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灵肉之悟
4668100000018

第18章 我思故我在(4)

“观自在菩萨”是不是修炼的终结呢?不是,这仅仅是修炼的开始。修炼到了一定的阶段,自在菩萨便演化为自在自为的菩萨了。自在自为的菩萨就是“既是东西又不是东西”的菩萨,也就是活菩萨。也就是说,凡人通过“观自在菩萨”的修炼过程,最后自己成了一个自在自为的活菩萨了。活菩萨有凡人肉身特征,又有凡人所没有的灵通力量,他既是一个有形有限的存在,又是一个无形无限的存在,因此说他“既是东西又不是东西”。自在菩萨在自我的观照作用下,能够发挥有限的神通力量,解脱自我的痛苦;而自在自为的活菩萨,除了自我解脱之外,还要拯救无量无数众生。佛经上这样解释菩萨:单修智慧者曰菩,单修福业者曰萨,福慧双修者日菩萨。就是说,菩萨不仅在认识方面达到最高的觉悟,而且在实践方面进行无限的布施以救渡众生。这就是自在自为的活菩萨,大菩萨!

1993年

人与宇宙

人体会到的深刻的孤独感是基于人与宇宙的分离。人类最初是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原始人的生活就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是生活在一种情绪的氛围里,理性的力量是十分淡薄的。原始神话的非理性、原逻辑性和神秘性充分体现了人类原始的存在状态。黑格尔称这种状态为“自在为他”。

然而,不管人在自然一体中体会到多少快乐,仍不能摆脱自然必然性所带来的恐惧感。这种对自然必然性的恐惧尤其表现在死亡现象上。所以原始人是否定死亡的。他们认为生命是一体的,在这种一体化情感中,生命是永恒的。原始人对自然必然性的反抗体现在祖宗崇拜、图腾崇拜和后来比较高级的宗教上。

原始人在自然必然性的威慑下,开始从理性中寻找力量。巫术乃是原始人最先寻到的理性力量。如果说祖宗崇拜、图腾与禁忌表达了原始人对生命一体的信仰,那么,巫术则是出于这种信仰而对自然秘然性的驾御。

在理性的逐级上升的过程中,人类从原始的统一状态中走向其反面。人类理性的一次伟大胜利是科学的诞生。科学的诞生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而使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尖锐的矛盾中,科学以征服自然必然性的信仰为基础,开始对自然进行无穷的宰割。

巫术最初是人类对自然必然性的驾御。巫术的诞生使人类获得精神上的最初自由。

科学对自然的征服,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自然力对人的束缚,使人类获得进一步的自由。

我们会发现,巫术与科学这两个对立的精神现象,从其结果上讲走向了一体。它们的起源是相反的,巫术是基于生命一体的信仰,而科学是基于人对自然的征服。

然而,科学的力量并不能彻底征服自然必然性,科学的秩序伴随着相应的混乱,同时使人与自然对立,因此使人陷入深深的孤独感之中。

在这种深沉的孤独感之中,人重新寻找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在这种“回归”的过程中,会获得极大的自由感与解放。其最大的解放乃是庄子所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同化境界。

人在第一阶段中,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驾御获得自由和解放。而在人的第二阶段中,则是通过与自然的重归于好而获得自由与解放。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人是在对立的两极的相互转化中获得自由与解放的。

自由在于两极的转化。

自由不是孤立的。自由不是两极中的任何一方。任何强调两极中的一方都是错误的。科学强调自由是对自然的征服,以及宗教强调自由是与自然的和谐都仅仅是看到自由的一方面,并且是静态地处在一极。然而,科学和宗教都没看到,自由不是静态的,自由是动态的,自由是对立的两极中的和谐转化。

1988年

论直觉

直觉,也叫直感,就是一种完全非逻辑的认识方法,一种瞬间就能直接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本质的认识能力。

直觉与超觉有相同的地方,都是非逻辑性的,都是迅速的,都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但直觉和超觉又不同,直觉是看到某种事物而直接得出事物的真相。而超觉没有看到具体的事物也能知道事物的真相。超觉更多地是运用潜意识的作用,而直觉是运用显意识的作用。

直觉能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整体,能在没有事实根据之前直接推导出结果。因此,直觉也有着奇妙的预测事物变化的功能,从而防患于未然。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乐于用逻辑推理来预测事物变化的结果,这是与人类文明的积淀分不开的。然而,直觉预测比逻辑推理更迅速,更准确。打个比方说,逻辑推理的预测就好比爬山,要一个一个阶梯爬上去,一个阶梯也不能省略,还要走很多弯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爬到山顶。而直觉预测就好比插上了翅膀,一下就从山脚飞到了山顶上。

