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教育学
4691500000004

第4章 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1)

一、教育是众多社会现象之一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是许多活动构成的,比如因生存下去,而进行的物质上的生产劳动活动。因情感满足与种族繁衍,而存在游戏、爱情、婚姻。因运动、文学、艺术上的需要,而从事体育、文学、艺术、科研等类型的活动。人有理智上的欲求,因此,人们有学术研究的活动。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并且爆发战争,因此,人类还会有战争这样的灾难。由于人的活动具有理性,因此,这些活动都是有思想、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还因为,人类作为理智的动物,特别是有语言文字的发明,因此,人类的经验智慧有传递给下一代的需要。因此,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悠久的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来的。

教育为什么会在人类社会产生呢?人类社会存在的方式本身决定了,教育必然要在人类社会诞生。因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担负起将新生代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重责。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要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责任,以便社会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的形态。同时,教育又要担负起使个体的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前者决定了教育天然有保守的一面,后者决定了教育有超越的一面。前者是传承文明,后者是创造超越。如何做到在转化个体人的过程中,既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又促进社会的发展,这里涉及到如何看待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人的身心健康与良好的社会之间永远是一个互相博弈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教育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活动,必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好的社会将会促进良好的教育生成。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促进教育的变革。否则教育就将成为社会展的阻力。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是将自然的个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纽带与桥梁。

二、不同形态社会下的不同教育

人类社会依据文明程度有野蛮与文明之分,依据生产能力标准,有发达与落后之分,以信息流通程度,有自由开放与保守封闭之分。按照政治制度划分,有民主与专制之分。不同的社会,常常会有不同的教育。因为社会中政治权力的存在方式,常常决定了教育领导权与受教育权的去向。因此,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正如宇宙的普遍法则是整体大于部分,一个社会的基本形态也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教育形态。如果社会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特别是政治与经济制度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要单独谈教育的变革是困难的。但是,教育变革与社会变革常常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依附关系。应该看到,教育变革其实也是社会变革之一,教育变革常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同步进行的。

在这里仅以封闭社会与开放社会两种基本的不同形态进行论述:

1、封闭社会里的教育,自然也是保守的

在这样的社会里,所谓教育,目的只是为了抑制人的自然天性不要冲破社会的樊篱。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封闭社会。由于封闭社会信息不流通,动辄文字狱,思想言论罪,因此,其教育目的是要将人变成劳动的工具,与驯服的奴才。因此,压抑人的思想个性,防止人独立思考,用枯燥乏味的训练方式,强化伪知识,只强化人的记忆力,而不敢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这种教育必然将学习演化为追求外在功名利禄的工具与手段。中国长达近一千四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其实就是适应了这种封闭式社会的产物。在这种考试制度里,学习不需要问题意识,不允许发挥个人的独立见解,一切标准答案都在圣人之言那里。学习者需要的只是用自己的记忆力死记硬背,而发挥个人创见反而不利科举成功。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不同。

美国教育家杜威当年来华的时候,对封闭的传统社会的教育作了很好的概括。以下是他在“五四”运动时来华所作的演讲之一。

杜威在1919年9月21日至1920年2月22日,在北京教育部的演讲:

古代对于知识的观念大概都是把知识自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的目的。知识的价值就在他自身之内。为什么要求知识呢?他们说,求知识便是求知识。求知识的目的就是求知识。因为把知识自身看作独立的目的,所以古代的观念把看作一件现成的东西,拿来拿去,你传给我,我又传给别人,或是摆设起来,供人赏玩,知识就像一些金钱。守钱奴积了许多钱,越积越多,越多越好,全不问金钱有什么用处,只觉得积钱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旧式的知识论正同守财奴的积财观念。又譬如一块宝石无意之中发现了,装嵌起来,可以夸耀大众,可以传给后人。至于这块宝石究竟有何用场,那是不用计论的了。

现在对于知识的新观念,认明知识是良善行为所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人类行为,如果没有正确有用的知识,必致于陷入无意识的动作。知识是一种工具,不是一个独立的目的,是用来指挥我们的动作,帮助我们的计划的,不是无用的奢侈品。知识的价值全在他的实用,所以不是现成的,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寻求出来,把他的结果来证实他的价值,证实之后,方才可算是知识。

初看起来,这种讨论似乎纯粹是哲学上的问题,于教育无关。但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没有不发生实际上的效果的,更没有在教育上不发生影响的。我们且先看旧式的知识论在教育上发生的恶果。

关于教材。因为把知识看作现成的传授品,所以旧式的学校教育只顾把许多现成的历史、地理、文学、算学等等,尽有灌到儿童的脑袋里去,只要装得进去,就完事了,全不问这些东西在社会上有何需要,在儿童行为上有何影响。

