各类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等。
(2)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行为说
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分类,可以把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这种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转换为教师和学生需要做什么,有什么样的行动。这种分类方式与要素说有一定的联系,都比较明确,易于把握,但后者对学生的行为关注更多,把学生行为与教师行为并列,学生行为要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中获得了更多的合法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理想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大致包括以下一些行为和行动:
教师行为: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欣赏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差异,提供有层次的问题和活动;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交往活动;等等。
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习问题,自主探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间多向交往,在课堂上能主动发展自己的见解;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或方法;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等等。
(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重点说
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全面,更要突出重点。尤其是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期,要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新教学理念和新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评价要特别注意发挥其导向功能,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重点转移。
例如,有人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师本是一堂好课研究的错误基点,生本才是一堂好课研究的正确基点。“这里,以学生发展评价作为一堂好课的研究基点,学生发展包括独立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全面发展、创造发展、持续发展等方面。只有达成较高的学生发展度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当人们以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重点评价内容时,”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评价内容就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内容。
2。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是基于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实现的。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等。观察法还可以分为现场观察、监视监听、观看录像等,调查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等。
(1)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法是课堂教学评价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评课人员应该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坐在教室后面或角落里。这样既能看清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又能避开任课教师的视线。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对任课教师的压力和对学生视线的干扰,消除课堂听课带来的负面影响。
听课过程中,评课者要有所记录,将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行为、活动转换的时间等记录下来。要完整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是不可能的,听课记录的内容必须根据评价的重点有所侧重和选择。
经验丰富的评价人员比较重视记录教师的导入和过渡语、教师的提问、教师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情况的反馈、学生的提问、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典型错误、学生在听课时的表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各项教学活动所用的时间等。
评价人员在听课过程中也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反思,详细记录与整体评价意见或建议有关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细节。有时还需要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记录表。
课堂观察给人以现场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教师和学生的真实表现和真情实感,听课之后的现场评课,更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在互动、对话中达成共识,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现场观摩和现场多主体听评课制度,这已经成为中小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听评课中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2)录像评价法
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录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这种方式相对于现场观察法要灵活机动的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回放和重播关键细节,更有针对性地观察和理解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
但是,录像评价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录像的视角限制,有时不可能同时拍下两个对话的人,或有时注意了教师的行为,就可能看不到学生的行为,等等。录像评价最好与教师访谈结合起来。评价者只有对支撑教师行为的隐藏在背后的想法有所了解时,才能比较真实地公正地做出评价。
录像观察与教师访谈提纲的结合,其实就是他评与自评的结合。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也有助于他人更真切地了解教师的想法和做法,减少误解和误解。
(3)问卷调查法
课堂观察、录像评价或访谈法都只能是小范围内的定性评价,无法进行较大范围的定量评价。问卷调查则不同,它可以较大范围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行为进行定量分析。问卷调查中有大量回答者易于控制,易于转变为数据文件,以备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定量评价。
评价者可以发放编制好的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或家长问卷。收集相关的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这里,问卷的题目设计最关键,问卷设计与问卷目的、统计方法等都要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客观公正的定量评价。
问卷调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评价者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可能出现误解,在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歧义,这就会加大问卷调查结果的误差。其次,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行为都可以精确表述或定量分析。第三,教师和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问卷中的题目,并不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复杂的行为体现出来。问卷得出的结论常常需要评价者的现场观察或访谈记录来补充。
可见,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使用不是单一的、机械的。要想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就需要统筹兼顾,相互补充,实现所有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优势互补。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评价指导思想,是统领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主要有:导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引导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其”指挥棒“作用。不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可能把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引入歧路。
贯彻导向性原则,需要做到两点:
一是确立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要体现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规律,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是以为人本,评价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着千差万别、不断发展的人。课堂教学评价宜粗不宜细;宜从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不能轻易地下决断,贴标签;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随时可以调整、改进、充实。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促进和改进功能。课堂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在于评定等级、名次,也不在于其精确性和准确性。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以激励、唤醒、强化、诊断、反馈、帮助、改进为关键词。
“不管黑猫、白锚,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比较形象地表达了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原则的要求。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只要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
真实的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课堂教学评价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举动、一句话、一个细节就可能决定一个学生的一生。师生日常的交往和情感基础都要成为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考虑的范畴。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用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反思,他人评价与外部评价如果不能引发内因变化也很难发挥作用。
3。差异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差异性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教师群体中的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更大。如果用同一个固定的细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框定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非常不利于师生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差异问题,这是所有教师都感到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也在于此。教师们共同的期待是: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让所有的有差异的学生都学会同样的内容,并用同一种测验方式达到同一种水平。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评价再细化具体有效,也是无法教好每一个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