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4666500000019

第19章 菩根本无树(3)

经过比较,我发觉樟树的老幼或高矮的差别,都会造成落叶颜色的不同。尤其是,樟树对周围环境的嗅觉特敏感。因而长在不同小环境的樟树,自然会因感觉不同而呈现相异的面色来。在街道两旁,车辆的噪音和带起的灰尘使落叶大都呈枯蛾色;而在居民区的桥边附近,因那儿开着不少小吃部,樟树的落叶似更早一些,红叶也比较少;间距较密且被楼影遮阳的樟树,落下来的绿叶、半黄叶似更多。而水边的香樟树的特点是:树冠垂向水上的那一半枝条,红叶挂在那儿能坚持得更久,并以背面淡绯色朝向我。

近几日,在校园进门旁的一棵高大樟树下,我开自行车锁时,常被一堆红得鲜亮、堪称绚烂如火的叶子所吸引。它令我停顿、注目,为之一醉。这棵香樟,至少有二十年以上树龄,生得高大而挺拔,绿髯浓密,像古代齐国的那个美男子。如此英俊 不凡的樟树,无遮无拦地向天空腾展,老叶才能获得足够春气的熏染而泛酡晕。

不瞒你说,有一次在三楼上课时我开了小差。原因是我突然瞥见窗外春天的樟树,被八点左右的阳光斜斜地穿透而过,树冠内部顿时灿亮无比,其间有疏疏的几片红叶,风情万种,如神来之笔。这时我恍然置身于清秋氛围的晕染之中。

写作这篇短文时,三月已临近结束。樟树不久就要清馨四溢了,绽出那极细极细的白蕊儿。那么樟叶究竟要落到何时呢?还是静静地等着瞧吧。

禅思禅悟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生命本来就是宇宙中的一枝花,开放时且从容,凋谢时且镇定。

楼头听鸟

蒋松

新租的家在高高的六楼,窗外只见干枯的楼宇,没有绿阴,如何会听到悦耳的鸟歌呢?在喧扰的都市中,天天能享受到久违的天籁,总有一份情不自禁的兴奋和欢喜,让人流连生爱。鸟声的来源只有一个解释:是隔壁的人家养的笼鸟了。然而,这鸟的歌唱好像又不是受羁的倾诉,而是自由的婉转。

我联想起城市公园早晚那一番风雅而又矫情的遛鸟情景。在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城市,如今人们乐于种花养鸟,把天趣之物邀进居室、玩于股掌已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我发现这被宠爱的盆景又多易凋敝枯萎,鸟在笼内的不停地上下跳跃是一种痛苦的躁动,它的声音也是一个无奈的哀鸣……可是耳下的啁啾充满着自由、欢快,而且分明是一对情侣的唱和,有时亲亲密密,有时一呼一应。我有些奇怪了。一天中午,我不胜它们欢唱的挑逗,便推开窗户去寻看:一对受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果然是一对自由鸟!我纳闷起来:百鸟投林,这一双天鸟怎么会依恋起一 户人家了呢?我开始打量这一个藏鸟的窗棂:这是一个封闭式阳台,里面是茶色玻璃,外围是铁窗,在靠近我的窗户的一侧摆着两株有枝有叶的不知名的盆景。猛然我心一跳动:在两株盆景之间,有一个用旧棉絮做成的鸟窝,窝里又添有一些枯草和枯叶——这是鸟含来的。显然,这是一个人与鸟共同建筑起来的鸟窝。

好一个鸟窝,好样的盆景,于是就营造出了一处有树有窝的鸟的家园,于是窗户的一侧空间就成了鸟笼,这个鸟笼又向广袤的天空开放。我不禁被这一户人家别出心裁用心良苦的养鸟方式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户人家很少开窗惊扰这对鸟,有天我又破获了秘密:女主人乘鸟儿不在窝的时候给盆景洒水,偷偷往窗台上放置米粒……猜想:他们某一天发现了这对偶尔光临窗台的鸟,就独出心裁地用一片真情和爱留住了鸟几们;于是这一对天鸟就天天为他们献歌了,并惠及到我们这些邻居。由此推想开去,如果我们都能学这户人家开放自己精心呵护的鸟笼,进而把关爱转向多开发一片草坪,多植一棵树,多造一方林,那么绿色就会慷慨为我们摇风,鸟儿就会激情给我们歌唱,那么身边的环境就成了我们种花养鸟的大阳台了。就像这对依人窗台的鸟,自然万物是乐意亲近人类的,只要我们不拒绝,能付出一片真心和爱。

