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152

第152章 包拯铁面冰心,不希后福,万年清名,为官作则

包拯(999—1062)北宋官员。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进士。在知端州(今广东肇庆)时,以不取所产端砚而得清廉之名。先后知瀛州(今河北河间)、扬州、庐州和权知开封府。任龙图阁学士。为人刚毅、执法如山,被誉为“包青天”、“铁面包公”。有《包孝肃奏议》。事迹多为小说戏剧夸张,为清官典型。

封建社会有清官。清官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毛泽东经常谈到清官。谈得较多的有海瑞,也有包拯。包拯即民间俗称的“包公”、“包青天”。早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因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古大存以办事公正,执法严明见著,称他为“党内包拯”、“带刺的玫瑰”。1959年3月,毛泽东在上海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有一天和卫士长李银桥谈起了海瑞和包拯。李银桥说:那包拯还敢铡驸马、铡国舅呢!毛泽东说:包拯是龙图阁大学士,是有特权的;再说他铡驸马、铡国舅那也只是传说,是戏,而海瑞的事是有史料记载的呢!

毛泽东认为舞台风行的包公戏,是一种艺术文化。但他对名角演出的包公戏很欣赏,常听不倦的就有裘盛戎的《铡美案》等。有一次,毛泽东在怀仁堂观看裘盛戎主演的《赤桑镇》。裘盛戎扮包拯。演完后,他微笑着握着裘盛戎的手说道:盛戎同志,你唱的《赤桑镇》这出戏很有意义,以后要多编多演这样的戏。包拯的那句唱词“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这句唱词很好。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作风。我们共产党人就要这么做。”又说:“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这句唱词也很好。盛戎同志,你能理解么?你唱的时候我也很感动么!”

但是,始于元代、而盛行于明清盛行的包公戏,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毛泽东并不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有所谓的“清官”。1966年3月,毛泽东在上海会议期间谈及历史剧《海瑞罢官》时,说:历史上的清官,很难找到。包拯、关羽都是统治阶级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