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158

第158章 陈亮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遍

陈亮(1143—1194)南宋学者、词人。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力主抗金,屡次入狱。1193年考取进士、状元。旋死。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反对理学家的空谈之说。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感情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945年10月4日,毛泽东写信给柳亚子,内称:“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这里提到了南宋大词家陈亮。毛泽东此信是赞誉柳亚子的诗,但并无贬低前代诗家之意。其实,毛泽东是相当喜欢陈亮的诗词,今存陈亮词七十四首,多蕴含爱国愤世情愫,他曾圈阅过其中的《水龙吟·春恨》、《虞美人·春愁》、《洞仙歌·雨》和《念奴娇·登多景楼》。在他晚年,还经常用手拍着桌子击节,高声吟诵《念奴娇·登多景楼》。1975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毛泽东慷慨悲歌地吟罢此词后,又让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念了这首词: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毛泽东相当熟悉陈亮的故事。《陈同甫集》是他爱读的一部文集。早在1914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爱好陈亮的文论。以后他对陈文中的一些名句还应用自如。诸如《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即用于《红四军司令部布告》“蒋桂冯阎,同床异梦,冲突已起,军阀倒运”;《酌古论·先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则见之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推迟攻击郑州加紧完成淮海战役准备》“为保卫徐州及徐浦段,采取以攻为守战术,佯攻方面有鲁西”。至于毛泽东经常用的“大势所趋”,其原典出处则见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反能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