眼前经常有这一双麻雀飞出飞进的姿影,清晨朦眬的睡梦里和傍晚的沉思宁静中都能听见它们婉转的歌声.仿佛重又获得了乡居情趣。天籁最能慰藉心灵,常常叫我神思离越;我的高楼独居生活因此也变得生趣盎然。而这一切,我都是托了这户养鸟邻家的福啊。

冬去春来,我又惊喜发现鸟窝里多了几颗麻溜溜的小蛋;隔数日,见一只神态安详地开始孵窝;再后来,窝里出现了一群憨态可掬的雏鸟,成天翻爬滚打,吱吱闹个不停……这一切,叫我的窗台视景又增添了新欢悦……禅思禅悟

万物有灵、万物为种,不仅人的生命值得我们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灵都值得我们爱护。

一路阳光

李存刚

逆青衣江方向而上,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就从城尾走到了城头。这个小城极少见的初春的阳光,沾满了节日的喜气,一路自头顶的天空挥洒下来,像一只温暖的大手,带着温热的气息把我从头到脚地抚摩,我的脚步因此变得轻快起来。

沿街那些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脚步,失却了往日的节奏,散漫,惬意,随心所欲。他们打量我时诧异的目光,分明在说,大过年的,一个人,急匆匆的忙什么呢。我无暇也没有心思去搭理他们,只顾着按自己的步调赶路。要是在平常,我只需挥一下手,或者打个电话,就可以不用用脚,很快从城尾来到城头,但在这个春天最初的日子,街上除了三三两两散漫的脚步和带着寒意的空气里暖暖的阳光,没有车。但他们诧异的目光,却吸住了我一边赶路一边好好享受这春日阳光的企图。这是我在这个小城成家以来,第一次一个人回老家。这一点,他们不知道,对他们来说,这无关紧要,甚至还有些不可理喻。他们的目光,让我想起刚到这个小城时的情景,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是他们眼中的异己。在这个美好的日子,我匆匆的脚步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出了小城,穿过几户人家之间的窄巷,就拐进了那条密林掩映的山路。早已稔熟的山路上,就我一个人。一步步,高高低低地向着老家的方向攀登。往日欢快的鸟鸣还躲在料峭的春寒背后,像来不及续上的琴弦,舞台都已搭好了,却没人奏乐。路旁那些树木和杂草也还来不及展现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微风一起,它们就摇着头挥动着臂膀,说出对春天的到来,它们发自心底的欢喜。散布在树木和杂草间的那些经冬的麦苗,似乎不太习惯初春难得一见的阳光,竟有些恹恹的,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因为走得急,因为几年城市生活造就了过多的脂肪堆积,路不到一半,我就气喘得厉害,豆大的汗珠滴滴答答地从额头滑落下来,整个人轻飘飘的,像要飞起来。路边的那些树木、杂草和麦苗,此刻就都从我的视野里退却了。我的眼中只有脚下的路,高高低低的,向越来越近的远处,向着家的方向蜿蜒着。于是不得不脱掉厚重的上衣,放慢脚步。

终于走到了垭口上。下过那个坡,就是我的村庄了。我已经可以清晰地看见村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可以清楚地听见村子里不时传来的鸡鸣狗吠,和偶尔响起的哪家小孩鸣放的鞭炮声。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坐下来,扭头看了看我来的小城,此刻像一幅现代水墨画,静静地在身后更远的远处。手中的香烟燃起的一小阵烟雾,很快就被不时吹来的风刮得了无踪迹。我想起了母亲,我想象不到,再过一会,她老人家看着我一个人回时会是什么样子?在母亲眼中,妻子、女儿应该是与我不可分割的,就像我与她们是不可分割的一样。想到此,眼中的烟雾和村子竟就变得模糊而朦胧起来……阳光依然很好,但浑身散发的热气却让我觉出了丝丝凉意,于是站起身,向着山坡下的村庄,向着家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