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爱学习的孩子
4656300000016

第16章 提高孩子各科目的成绩(4)

为了孩子,父母平时说话速度不要太快,发音用词尽量准确规范,因为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若父母说话经常颠三倒四,胡乱用词,词不达意,很难要求孩子不这样。语言环境对孩子学习语言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只要孩子的语言表达清楚准确,写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孩子“每天写一点”

(1)想起来就写

写什么不作限制,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起来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想起来值得思考的事情,就立即写下来。当然对孩子来说,身边永远都带一个小本,可能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慢慢就会习惯。父母可以在床头、书桌、书包、厕所四个地方各放一支笔、一个小本。当然,这个小本应该精美一些。

(2)和孩子用书信沟通

写书信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如今大家都不太重视,实际上它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一项活动。与孩子用书信沟通也是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一种新型“润滑剂”,而对于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来说,也可起到以逸待劳的作用。

(3)鼓励孩子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

父母应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把它记下来。孩子自己谈完想法,父母可以再作些提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要以大人的构思习惯,去套住孩子活跃的思维。哪怕你是一个作家,也不要这样做。

3.与孩子一道展示写作成果

孩子的写作也需要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所以每当孩子创作了好文字,一定要想办法展示出来,使孩子得到鼓励。

(1)评选好句子

对于孩子的习作,要客观地进行评估,但每一篇习作都应当有一些写得好,写得真实,甚至写得精彩的好句子,可以和孩子一道将好句子用彩笔划出来。然后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些是好句子,当时是怎样想出来的。

(2)让孩子修改自己的作文

把孩子的写作成果保存起来,存够一定量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选出一些当时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孩子进行修改。这样孩子就能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3)必要时可以参加作文比赛

现在学校和社会经常举办学生作文比赛,如果条件允许,应当鼓励孩子积极报名参加。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能把想说的意思写下来,就是一篇不差的作文了。到三四年级以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主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是让孩子多读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课外书籍,熟能生巧,看多了自然而然地会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常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其能有更多的实际感受,以增加写作题材。

另外,父母在帮助孩子修改作文时,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切不可大笔一挥,又砍又添,最后不知是孩子的作文还是你的文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让他们整天读范文、写作技巧之类的书,因为那样只会使孩子成为另外一个“别人”。

培养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父母箴言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父母需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多方位的知识。不管是历史、地理还是生物,父母都应让孩子领略到这些学科的无穷魅力。

历史、地理、生物这三门学科普遍不被重视,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全能的人才,父母必须让孩子把这三门学科也作为重点来学。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偏科的现象。

1.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世界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实践里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历史兴趣的培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历史是真理的母亲”,“历史是生活的镜子”,这些话都充分说明了历史这门学科特有的功能。如今,历史学的功能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刻。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单一型人才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则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

第二,调动孩子学习的能动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具有感染性和扩散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心境。体现情感学习风格,首先要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这种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表情总能在学习中真实地流露出来,这样就会激发起孩子相应的情感体验,并能让孩子随着父母讲述历史时感情的起伏或激奋或悲哀,因此,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教者的“情真意切”,才能“感受至深”。同时,还要让孩子经常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学于乐,拓宽孩子学习历史的视野。

2.培养孩子对地理的兴趣

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想要让孩子对地理产生兴趣,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为孩子创设问题的情境。所谓“问题”,是指孩子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地理内容的疑问。“学则须疑”,所谓“问题的情境”是指能使孩子提出问题或接受父母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系列、体系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明确着孩子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激化着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推动着孩子认识活动的发展。

第二、为孩子创设成功的情境。所谓“成功的情境”,也就是使孩子成功地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认识活动快乐的情境,也就是使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获得解决的情境。

没有问题的情境,难以激发孩子的认知需要,没有需要就不会去追求满足,则无所谓成功的情境。没有成功的情境,问题情境激发出的认知需要之火会自然熄灭。问题的情境与成功的情境互为条件。孩子的地理学习兴趣在两种情境的反复呈现中形成和发展。

3.培养孩子对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掌握它,就必须让孩子亲自观察、实验。

生物中的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不管是观察标本、实物还是观察实验,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观察的目的性,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观察的对象上,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清晰的感知。

