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大惑不解:“她?她是谁?”
“小宁。”
一愣之后,夫君大笑:“你说什么呀!小宁一个月前就调去外地了。”
“啊?”这回小英不哭了,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小宁工作不错,感情上也深沉。她的对像是部队干部,早两个月因公负了伤,城要她照顾,她二话不说,办了结婚登记手续,调过去了。”
小英又羞又愧,丹凤眼不沉又满是泪水。她紧紧地搂着丈夫的脖子,把脸埋在他胸前,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好了好了,”夫君宽厚地一笑:“下回可别这么折腾自己吓唬我了。”
说也怪,从第二天起,小英觉得一切恢复了正常,对夫君更是左看右看都顺眼。夫君仍然忙,仍然有时不回来吃晚餐,仍然对她说:“你在我眼里,总那么好看。”她挺起胸,点点头。因为她相信自己也相信他的话。
女厂长上任之后
都说如今厂长难当,女厂长更难当。其实,女厂长的夫君也有好多难处。A君就因为找不到内心世界的平衡,终于和他当厂长的夫人离了婚。
认识A君夫妇的人都说,这是一对大好人。可大好人不一定能合到一块。自从夫人当了厂长,A君总觉得在人前低了一头。房子是夫人单位分的,电话是夫人单位装的,来家中拜访的大多也是夫人部下和客户。最难堪的是不断有热心人提醒他:“小心点,看紧你夫人,别让她飞了。”或是满怀着同情劝导他:“你可别处处迁就夫人。女人纵不得,何况你那位又是厂长。”还有人说得更白:“你怎么能让她当厂长呢!整天指手划脚管男人,还有什么女人味!不如找个乡下妹。”虽说夫人一再声明:自己回了家就是妻子,就是母亲,虽说夫人仍象过去一样主动干家务,管孩子,可A君却对她越看越不顺眼,脾气也越来越坏,有事没事跟夫人吵,甚至疑神疑鬼,“审查”夫人与张三、李四、王五的关系,直闹到彻底分手。
女厂长的夫君难当,并不等于无法当好。C君也是一位女厂长的夫君,他与夫人十余年恩爱如初,令人羡慕。据他透露,主要有16字秘诀:“一如既往,不卑不亢,平等相待,真诚相帮。”想当初夫人任副厂长时,他还是另一家工厂的普通技工。好多人劝他或严宽结合,制服妻子,或分道扬鏣,另起炉灶。他却只管走自己的路,执拗地说:“我知道该怎么做。她当不当厂长我不在乎,在我眼里,她首先是女人,是妻子。”他全力支持妻子工作,和妻子共同承担家务,又刻苦自学考上了电大。如今,他已经是单位独挡一面的工程师了。夫人遇上什么技术难题,也常常与他商讨解决办法。别看夫人在厂里带领千把职工,颇有几分大净风度,回到家里,仍然小鸟依人,娇柔妩媚。忙起来各有各的事业,空闲时常常手挽手,听音乐会,逛时装店。去年,夫人所在的工厂同样遇到了原材料涨价,银根紧缩,市场疲软的困难,但年底又一次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上缴税利创历史最好水平。别人问及女厂长有何妙计,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她总是一本正经地回答:“头几条我不讲了,最后一条是因为我有个好夫君。”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各条战线的女厂长、女经理逐渐多起来。她们之中大多数人,既有管好生产,提高经济毅然效益的能力,又有理财当家,做贤妻良母的本事。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社会正为她们的成长和前进铺平道路,她们的夫君大多也愿伴妻前行,同甘共苦。然而,我们离正真正的男女平等毕竟还有一段距离。三八妇女节依旧需要,女厂长协会依旧需要。女厂长们虽说没有发宣言,却以自己的行动塑造着新型妇妇的形象,她们的伴侣和知音们也默默地为此作出了奉献。
