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195

第195章 曹雪芹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曹雪芹(1715或1724—1764)清朝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名露。祖和父均系江宁织造。雍正初,因父获罪落职,家被查抄,败落。晚年居北京西山,穷愁潦倒,痛感世态炎凉,愤而以十年时间写作《红楼梦》。此书一问世即广为传抄,京师有谚:“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毛泽东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其中一部就是《红楼梦》。他对《红楼梦》评价非常高,认为《红楼梦》可与世界名著媲美,并说:中国的学者们对《红楼梦》的评价不高,还不如英国的一位教授。那位英国教授认为《红楼梦》超过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

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毛泽东也给予了很高评价。1948年,诗人柯仲平提出要回延安写一部歌颂刘志丹和陕北根据地的长诗,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要了解一个根据地,非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不可。人的一生,能写出一部《红楼梦》那样的作品,就很不错了。他在1964年春节教育座谈会说,曹雪芹只是一个拔贡。言下之意,他非常欣赏曹雪芹的才气横溢。1957年3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又说到了曹雪芹,他说: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人物也写活了。毛泽东读过很多遍《红楼梦》。有一次他读了该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后指出:“大观园的建筑结构,非精于园庭工程者,不能写出,作者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伟大作家。”读了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后又指出:“作者对戏曲极为熟悉,且运用自如。《红楼梦》与《金瓶梅词话》一样,书中所有剧目,不仅为当时流行之名剧,且与本文主旨切合。”在毛泽东看来,曹雪芹多才多艺,门门俱通,且又善于形象思维。他尤其赞赏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能力,他认为曹雪匠笔下的贾宝玉,是“用现实的场面,具体的情节,生活中非说不可的语言,把一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和性格,生动的渲染出来,自然的流露出来,这是作者现实主义最成功的范例”。

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毛泽东认为,这还不够,曹雪芹小说功能远远应超过它原有的文化价值。1958年,他在谈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时,还特地提到了古典小说家施耐庵、吴承恩和曹雪芹的“民族文学”,并说: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该提到他们。

毛泽东还曾详细评价曹雪芹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世界观。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十七世纪开始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候,说:“十七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年,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的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他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也是形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的历史背景,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封建社会来说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必然要影响到作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倾向,从而形成作品主题的内在矛盾。两年后,即1964年8月,毛泽东在关于坂田文章谈话时又说:“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发生矛盾。曹雪芹的家是在雍正年间衰落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