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为王
4687000000018

第18章 谁主沉浮——成败得失决定于是否巧妙出牌(4)

李世民与刘黑闼交战时,他与李艺合营,坚壁不动。不久得知敌将高雅贤在营中举办酒宴。李世民暗中派遣李世勣出兵袭击,杀入高雅贤营内。这时候高雅贤已经喝醉,匆忙上马迎战,结果被人打下马来,死了。李世民又遣程名振截断敌方的粮道,把刘黑闼的粮船凿沉、粮车烧掉。刘黑闼还不肯撤退,刘军与唐军相持了60多天。李世民料到刘黑闼在粮食快完的时候,必来与他决战,于是派人到堰洺河的上游监守,说:“当我与刘黑闼决战时候,你们就开堤决水,千万不要忘记了,决不能误我事情!”

刘黑闼果然渡水南来,攻打唐军,李世民统领精兵,先破对方的前军,接着捣入后队,与刘黑闼相遇,两军决战,打了一下午,刘黑闼支撑不住。他的部将王小胡说:“智力和体力都尽了,不如早点撤回去。”刘黑闼接受了他的建议,号令撤退。就在他们撤退时,洺水奔流而下,把刘军淹死了数千,刘黑闼只带出几百人逃生。

后来,当了皇帝的李世民对李靖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今诸将中,但能言避实击虚,及其临敌,则鲜识虚实者,盖不能致人,而反为敌所致故也。”什么是虚,什么是实?一般认为有是实,无是虚,然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全靠智慧的大脑去把握。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奇不意。”“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一个人能做到从战争实际出发,因敌情的变化而变化,避实击虚,用兵如神,多半能战胜敌人。中国兵法上讲的虚实,一般而言弱、寡、饥、劳、怯、乱、不虞是虚;强、众、饱、逸、勇、治、有备是实。用兵的法则是避开敌人之实攻击敌人之虚。这关键在于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驾驭战争形势的变化,发现和制造敌人之虚,适时攻击。李世民深刻领会兵法思想的奥义,所以做到了以弱胜强,战无不胜。

2.看准对方的牌势

我士卒新败,锐气犹少。贼以胜自骄,必轻敌好斗,故且闭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

——李世民

老子说:“知人者智。”善于玩牌的人,不仅要知道自己的牌,更要从对方出牌的手法上揣摩到其真实的动机与意图。这样打起牌来才顺手,才有取胜的可能。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关中大军围攻洛阳王世充。洛阳城坚,王世充抵死守御,久攻难下。唐军将士疲怠想撤军,在李世民的严令禁止下,才不得不围驻洛阳城外,坐等王世充粮草用不着完后投降。在李世民看来,王世充并没有多大本事,可是当他得到可靠情报,原与唐朝和好的窦建德率领10万大军,一路攻城陷地,水陆并进来救王世充,他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

危险和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李世民清楚,如果窦建德乘胜破虎牢进逼洛阳,王世充借机出城背水一战,那么他老爸李渊经营多年的全部成果便有即刻丢尽的可能。惟一的办法是,阻止窦建德继续东进,赢得一定的时间,饿死王世充;同时,也通过窦建德的犹疑徘徊来消磨窦军的士气斗志,从而乘隙加以攻灭。

唐军的将领们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凭借虎牢(即虎牢关)的险要地形抵御窦建德,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再发动进攻。李世民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将窦建德阻挡在虎牢,使其不能前来救洛阳。

窦建德是隋末河北起义军的道领,他很有胆略,武艺超人。窦建德作战善施计谋,多用诈降、偷袭或伏击战法。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窦建德率领7000人,用伪降和偷袭的办法击溃了隋涿郡通守郭绚的军队,威震山东。在与薛世雄作战中,他制造错觉迷惑对方,然后亲领280人的敢死队,连夜急速行军140里,于黎明时突入隋军,打败了薛世雄。可见窦建德非等闲之辈。

李世民当然不能小瞧窦建德。他要守住虎牢,慢慢等待战机,也就必须隐藏唐军虚弱的真实情况,摆出强势,让窦建德望而却步。于是,一场拼胆量的攻心战开始了。

窦建德进达虎牢东原,立即占领了附近各要点,又分兵占领了阳翟。他企图借大军压境之势,逼迫李世民不战而退,派出礼部侍郎李大师前往唐营下书,希望李世民认清形势,及时退兵。他不知李世民已故意把李大师拘留在洛阳。左等右盼,不见李大师返回,窦建德便派侦骑出营探察。

窦建德的侦骑,还在离虎牢20余里的地方,忽见当道来了4个骑士,为首的执弓,随后的持槊,威风凛凛,策马径来。侦骑还以为是唐军巡卒,正想通问,忽听得一声大喝:“我乃秦王李世民,尔等看箭!”语音未了,箭声已到,一骑便已坠落马下,余骑哪还敢滞留,慌忙逃回。

原来李世民一到虎牢,便决定示强于敌,冒死也得挫掉窦军的锋锐。于是带了500骑兵,径出虎牢,留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等猛将沿途设伏,只带尉迟敬德及二从骑直奔敌营。当射死窦军侦骑,两从骑心里已经着慌:“敌骑还报,必有大军来攻,宜速返归!”李世民本是要示强于敌,岂肯就此畏难退缩,对尉迟敬德说:“我执弓矢,你手握长槊,虽有百万敌骑,也不必害怕!”正说着,前面尘土飞扬,五六千敌骑正滚滚涌来。两从骑大惊失色,李世民便干脆叫他们先回,以免示怯于敌。自己与敬德勒马以待。