管是疼怕是爱
据说“怕老婆”是现代大丈夫的美德。刘厂长就公开宣称自己在家中绝对服管。还说要是有什么“怕老婆”协会,“妻管严”沙龙,他一定做到报名不过夜,争当好会员。
你听了这话千万别以为刘厂长熊包,他这人学铆焊出身,在一家机械厂当头。形象高大,仪表堂堂。干起活来一阵风,爽快,说起话来大嗓门,宏亮,是个敢说敢为的汉子。调皮的青年工人见到他,总叫他“铁大哥”。他常会回敬一句:“你小子叫我铁大哥,那你就别当豆腐老弟。”说得对方立即昂道挺胸,生怕厂长看软了。
这么个硬汉子,脸不红心不跳地认了“怕老婆”,决不是为了追眼下的潮流,也不是吹吹牛皮说说笑话了事。他在厂里的宿舍住了十来年,楼上楼下、隔壁左右的邻居们众口一词:刘厂长怕老婆“铁证如山”,顺手拈来便有一堆事例。
经如:只要刘厂长在家,煮早餐那是承包了的。且每回张罗好了就好言相催:“喂,动作快点,要不就凉了。”口气柔和。但声音照样大,邻居们少不了听见一句半句的。
再比如:下午刘厂长一般回得比较迟,煮饭的差事摊不上。但偶然弄那么几次,他便不断地请示汇报:“喂,这葱切细些还是切一寸长?”“喂,您瞧瞧,放这么多盐够了吧?”……家里来了客人也不避忌。
如果你以为刘厂长的夫人是个牙尖嘴利、刻簿小气的厉害人,那可就错了。当年她与刘厂长下到一个农场插队,她几乎是女知青中最文静、瘦弱的,刘厂长则一直以她的保护人自居。回城后他俩结了婚。开头几年,刘厂长对家务百事不理,自己也不大服管。有一回夫人去桂林旅游一星期,他这才发现家里天塌了一般。东西找不着,孩子管不好,手忙脚乱不打紧,该干的还是没干完。从此刘厂长甘拜下风,虚心求教,听从指挥。这几年当了厂长,不大不小是个官,忙起来没日没夜,家全交给夫人了。回到家里,业务不熟悉,情况不了解,岂有不服管之理!有那么好的夫人管着,是福气。用刘厂长的话来说,叫做:“管是疼,怕是爱。”
那么,“怕老婆”就等于是“爱老婆”了。妙哉!看来,谁个不怕,那才麻烦呢!
分手时请随道一声珍重
听别人告诉我,C君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爸爸。我想:本来就瘦弱的她,该更憔悴了。正打算找个时间去探望,甚至打好了安慰词的腹稿,没想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相遇了。
“怎么样?”话刚出口,我就已经得到了答案:她气色不错,精神饱满,稍稍胖了些,似乎显得年青了几分。“听说……”我吞吞吐吐地讲了半截话。心里但说的消息是谣传。
“是的。”她很干脆地回答。我们拐进一条僻静的小街,她打开了话匣子。
“我痛苦过,有段时间我真害怕我会发疯。你也知道,我们是自由恋爱的,我们就发现,原来互相之间了解得太少了。他是好人,但我们合不来。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忙着读书,每星期见一次面,总是匆匆忙忙。没有谁有意掩盖自己,但确实缺少发现对方弱点的机会。结了婚,我们都想弥补,想迁就,想白头到老,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无济于事。有段时间,我们象陌路人一样,生活过得冷冰冰的。只是孩子小,我们从不在他面前吵架。心里实在憋得慌,我就说:‘去公园走走吧!’我们象一对恋似的,总坐在树荫下第二条石凳上。我们抢着发言,但尽量压低声调,痛痛快快吵一顿。吵完了,心里舒服些,再一起去接放在邻居家的儿子。
