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
4688800000001

第1章 自序

发生在辛亥年间的武昌首义(公元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夜),湖北武昌新军的共进会党人熊秉坤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转瞬间“四面军声逼楚歌”,山河为之顿变、乾坤为之颠倒、帝制为之崩溃。

有个历史当事人梁启超,他在立宪绝望,革命党大兴,而“满汉间仇怨日深”、“社会间礼义廉耻几乎被洗劫一空”之际,曾放言道:“不及三年,国必大乱,以至于亡。”果然,从1908年到1911年,满清刚好三年竟亡。我们在《帝制的崩溃》里,将见证这个天才的改良派领袖的预言,同时也将看到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发出“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感召是如何被实现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欧美政治民主思潮就不断地冲击着、摇撼着中国几千年来打造的君权天授的神说;最古老的儒家统治经典文献《尚书》上,其所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再次遭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挑战;站出来质疑与挑战的主流已不是农民陈胜、吴广式的人物,也不是李自成、洪秀全式的人物,而是一拨拨敢向皇帝要民权,要立宪,要民族革命,要“君民共治”,要“虚君共和”,要创立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革命思想诉求,影响所及政府官员和军队。

辛亥革命,不过是千占封建帝制到了行将结束的最后阶段的短兵相接的史话。这一悲壮历史的交锋、较量、博弈,自中日甲午战争始;那时,康有为就认为清朝的政治“生机已尽”,要求光绪帝尽快改良,否则“气象可惊可悯”。虽然光绪帝党、慈禧后党也相继做出改良及其预备立宪的努力,但最后还是以立宪党人败,革命党人胜为结局。

本书有别于单纯地切入武昌“枪声一响而专制倒矣”的简单描述,而是从崭新的历史视角,不同的历史碎片,展现武昌首义之前出现想改良而无法改良、想立宪而不能立宪的大变局现象下,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

这场革命,主要是一群不想秉承“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训的读书人所引领;他们既要让“帝业虚设”,又要让“关河空锁”,所以,只要帝国女人隆裕太后宣布皇帝退位,革命就算结束了。这就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博爱的革命精神及其时代的必然性。

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导致了满清帝制的崩溃,中华民国的确立,并且昭示了中国垂二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帝制历史的全面崩溃。

但这个清朝帝制的崩溃,不会是突然间崩溃的,如同武昌首义的爆发,不会是偶然间爆发一样。

大凡每一个朝政的换代,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天下土崩瓦解的灾祸”,它事先总会有某种兆象,诚如明末清初的李笠翁所言:“好像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指使”似的。故《帝制的崩溃》,就不妨先从这一某种兆象上讲开去罢,是为序。

2011年3月5日

古敏于北京香山等闲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