等到敌骑驰进弓箭射程之内,李世民才引弓拉射,当然百发百中。窦军三进三退,李世民连连毙敌。身旁的尉迟敬德竟也突然冲进敌阵,舞槊逞威,连杀10余敌骑。窦军肝胆欲裂,再也不敢逼进。

一天,他派出的暗探回来报告说,窦建德欲待唐军秣草用完,到黄河以北放牧战马时偷袭唐军。李世民决定将计就计。他率部分兵马北渡黄河,南到广武,察看敌方的形势,然后回来。临走时,他故意留下一千多匹战马,在黄河边上放牧,迷惑敌人。窦建德果然出动全军出牛口,布下了连绵20里的长阵,敲起战鼓向前攻进。唐军将领们看到敌军人数众多,都十分害怕。李世民站到高处观望敌阵后,对将领们说:“这股敌人在山东起兵后,还不曾遇到过强大的对手,现在他们经过地形险要之处时吵吵闹闹,这是无纪委的表现;在逼近城池时才布阵,这是不把我军放在眼里。我军若按兵不动,对方的勇气就会衰减。他们布阵久了士兵们饥饿难忍,势必会自己退却,到那时再追击他们,就战无不胜了。”

窦建德布下了战阵,从上午到下午,士兵们又饿又困,丧失了斗志。这时,敌阵前出现一个骑马的人,李世民说了一声“好马!”尉迟敬德忙上前夺马,李世民怕他不测,命令宇文士及带领300名骑兵,经过窦建德战阵前的西边,飞驰南上。窦建德的战阵出现动摇,李世民说:“贼势已懈,急击勿迟!”话音一落,秦叔宝、程知节等立即出马驰驱敌阵。李世民亲自率领轻装的骑兵向敌军侧后迂回。在逼近窦建德的战阵时,李世民令士兵卷起唐军的战旗,使敌人无法辨认他们的身份。直冲入敌阵的背后,才打开唐军的战旗。窦建德看到唐军的战旗时,惊惶失措,以为唐军在他们的背后布下伏兵,开始溃逃。唐军追30多里,生俘了窦建德。

3.找对伙伴巧打牌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李世民

李世民在中国皇帝当中算得上一个“知识分子”,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个人自修还是有成效的,他在当秦王的时候,战余不忘读读书,他牢记着曹操的“唯才是举”的话。

大将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偏将。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武周命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南侵,攻占了晋州、浍州。关中震骇,李渊敕令道:“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可弃河京,谨守关西。”李世民上表谏道:“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和根本,我愿请兵三万,克复晋州、浍州。”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军奔赴龙门关,进驻柏壁,在美良川把寻相、尉迟敬德打得大败。第二年二月,宋金刚因军粮耗尽而率军逃跑,李世民指挥大军三面夹击,宋金刚逃奔突厥,尉迟敬德退守介休城。李世民派人劝说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与寻相率兵来降,李世民设宴款待,让尉迟敬德统领降军。

不久,寻相与降将都叛变而去,众将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将他囚禁在军营中。李世民说:“尉迟敬德若怀有背叛之心,会在寻相之后吗?”说罢,命人将尉迟敬德释放,并赐给他金钱珠宝。当天,李世民就让尉迟敬德跟他去打猎,正遇到王世充领兵来战。尉迟敬德大吼一声,刺单雄信于马下。保护李世民冲出重围,将敌军击溃,生擒陈智略,俘获敌军六千余人。

此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恩宠与日俱增。

太子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想谋害李世民,派人送书信及重礼给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推辞道:“我对殿下无功,不敢接受这样厚重的赏赐。我若为了私利而丢掉忠心,对殿下又有什么用处呢?”

李元吉等人对尉迟敬德十分恼怒,几次派人刺杀他,刺客慑于他的威名,无人敢靠近。李元吉又在高祖面前诬陷他。高祖听信谗言,险些把慰迟敬杀掉。经李世民苦谏,才得以获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杀了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不久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后又改封为鄂国公。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授予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

李世民在用人上不计前嫌。例如魏征,他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人,玄武门之变时,有人劝李世民把魏征杀了,李世民知道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可他非等闲人物,决定诏见他。他打量了一眼魏征,然后责问说:“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呢?”

魏征没有巧言机辩,而是据理回答,他说:“人生在世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信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忠于李建成,又有什么错呢?管仲不是还射中齐桓公的带钩吗?”

李世民听他说得既坦率又有理,尤其他举出了管仲射小白的历史故事,自己不能显得没有气度,就赦免了他,并封他为主簿。李世民即位当上皇帝不久,就提拔魏征为谏议大夫。

李世民能把文臣武将团结在自己周围,与他用人不疑也有关,他当上皇帝后,任房玄龄为宰相,晋爵邢国公,赐封1300户。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对厚封房玄龄心中不服,他对李世民说:“刚起兵时,是我首先率兵相随的。今房玄龄之类刀笔吏,反而功居第一,臣心不服!”李世民回答道:“今计功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就如同汉之萧何,虽不冲锋陷阵,但能帮助朕指陈方向,把握重心,所以得功居第一。叔父您虽是皇亲,朕也不能因私照顾,滥与功臣同赏呀!”李神通词穷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