”开始,我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离婚的话题,但那个念头却越来越清楚地出现在脑子里。有一天,他终于提出来分手,我虽然早有思想准备,还是忍不住哭了一场。平静下来,我们开始细细商量如何分手,先是各人去做老人的工作,这很费了一番口舌。财产倒好办,我们互相让,倒象比风格似的。只是儿子,对于我俩都是心头肉,谁也舍不下他,后来是我让了步,因为我要上夜班,对孩子恐怕照顾不周。让孩子跟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是放心的。不过我们讲好了,每个星期六,我接孩子回家度周末。
“去办手续那天,我们俩都穿着新衣服,因为生活将重新开始。看着我俩平静友好的样子,负责办手续的老阿姨迟迟不愿下笔。她不知道,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切都不可能挽回了。
“分手时,我们互道了珍重。我一个人回到家里,心里空落落的,想孩子想得要命。但我们都承认:分手是对的。与其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得那么压抑,不如甩掉重负、去开辟新的天地。因为生活是多彩的。
“现在,这些都过去了。因为孩子,我和他常见面,倒是比过去轻松多了,也自然多了。我们可以是朋友,也只能是朋友。朋友和恋人是不能划等号的。”
我一边走,一边默默地听她讲自己的故事。“还找吗?”我问。“当然,”她笑了,“我们不是为了失去爱情才离别,而是为了寻求永恒的爱。我们相约在各自重新组织家庭时,互通消息。”
我肚子里的安慰话一句也没有说,因为C君她不需要。而我,却从她的话里得到了一些启示。
生命在于运动
我从小好动,走路舞之蹈之,干活且说且唱。虽然热热闹闹不觉寂寞,但也难免出些摔破膝盖、打烂碗碟一类的小差错。妈妈哭笑不得,每每用长沙家乡话很形象地叹道:“咯(这么)小的细妹子,哪个象你咯样(这样)猫弹鬼跳!”
后来细妹子长大成了小姑娘,依旧猫弹鬼跳。且知道了世界上有这么一句格言:“生命在于运动。”高兴得要死,自认为从此真理在手,有了座右铭有了理论根据有了应付妈妈的新式武器。只要妈妈对我的猫弹鬼跳行为提出异议,我就以“生命在于运动”反击之。
想不到的是,这句话反过来竟成了妈妈教育我的极好理论。遇上我不愿干家务,拐弯抹角找理由的时候,妈妈便不紧不慢地为这么一句:“你不是老说生命在于运动吗,干活就是很好的运动。”我顿时没了词,唯有老老实实扫地洗碗买酱油……日子长了,我真把做家务当成了一项特别运动。虽说如今已为人妻为人母,但也忘不了在煮饭间隙踢踢腿弯弯腰跑跑步,或者拖一回地板哼它十首八首歌。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越发喜欢了。也更理会了它的深刻内涵。生命的运动,绝不仅仅在于体力的消耗和体质的增强,也并不意味着要从早到晚汗珠摔八瓣,锄地扛大包开车床,或是一年到头手脚不得闲,跑步打球练武功,生命的运动,何尝不包含思维的运转,智力的开发和才学的增长呢!年过三十,也许跑步速度会减慢,打球也不如十八岁时轻盈,但记忆力可以因为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判断力可以因为思想的逐步成熟而更加的准确,知识面也会由于不断学习而扩大。一个人,如果把思想的持久运动与体育锻炼,体力劳动融合一体,毫无疑问,他将变得更有风度更加健康也更加美丽。倘若只是傻乎乎地干活、健身、出大力流大汗,从不进行思想上的磨炼,百事人云我云,没有自己的见解,那只能算是活着,却不是一个健全的生命。
有人问我,为何生了孩子依旧身材苗条,步子轻快,不必为节食减肥大伤脑筋?我要说的是:生命在于运动。
有人问我,工作之余家务之余,哪儿有时间有兴趣写东西发表文章?我想来想去,要说的还是:生命在于运动。
