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196

第196章 乾隆帝与天下同欲者难,与万物同利者尤难

乾隆帝(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厝。清朝皇帝。公元1735—1796年在位。雍正子。即位后,继续贯彻雍正政策,先后讨平西南、西北叛乱势力,强化思想统治,颁布禁书令,屡兴文字狱。编纂《续三通》、《皇朝三通》和《四库全书》。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又听任和坤弄权,政治益趋腐败。在位六十年后禅位,自称太上皇。

乾隆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对自己的文治武功颇为自得,自称“十全老人”。但毛泽东对乾隆却不甚感兴趣,未见有专门的评述,但从他所谈的片言只语中却是画龙点睛,很有分量。

早在1913年冬,毛泽东在《讲堂录》就记有:“清立《贰臣传》,所以戒后也,何期政革之际,曾无一人焉为之死也。”(《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82页)《贰臣传》就是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弘曆下诏命国史馆所修,所载有李永芳、洪承畴等一百二十人(含有吴三桂、马宝等的《逆臣传》)等降清之明朝官吏。弘曆为了提倡忠于一姓一朝的封建传统道德,不论他们在降后死心塌地效劳或反复无常复叛,都一概贬为“贰臣”,钉上耻辱柱。毛泽东所说是对他的揶揄。这是因为任凭乾隆对臣民强化忠君思想教育,却最后结果仍是空空。当辛亥革命浪潮波及全国,中华大地上成千上万的大清官吏,竟然没有一个甘愿为王朝作殉职的。

1941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在谈及人都有优缺点时,以乾隆帝为例指出:“清朝的乾隆皇帝说,他是‘十全老人’,‘十全’是没有的。任何人都有优点、缺点这两方面,还用不好,会使用错干部,打击错干部。”1965年6月,毛泽东在上海与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刘大杰谈到乾嘉学派时,对这一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了科学的分析,说到乾隆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怀柔政策:到了乾隆年代对汉族知识分子不采取高压政策了,改用收买政策。网罗了一些知识分子,送他们钱,给他们官做,叫他们老老实实研究汉学。

乾隆在位时多次下江南,所到之处,留下了大量的诗碑、题匾。毛泽东视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经常能见到弘厝留下的诗碑、题匾。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赴徐州视察,在数历朝历代风流人物时,也谈及弘曆,他说:“清朝的乾隆皇帝经常出巡,四次来徐州。在这里也研究过治理黄河的事,并留下过诗篇和题词。”(《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76页)他对弘厝的题字很不以为然。1959年,在济南视察游览大明湖时,与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兴致勃勃地谈起弘唇的书法。毛泽东说:乾隆的字到处都有,但有筋无骨,我不喜欢。乾隆时期提倡赵书,代表人物是张照。弘厝书法功底较深,气格不高。那个时期成形“馆阁体”,评价不一,有人就认为是钻进了书法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