直觉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整体性

有的人,要了解一个事物的真相,必须掌握大量的事实,才能推导出事物的“真相”。这种人用惯了逻辑思维方式,运用的是实证法。另外一种人,要了解一个事物的真相,却并不是找一大堆事实根据,而是“灵机”一动,就得出了事物的真相。这种人是善于使用直觉思维的,这种人干什么事情很容易成功。习惯于用逻辑思维的人,往往会自负地认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很科学,而责难直觉的“灵机”一动是主观的非科学的。然而,事实上,直觉的判断比逻辑推理的判断往往更准确,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

爱因斯坦说:“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的。譬如看一幅画,习惯于用直觉方式的人会注重它的整体感觉。因为直觉就是在瞬间把握整体。”

2.模糊性

有的人直觉很好,常常能准确地预测出事情发生的结果。却又没什么道理可讲,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如果要对一个人的直觉追问他为什么,那是很愚蠢的。因为直觉本身就是模糊的,非逻辑的。要问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某种直觉,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活着一样荒唐。由于直觉只注意事物的整体,而忽略了全部的细节,因此,逻辑方法完全无法解释直觉。

正因为如此,直觉多数时候都表现为一种模模糊糊的灵感,没有根据,也说不出原因。但这并不表明直觉是不准确的。精确的思维能够推断出准确的结果,模糊的思维也能推断出准确的结果。

3.突发性

我们在用逻辑推理预测未来时,常常要做一大堆烦琐的准备工怍,如搜集材料(或证据)、整理、分析、归纳等,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能推导出一个结果,而且还常常因为证据不足而推导错误。而直觉完全不需要这个“艰辛”的过程。直觉好像不需要任何准备,就好像闪电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直觉常常表现为一种瞬间的顿悟。

艺术理论家阿诺德伯蓝说:“无论创作的心理途径如何,灵感总是被描述为一种洞察力直接揭示,瞬间的顿悟总是直觉的一种证明。”

《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作者贝弗里奇也说:“直觉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不自觉地想着某一题目时,常常跨入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灵感、启示和‘预感’这些词也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

打个比方,你现在走进一间黑屋子,屋子里没有一丝光,你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候,你掏出打火机,“啪”地打亮,屋子里的一切霎时便尽收眼底。那么,直觉就如你扣亮火机的那一瞬间,看清了屋子里的一切。

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直觉被广泛地运用。几乎所有伟大的发现,都不是用逻辑方法发现的,而是用直觉发现的;又几乎所有伟大的艺术创造,都充满着直觉的智慧。

我们以爱因斯坦为例。爱因斯坦本人就曾说:“我相信灵感和直觉。”他本人所创造的相对论,完全是一种直觉的智慧冒险。一次,爱因斯坦坐在火车上,看到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射进来。爱因斯坦突发奇想:假如列车的速度像光速一样快,阳光会出现一种怎样的状态呢?爱因斯坦直觉地认为,倘若如此,我们将看不到阳光的射线,而只是看到一个振动的光场。爱因斯坦又进一步想:倘若列车以超光速的速度运行,阳光又会怎样呢?倘若如此,阳光就会反射回去。这些天才的设想,是很难用逻辑方法推理出来的,而爱因斯坦正是运用奇妙的直觉,获得了伟大的发现。

直觉,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了无数伟大的发现,帮助艺术家们完成了无数伟大的创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直觉却经常遭到贬视。倘若一个人专门用直觉来预测危机或变化,肯定会被人骂成疯子。

人们宁愿相信逻辑的虚假的推理,也不愿意相信感觉(或直觉),这真是人生之一大不幸。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直觉都是灵验的,有时候直觉也会犯错误。倘若我们既相信直觉,又注重逻辑推理,那么,我们就会较少地犯错误,就会准确地预知未来,从而防患于未然。

既然直觉对我们的科学研究、艺术创造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防危应变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和培养直觉能力呢?

这里,向读者介绍两个强化直觉能力的方法。

1.训练右脑强化直觉法

一看这个小标题,也许有人会感到纳闷,训练右脑与强化直觉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着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大脑的奥妙。许多人以为自己只有一个脑子,事实上,人有两个脑子,左脑和右脑。左脑运用逻辑思维,掌管分析性思考;而右脑则运用形象思维,善长感性直观。就是说,左脑是精确的、语言的、理性的、分析的、逻辑的、符号的,是科学家式的;而右脑是模糊的、感性的、整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是艺术家式的。由此可知,直觉能力是由右脑“统管”的,要强化直觉能力,就要训练自己的右脑。

