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教育学
4691500000017

第17章 教师的角色及其职业素养(1)

一、教师的角色

角色,是指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角色一词原指戏剧舞台上个性化的人物。1935年由美国乔治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范畴,认为自我(个人)是各种角色的总和。它代表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对“教师角色”的界定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示教师特有的行为,主要涉及教师在工作环境中,即在学校或课堂上的行为;二是表示教师的身份或社会地位;三是表示对教师的期望,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也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它表明了教师角色与教师行为、教师身份以及社会期望之间的密切关系,实际上,“教师角色”就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可避免的拥有多种社会身份。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现代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早己不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如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者和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等等。教师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教师活动时空的变幻而不断转换与发展的。

(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可以说,这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人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师还必须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是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校内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学习者和研究者

教师应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一个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学习的人。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这不仅是信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学习应该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和生命过程。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因此,许多教师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或一个单纯的教学者。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应当按照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

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之路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全给了小学生,不少师范生和年轻的老师常给我写信,要我传授做个好老师的“秘诀”。这“秘诀”就是40年磨得的一句话: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把“教师”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把“育人”与“祖国”、与“崇高”联系在一起,我鄙视底俗,警惕庸庸碌碌,摒弃颓废、消沉,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热爱和学生、和青年老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优选孩子学习课文最佳的情境,在灯下静静地想着,画着,做着各种生动的而又最简洁的教具,一遍又一遍地摆弄着,比划着,从不厌倦;我会为了让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这些带着浓郁稚气,甚至伴随着“痴情”的个性色彩也许不少人是不理解的,但却是当好小学老师需要的情怀,这也是一个老师必备的思想素质,具备了这样的思想素质,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爱生乐教”。

当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歌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探索的“情境教学”,运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得益于当年在师范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当教师之后,我一直注意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我是“在小学里读大学”。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晚上有计划地阅读鲁迅、矛盾等名家的著作,莎士比亚、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世界文学巨匠的一些名著,就是那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因此,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还经常练笔。这些年来,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我常常谢绝许多邀请,专心在家伏案写作。我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概括,实验成果得到许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如果没有弃而不舍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李吉林:《不断塑造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中国教育报》1997年1月27日)

(一)教师的政治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培养新一代人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人民教师,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应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为国出力、分忧;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勇于坚持真理,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现代价值取向和现代人的思想素养。

(二)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