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的手段
4688900000041

第41章 从和尚到皇帝(1)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在饥寒的煎熬中成长。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且生性聪明伶俐,所以曾被父母送到私刘塾去读过几个月的书,但终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凭着记性好,也认识了几百个字。

朱元璋(1328~1398)名重八,京州(今安徽凤阳)人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严重,寺中的和尚也没有饭吃。朱元璋人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僧,带上木鱼、瓦钵游方。化缘,实际上无异于四处乞讨。他云游四方,三年多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带,一路风餐露宿,饱尝人世艰辛,但这段时间的流浪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至正七年(1347)底,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开始“立志于学”。

至正十一年(1351),韩山童(起义前夕被捕遇害)、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次年,濠州也出现了一支几千人的起义队伍,为首的是定远(今安徽定远)人郭子兴。接到起义军中同乡汤和的相邀信后,朱元璋思虑再三,终于拿定主意还俗从军,投奔了郭子兴的队伍,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朱元璋入伍后,因打仗机智勇敢,又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由一名普通士兵被提升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见朱元璋有胆略,又有见地,也受到战士的拥护,认为他会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人才,就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朱元璋的地位更加稳固,军中都称呼他为“朱公子”,他也是在这时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

明太祖马皇后雕像。后世人都称她为“大脚皇后”。

不久,朱元璋见军中各部帅间矛盾丛生,认为留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便开始暗打主意。他回到家乡濠州钟离竖起了大旗,招兵买马,少年时的伙伴和同乡徐达、周德兴、郭兴等人都纷纷前来投效,很快募兵700多人。郭子兴非常高兴,让朱元璋带领这支队伍,并升他做了镇抚。通过不断地招抚和收编,朱元璋的队伍迅速壮大。

至正十四年(1354),为避免几支部队在一起摩擦生事,朱元璋带领自己的队伍攻占定远,之后,他整编了自己的队伍,加紧训练,准备南下。在进军滁州(今安徽滁县)途中,定远人李善长来到军中谒见。朱元璋问李善长;“如今四方战乱,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李善长回答说:“秦末大乱时,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业。您是濠州人,离刘邦的家乡沛县不远,只要认真学习这位老乡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决定把李善长留在身边,为他出谋划策。这一年,朱元璋攻克滁州。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为了解决军粮紧缺的问题,朱元璋建议攻取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郭子兴于是命令朱元璋率领张天祐、汤和等将士围攻和州。攻取和州后,由于将士们“暴横多杀掠,城中夫妇不相保”,朱元璋决定整肃军纪。他诫谕诸将说:“军无纪律,何以安众,凡军中所得夫妇,悉皆还之。”朱元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第二天将所有被掳的妇女全部释放,让她们回去与家人团聚了。此后,朱元璋治军更加严明,禁止官兵杀伤掳掠,他的部队也因此更加深得百姓的爱戴。

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派人把逃匿在砀山夹河的韩林儿及其母杨氏迎回到亳州(今安徽亳州),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大宋,年号龙凤,定都毫州,立杨氏为皇太后。三月,郭子兴病死,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部将张天佑、朱元璋为右、左副元帅。不久,张天佑、郭天叙都战死,朱元璋就成为大元帅,郭子兴的旧部全归他指挥。

朱元璋于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集庆后,继续东征西讨,欲成就帝王之业。当他听说徽州(今安徽歙县)有个叫朱升的学者,饱读经书,满腹经纶,便很想向这位老人讨教。次年,起义军攻占徽州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大将邓愈的陪同下拜访朱升,请求朱升出山辅佐,结果却遭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朱元璋向朱升请教安邦定国良计。朱元璋礼贤下士,且胸怀大志,给朱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念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学以致用,理当救国,朱升沉思良久道:“我送您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大亮,当即拜朱升为中书咨议。

朱升送给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箴言,并预言只要朱元璋依照行事,便能成就帝王大业。其实,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里蕴涵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所谓“高筑墙”就是要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做皇帝的第一步是要把王位坐稳了,那就必须得建筑好防御工事,巩固自己的地盘,不到时机成熟,不要暴露自己的野心。至正十五年(1355),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朱元璋遥奉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为“大宋皇帝”,增强自己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每年正月初一,军帐中就要设立一个御座,向韩林儿拜礼。朱元璋在很长时间内,都把韩林儿的旗号摆在前头。直到攻克南京以后,他开始采取“高筑墙”的策略,巩固这块地盘。南京的城墙坚固而雄伟,大部分都是用花岗石或石灰岩的条石砌成,城砖由优质粘土和白瓷土烧制,砖缝浇灌的是用石灰、糯米汁(或高梁汁)再加桐油搀和而成的“夹浆”。南京城墙始开城门13座,有的还建有“藏兵洞”,战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事物资,这种特殊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市中极为少见。

要维持长期的战争。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所以要“广积粮”。于是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发展生产,他任命经验丰富的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兴兵屯田,大修水利;为保证军饷,他采取在“根据地”内对当时交易最为活跃的两种商品——食盐和茶叶抽税的办法,他规定如果老百姓要贩卖食盐和茶叶,就要向他的军队交税,作为军饷。同时,朱元璋还铸造,了大中通宝钱,发行货币。这样,朱元璋不仅仅有了粮食,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起义军称王,如果不在实力、威望达到适当程度时进行,反会失败。“缓称王”,就是一种韬晦之计。当时,在长江的中游,陈友谅、张士诚等纷纷称王,只有朱元璋还一直用着韩林儿的“龙凤”年号,没有称王。后来,起义军纷纷北伐讨元,朱元璋按兵不动,暗中壮大势力。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以前,朱元璋一直尊奉韩林儿为帝,北面为臣,维持着相互呼应的同盟关系。

神火飞鸦(模型)明当时的无朝内部一片混乱。

混乱中,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有了夺取帝位的念头。妥欢帖睦尔的宠信大臣、左丞相哈麻(就是毒死脱脱的那个哈麻)就想劝顺帝让位。这个想法被哈麻的妹夫秃魯帖木儿所知,秃鲁帖木儿遂向妥欢帖睦尔报告。妥欢帖睦尔于是授意叫御史大夫搠思监上一道奏章,揭露哈麻的罪行,将哈麻充军到广东。哈麻在去广东的路上被打死。

皇太子位没有成功,就和生母、妥欢帖睦尔的“第二皇后”高丽女子奇氏商量,让左丞相太平出面帮忙。奇皇后派太监朴不花示意太平。太平不从,奇皇后亲自出马,太平还是不肯。不久,太平就被奇皇后设计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