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教育学
4691500000045

第45章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好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怎样有效地利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就涉及到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探索和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经验,确立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它要解决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活动各因素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道尔顿制、分组教学、特朗普制等。

(一)个别教学

它是指在同一时空内教师只与单个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在我国奴隶社会的私学、封建社会的私塾和书院、欧洲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学校都采取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因而教学的效率不高。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古代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的反映。

(二)班级授课

到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多的人接受学校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教学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和程序,于是,在中世纪末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当时的教育经验,提出了班级授课的理论,后来又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

班级授课制强调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进行教育。班级授课制的最显著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够教几十个学生。所以,从19世纪中叶起,班级授课就已经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三)道尔顿制

随着班级授课制的普及,班级授课本身的一些缺陷也暴露出来,例如,学生的个别差异易被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易受压抑等等。从20世纪初叶起,便出现了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新型组织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但是,由于它忽视教师的系统讲授,忽视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加之对教学的设施和条件的要求较高,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放任自流和效率低下。

(四)分组教学

为了解决班级授课不能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从20世纪初叶起,分组教学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人独立研究,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独立研究占40%。不难看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

(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为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学校教育面临的难题而形成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通常把班级分为由2-6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成员组成的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环节,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际交流,使全体学生对同一课题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参照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对学生予以评价。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1、班级授课制的内涵与特征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包括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单式教学,即在单式编制的班级里进行的教学。所谓单式班是指同一班里只有同一程度(年级)的学生的教学班。二是复式教学,即在复式编制的班级里进行的教学。所谓复式班是指同一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程度(年级)的学生的教学班。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农村较多出现。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班级人数固定且年龄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过程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我们经常说的“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就是指班级授课制的各种不同的课型。

第二,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教师同时面对全体学生上课,上课有统一的起止时刻和固定的单位时间。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班级授课制之所以被广泛的采用,成为当前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一些优点。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师能在同一时空里对几十名学生施教,较之个别教学,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的效率,适应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求。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班级授课制对教学的时间、空间、人员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进程等都有系统的安排和固定的要求,这就有利于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系统科学知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

第三,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来设计、组织并上“课”,而且教学方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另外,在班级授课背景下,各科教师还能在统一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上述这些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年龄相近、心理发展阶段相同、认识水平大体一致的学生同处一班,容易形成结合型的学习集体,既有利于教师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促进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班级授课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如按年龄编班的分级制度、作息制度、课堂纪律与常规、学年学期和学周制度、招生、考试、升留级和毕业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转。

3、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作为一定时代的产物,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第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背景下,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是班级授课制最易遭受批评的一个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