这里我们先讲一个有趣的事。我们生下来一年之后,我们的父母就会严格地训练我们用右手拿筷子吃饭。可是,也有个别人的父母,没有在意孩子用左手还是用右手,结果就有些人学会了用左手拿筷子吃饭,久之,便成了“左撇子”。然而奇怪,

“左撇子”长大以后,直觉往往比其他人要好。这种人在形象思维方面也比其他人强得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的左手是由右脑管理的,而人的右手是由左脑管理的。“左撇子”长期用左手活动,无形中就强化了右脑的功能,而右脑是分管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所以,常用左手的人,直觉往往很好。

当然罗,现在我们都长大了,父母从小就训练我们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拿笔,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右手了,要是再改用左手来拿筷子,似乎太别扭了,说不定会把饭菜弄得满桌都是,就像两三岁的娃娃一样。然而,我们可以训练左手写字来培训我们的直觉能力。

2.放松法

前面谈过,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发现都不是用逻辑的方法发现的,而是用直觉的方法发现的。同时,还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几乎所有最准确最灵验的直觉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时候产生的。这就是说,身体的松弛状态是产生直觉的土壤。

但是,身体的松弛与心灵的宁静又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的心灵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也会相应地处在一种紧张状态。而当我们的心灵处在宁静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就相应地松弛下来。所以说,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

怎样有意识地使自己松、静下来呢?

许多人在练气功时,师傅都会教你首先要放松自己。但如何放松呢?这是秘密,师傅不会轻易讲出来。所以,许多人练了一辈子也不得法,没有功能。

你只要想一想身体中的某个穴位,想象这个穴位放松了,人的全身就放松了。这个穴位是在人身体最隐秘的地方,在人体的二阴之间。这个穴位叫会阴穴,男子的会阴穴在阴囊与肛门的中间,女子的会阴穴在阴门与肛门的中间。这个地方是人体任脉与督脉交结的地方,也是全身经络交汇最多的地方,想象这个地方放松了,于是全身的经络也就松弛下来,全身的经络松弛下来了,全身的肌肉也就放松了。

说一千,道一万,要说放松,只要掌握这个方法,一下就松下来了。

现在说静。怎样才能静呢?许多“江湖导师”,口口声声教人入静。但大多数人得不到要领,总是进不了角色入不了静,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掌握窍门。如果你掌握了方法,只须要想一想身体的某个穴位,想象这个穴位很静很静,一下就入静了,就进入了角色。这个穴位在哪里呢?在额头上,在两眉的中间。这个穴位叫印堂,古代气功家将之称为上丹田,又叫玄关。为什么叫玄关呢?因为这个穴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功能,“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限奇妙的东西都在这里产生,所以,道家又把这个地方称之为众妙之门。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两眉的中间、深约1.7寸的地方,有一个松果腺,上面有退化了的视觉细胞,就是说,人除了有两个眼睛之外,还有一个“第三只眼”,这个“第三只眼”就在人的印堂穴,这个“第三只眼”是使人产生奇妙的直觉和灵感的地方。许多人通过训练能产生透视和遥视的特异功能。特异功能这里我们不讲,我们只讲直觉。我们想一想这个穴位,想象这个穴位静了,静了,于是我们便入静了,就进入境界了。你想练声乐吗?想一想就进入角色了,你想演戏吗?想一想就进入境界了。你想写作吗?想一想,灵感就来了。你想知道未来的吉凶祸福吗?想一想,直觉就产生了。所以说,“第三只眼睛”是众妙之门,是当之无愧的。

有意识地开发你的“第三只眼睛”,你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更好地激发自己的艺术创造力。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你的吉凶祸福。要说应变防危,还有什么办法比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吉凶祸福更好呢?

1991年

论超觉

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把人的超觉当成神灵的启示。其实,要说有神灵的话,这神灵不是在冥冥之中,而是在人的脑海中。这位能预知人的过去和未来的神灵就是人的超觉。

人的超觉不仅能预知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而且还能“后知”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

科学家们研究证明,人人都有超觉能力,而束缚了这种能力的,不是别人,正是人自己的常规观念——即理性。在人的常规观念里,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宇宙,被时间和空间切割成一条条从生到死的宇宙线。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占有一条宇宙线。在这个由时间和空间组合起来的封闭宇宙里,人们用自我的意识来处理一切,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称为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称为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称为未来。而在人的潜意识里,不但没有时间和空间之分,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别。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发现,不仅有一个意识及与意识相对应的客观世界(即封闭的宇宙模型),还有一个潜意识及与潜意识相对应的非客观世界。这个非客观世界没有空间的这里那里之分,也没有时间的此时与彼时之别。人们只有用潜意识才能发现非客观世界的一切。

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灵仓库,它储存着人类的所有体验,只有心灵敏感的人才能把它挖掘出来,并获得关于过去和未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