关于教学方法。再看教授的方法,全是注重记忆,注重背诵,注重考试。因为把知识看作可以灌来灌去的现成东西,所以用蛮记的法子灌进去,所以又用背书和考试的法子来看究竟灌进去了没有,来看那些被灌的儿童是否也能照先生的样子把装进去的东西拿出来摆架子了。美国有一种农家,养鸡鸭出卖,卖的时候,常常把鸡鸭吃得饱饱的,可以多卖一点钱。但是鸡鸭喂饱了,便不肯再吃了,所以他们特地造一种管子,插进鸡鸭喉咙里,把食物硬灌下去,使他们更胖更重。现在的教授方法就是硬装食物到鸡鸭肚子里去的方法。考试的方法就好像农夫用秤称鸡鸭的重量,看他们已经装够了没有,这就是填鸭式。

旧教育养成了知识的贵族。知识既不是应用的需要品,而是摆样子的奢侈品,自然是少数人所独用的。旧式教育的结果大概是养成一班博学而无用的贵族,越少越可贵,就同宝石一样。

旧教育还养成服从古人的根性。这班博学的贵族,装了许多现成的学问,自然希望人服从古代传下来的宝训,服从古训,就是服从他们自己的学问。封建的国家,专制的国家,都极力提倡这种教育,因为这种服从的根性是于他们很有益处的。这种教育的结果,必致养成守旧的风气,用古人的教训作议论的根据(诗云子曰之类),全不问古今时势的需要不同。

旧教育让学科的分离孤立。因为把知识独立看作独立现成物品,可以各自传授,故旧式的学校学科,各自独立,不相关系,不相照应,算术自算术,代数自代数,几何自几何,数学又和旁的学科没有关系,历史和文学无关,文学同修身无关。只要一样样都学完了就算了事,又何必问各科的交互关系呢。

杜威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其《伪知识阶级》一文中这样说到这种教育的特点。

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真知灼见是跟着智慧走的。同处一个环境,同等的智慧可得同等的真知灼见。智慧是渐渐的相差,所以真知灼见也是渐渐相差。智慧既无阶级,真知识也就没有阶级。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知识只有直行的类别,没有横截的阶级。各行的人有绝顶聪明的,也有绝不中用的。但在他们中间的人,智力上的差别和运用智力取得之真知的“上智”联合起来,称为知识阶级,再把三百六十行的“下愚”联合起来,称为无知识阶级,那就是一件很勉强很不自然的事了。

照这样说起来,世界上不是没有伪知识阶级了吗?不,伪知识能成阶级!什么是伪知识?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比如知道冰是冷的,火是热的是知识。小孩儿用手摸着冰便觉得冷,从摸着冰而得到“冰是冷的”知识是伪知识。小孩儿用身靠近火便觉得热,从靠近火而得到“火是热的”的知识是真知识。小孩子单用耳听妈妈说火是热的而得到“火是热的”的知识是伪知识。有人在这里便起疑问:“如果样样知识都要从自己经验里得来,岂不是麻烦得很?人生经验有限,若以经验范围知识,那么所谓知识岂不是也很有限了吗?没有到过热带的人,就不能了解热带是热的吗?没有到过北冰洋的人,就不能了解北冰洋是冷的吗?”这些疑问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把他们解答清楚,方能明了真知识与伪知识的分别。我只说真知识的根是要安在经验里,没有说样样知识都要从自己的经验上得来。假使我们抹煞别人经验里所发生的知识而不去用,那真可算是世界第一个大呆子。我们的问题是要如何运用别人经验里所发生的知识使他成为我们的真知识,而不要成为我们的伪知识。比如接树:一种树枝可以接到别一种树枝上去使他格外发荣滋长,开更美丽之花,结更好吃之果。如果把别人从经验发生之知识接到我们从自己经验发生之知识之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可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休部分。这样一来,别人的知识在我们的经验里活着,我们的经验也就生长到别人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至此,别人的知识便成了我们的真知识。其实,他已经不是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知识了。倘若对于某种知识,自己的经验上无根可找,那么无论如何勉强,也是接不活的。比如在厨房里烧过火的人,或是在火炉边烤过火的人,或是把手给火烫过的人,便可以懂得热带是热的;在冰房里呆过的人,或是在冰窖里呆过的人,或是做过雪罗汉的人,便可以懂得北冰洋是冷的。对于这些人,“热带是热的,北冰洋是冷的”虽从书本上看来,或别人演讲时听来,也是真知识。倘自己对于冷热的经验丝毫没有,那么,这些知识虽是学而时习之,背得熟透了,也是与他无关的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