其次,要按合理的程序观察。观察的步骤和方法一般要由对象的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应先指向对象的整体,对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后,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先看上面、前面,后看下面、后面,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观察时要细致,以了解其特点、作用、各种细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获得确切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第三,观察时要用多种感官和分析器。不仅要用眼看,也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听觉、触觉等器官细致感知。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将生动的直观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的本质。

此外,还要让孩子及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结果既可以巩固成果,又能促进孩子细致观察和思考。

怎样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父母箴言

孩子偏科这个现象非常普遍,这和孩子的兴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孩子对某门课程感兴趣,他这门课程的成绩就会好,孩子对某门课程不感兴趣,这门课程的成绩就会不好,甚至还会厌恶这门课程。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重新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部分的学科落后,父母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帮孩子克服偏科的现象。

其实,产生偏科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还是与兴趣有关。课程内容有趣,教师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孩子学起来觉得有意思,对这类课程就有兴趣,愿意学。相反,如果孩子觉得这门课程没有意思,孩子就可能会采取应付的态度。有的孩子对功课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老师教得好,孩子就爱学;老师讲得平淡无味,孩子听起来就没劲,不愿意学,没兴趣,因而导致偏科。

有的孩子偏科与学习基础有关。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是由于原来基础就不错,喜欢学,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对另一门功课,因为基础没打好,学习起来吃力,成绩越来越差,就越学越没有信心。

孩子偏科与升学考试的科目也有一定关系。有些孩子对高考要考的科目很下工夫,认真学,对高考不考的科目就不愿学。理科班学生忽视历史、政治乃至地理、生物的学习;文科班学生则忽视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他们往往认为不考的科目是副科,不重要,在学这些课时,就不用心听课。实际上各科知识是相通的,所谓的“副科”学好了,对学习“主科”也有促进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再者,学习各科知识的目的,从开发智能的角度来说就是使人变得聪明。试想,只要变得聪明了,学习其他学科也一定会轻松愉快。学习成绩优秀者,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弱科,道理就在其中。

孩子偏科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偏科程度甚至比较严重,这是因为孩子的兴趣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孩子上小学时兴趣不太稳定,容易为外界条件所左右;到中学时兴趣一旦形成,往往非常强烈,不易动摇。但孩子的兴趣指向往往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这种情况反映在文化课学习上出现了偏科现象。

导致偏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往往在最初,孩子没有明显的“弱科”,但因偶尔一次没有考好或者成绩不理想,便对这门课程“畏而远之”,害怕以后考试成绩更差,结果越害怕就越失败,越失败越害怕,以至陷入失败的怪圈,时间一长,导致偏科。

面对孩子的偏科,父母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失败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走进失败的恶性“怪圈”出不来。实际上,失败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就同时扮演着失败者和成功者的角色。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自信,不要心灰意冷,不要退缩。只要加倍努力,就会在“山重水复”之时出现“柳暗花明”。

总之,形成孩子偏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找出偏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那么,父母怎样有效帮助孩子防止和纠正偏科现象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帮助孩子认清偏科的危害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学好各门课程,才能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要让孩子懂得,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学生只有学好各门功课,才能适应将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进入高中阶段,如果单纯从高考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各门功课都必须均衡发展。如果能有一门冒尖学科,能提高标准分衡量的总分更有利;但是如果有一门偏科,会导致用标准分衡量的总分大幅度下降。

从就业角度看,偏科不能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孩子走上社会来看,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没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各门课程的学习,在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不能互相代替。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会影响孩子全面、协调的发展。偏科对孩子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发展危害都非常大。

2.有偏科现象时要及时纠正

孩子在学习中出现偏科现象,在思想情绪上会有所流露,父母要随时观察、了解,发现有孩子偏科的情况,要及时提醒,把工作做在孩子偏科的萌芽时期。

有的孩子偏科,是不理解开设各种课程的目的、意义,父母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学好这些课程的意义,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3.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孩子在学习中有困难,父母要给予帮助。家长还可以与任课教师联系,同学校密切配合,想办法给孩子补习功课。总之,父母对孩子偏科的现象不能放任不管。

有的孩子一门或几门功课学得特别好,这不是偏科。父母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特殊爱好和特长,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将所有的课程学好。

学好各门功课,不仅是为了掌握多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应用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实践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智力素质。各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体系,体现了特定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科在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中,会从不同的角度起作用。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都会影响孩子将来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所以,家长们要花大气力解决孩子偏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