不一定参加运动会,但一定要运动,不需要统一的模式,各人可以随意创造自己的运动。叩牙甩手散步爬楼梯,都好,练字作画吟诗写文章,也行。生命那么美,因为她是运动着的,永远充满动感。我没法想象,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可以不热爱运动。所以,我很喜欢这句格言:生命在于运动。
陪“太子”拍戏
自从我有了“太子”,我和先生就终日不得闲了,除了上班、出差,总要有人陪“太子”。于是我俩轮番陪“太子”玩耍、陪“太子”进餐、陪“太子”上街、陪“太子”就医。这两年他上学了,“陪”的任务更多了,做作业、学作画、游泳、读书、逛公园……不久前我的陪同范围又添了一项新内容:陪“太子”拍戏。
那是一件偶然的事,广东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海瑞传奇》即将开拍,剧组正物色一名7岁左右的男孩子扮演海瑞的公子,制片主任见过我家“太子”,说他圆脸大眼,精灵可爱,便问我能否先拿张照片给导演看看?我答应了。
不久,我儿子收到一张试镜头的通知,那上面称他为“梁栋同志”,虽说已是同志,也得妈妈我陪着去。一路上他满不在乎,就好象去上街去公园去走亲戚一样。黄导演见了他,问他喜不喜欢拍戏,他竟一口回答:“不喜欢。”弄得导演忙不迭跟他做思想工作,举例子,打比方,讲故事,形象化教育,末了再问,他改了口:“有一点点喜欢。”我们几个人同时松了口气。
又过了一段时间,赴昆明拍戏的通知到了,时间大约半个月,带上书包带上玩具,我陪“太子”飞到了春城。
正是广州热的时候,春城却象安装了巨大的空调,一天到晚不冷不热的。我和栋栋受到优待,
住进了一个带卫生间的双人房,这个小天地被我俩称为“新家”。
趁着布景没搞好,有几天空闲,我抓紧时间给栋栋补课。语文、算术、思想品德、图画、韵,还有体育,所有的课我全包了,功课自然也由我布置、检查、打分。突然换了个“妈妈老师”栋栋连一点“师道尊严”都不讲了,上课不举手就随便发言,做作业粗心错了道题,居然要求我让他改正后再评满分。被我一本正经地批评了几次,这才有所改变。但没过几天,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每天语文讲一课,算术教一章,速度太快,搞得栋栋手忙脚乱,应接不睱。我一时放不下面子,直埋怨学生不认真,但到底还是从头讲起,不敢乱开快车了。
在剧组里,数梁栋年纪最小,大家都疼他,他呢,就有些百无禁忌了。先是“宣布”了导演熊步步很象济公的“重大发现”,得到赞同意见后,就只管叫“济公叔叔”了。接着栋栋又认了爹、娘(扮演海瑞夫妇的演员),晚上肚子饿了,就大大方方跟着“娘”去街对面的小食店吃一种当地人称做“饵丝”的面制品,连渣带汤全吃光。没几天,海瑞的书僮海安又成了他的大哥哥,一下了课就往他那儿跑,还跟一位会武术的叔叔学了两下拳脚,回到“新家”就现买现卖。一定要我拜他为师,这下子我又成了他的学生。
陪“太子”拍戏,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做好保健工作,如果他病了,有些戏便开不了场,会影响整个戏的进度。我不习惯一天到晚紧张兮兮地给他加衣减衣,买东买西,吃这吃那补身子,倒是早晨按时起磨炼这条我要他坚持。他见有些叔叔阿姨晚上加夜班,早上起得迟,由别人帮着拿早餐,觉得十分有趣,恨不能一试,但我总是说:“你加夜班时再说吧!这种事用不着预飞的。”栋栋无奈,只好爬起来去饭厅用餐。让我过意不去的是走得太匆忙,随手拿了两条长裤,到了昆明,才发现其中一条破了好几个洞。我费了好大劲去补,却总看得出破绽,跑了几次大商场,偏偏没有他合穿的童裤。亏得栋栋达观,见我发愁的样子,便笑嘻嘻地说:“怕什么,有裤子穿就行了。”这么一来,我也就想开了。罢了,反正裤子的好坏还不至于影响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