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
4688800000010

第10章 剪辫的孙中山是位有主张的人

另有一个上面曾提到的广东人孙中山,他是汉人中也是革命党人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今中山市),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中山樵,是他在日本从事革命的化名,后即以中山名世。

孙中山6岁就参加农业劳动,10岁入私塾读书,有国学《四书五经》的底子。1878年随母到檀香山,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学院。1884年入香港拔萃书室,后转维多利书院。二年后又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直到毕业。

1894年之前,孙中山还是个从事改良革命的人,他有着当下“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愿望。但之后放弃了改良主张,转而从事共和革命。

孙中山在答伦敦记者时说:1895年“我从香港逃到神户以后,采取了一个重大步骤,把我从小蓄留的辫子剪掉了”。次年渡海到了英国,发生了著名的“伦敦蒙难”,孙中山说:“我在伦敦波德兰区的中国公使馆被绑架”,关了十多天后,“就等着把我当神经病患者用船押送回国”,幸而被他的“良师益友康德黎博士”搭救,才被释放。

孙中山本是行医者,他走上政治这条道也极偶然,他曾对英国记者说起他从政的原因:

1892年,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一天晚上,有一个岁数和我差不多的年轻商人来访,问我是否听到北京传来的消息,说日本人就要打进来。我说我只听英国人谈过,并不很清楚。我又说:‘我们都被蒙在鼓里,太遗憾了。皇帝应该对人民有点信任才行。’天命无常。’我的朋友说。‘对。’我表示同意,并且引述一句帝舜的话:‘天听自我民听。’那一晚我加入了少年中国党。全世界现在都已知道困扰中国如此之久的弊端所在。但是,使我们受苦的主要祸端是愚昧。不让我们知道发生的任何情况,更不必说参加政府了。”

二年后,怀有改良愿望的孙中山到上海,继而北上天津,上书当时的首相李鸿章,指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地,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主张,但李鸿章置之不理,孙欲见李,也遭到李的拒绝。

就因为吃了李鸿章的闭门羹,孙中山才开始对政府官员绝望了。

于是他弃医从政,并由改良转而革命。他远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民主革命主张。

孙中山最早从政,搞的不过是广州的维权运动。

这也是近代中国具有民权意识的政治人物,帮助弱势群体搞维权的第一人。

孙中山在《我的回忆》讲到了这件事,他说:

有一段时间,请愿书的命运和我们自身全都祸福未卜,随后发生了一件事,使朝廷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身上来。那就是,为进行对日战争而募集的广州兵勇被遣散了,他们并没有重操旧业,却跑来和我们在一起。

此外,在广州的一帮巡勇中还出现了骚动不安,他们由于领不到薪水而开始在市区劫掠财物。居民为此举行了一个群众大会,公推五百多人作为代表,前往巡抚衙门提出申诉。

“这是造反!”巡抚吼叫着,并立即下令逮捕为首分子。

我逃脱了。这是我第一次脱逃,后来我又有多次类似的险遇。

逃过了当局的毒手以后,我就急着去营救那些运气此我差的伙伴。

我们拟订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实行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简单说来,就是要攻打广州城,并且坚持到我们的请愿被接纳,我们的冤情得到昭雪,新征的捐税被取消掉。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得到一大批汕头地方士兵的帮助,他们也是对现状不满的。……

以上是孙中山由维权到发动“攻占广州城”一事(按:发生在1895年),但他们失败了。

当局出示悬赏布告,以一万两银子通缉他。

之后,孙中山领导会党又搞过多次起义,政府索购他的首级悬赏已经高达到七十万两了。

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赤坂区灵坂本金弥住宅楼上,与一群剪掉辫子的留日学生、流亡人士成立了同盟会。

同盟会是由兴中会(会长孙中山)、华兴会(会长黄兴)、光复会(会长陶成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成分比以前的兴中会更为复杂。孙中山出任总理,黄兴出任执行部庶务,原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出任司法部检事长,原光复会的秋瑾出任同盟会最高权力机关评议部评议员兼浙江支部的负责人,四川的留学生吴玉章也出任评议员。章太炎(因《苏报案》与邹容尚在上海狱中)、李烈钧、刘复基、刘揆一、陈天华、林觉民、原光复会的会长陶成章、蔡元培、彭楚藩、杨笃生、杨洪胜、胡瑛、居正、张继、汪精卫、张难先等都先后列入同盟会主要干将。《同盟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内容还有至今一再被提及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并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发表。

历朝历代的政府不怕乱民、包括黑社会势力,而是最怕有政治主张的人。孙中山恰恰是有过人的有主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