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北京通趣说老北京
4655100000021

第21章 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听鹂馆、宜芸馆(1)

一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

赵先生问:

人们说:北京著名的颐和园,其造园装景亦没有离开各种各样的古建筑来紧密相配合,如昆明湖水岸上有名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听鹂馆、宜芸馆,等等,将皇家禁苑——颐和园,点缀打扮得格外美丽壮观。

既然是这样,那么能不能请您将昆明湖水岸上著名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听鹂馆、宜芸馆等,其精美的古建筑群,分别地给我说一说呢?

钱先生答:

好!下面我就将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听鹂馆、宜芸馆等,分别地给您说说。

·仁寿殿名称的由来·

北京颐和园内的仁寿殿,乾隆时名勤政殿,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1890年(光绪十六年)重建,更名为仁寿殿。殿东向,阔九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

光绪时期,慈禧、光绪来颐和园居住期间,仁寿殿就成为他们会见王公大臣及处理朝政的场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fi三)以后,慈禧、光绪曾在仁寿殿多次接待外国使节和进行政治活动。据《北京名园趣谈》一书中记载: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发动变法维新运动时,也在这仁寿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密谈了两个多小时,命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允其专摺奏事。

这座精美建筑,之所以更名为仁寿殿,追溯起来,《论语·雍也》篇里,已出现有“仁寿”之语的记载,即“知者乐(yao药)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爱好水,仁人爱好山。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后来,《汉书·董仲舒传》将“仁”和“寿”二字联系在一起,曰:“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慈禧、光绪同历代封建皇帝一样,不仅首先需要打出施“仁政”的旗号,以有利于安定天下民心,而且祈望“与天同寿”,于是各取一字,合成为“仁寿”。

仁寿殿内原共有匾额十方,其中,除了“海涵育春”匾已无,其余九方至今均尚存。匾额的内容,也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宣扬封建皇帝的“仁政”,如“德风惠露”、“海涵育春”等;另一方面则是“寿恺裎康”、“寿协仁符”等,即祝愿皇帝长寿、国家康泰升平。

这里所祈祝的“国泰民安,四海升平”,都是与帝王的“万寿无疆”联系在一起的,充分反映了封建专制的思想。

·仁寿殿·

皇家殿堂,北京颐和园内著名的仁寿殿,其最突出的特征,可概括为:富丽堂皇。这集中表现在:仁寿殿内,正中是一座方方的平台,三面设有雕造精美的木栏台阶。平台称地平床,中间设置宝座、御案、掌扇。宝座后是一座饰有二百多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的屏风。地平床的周围,还有凤凰、□端、鹤灯、鼎炉、龙抱柱等配套的景泰蓝制品,完全是一派金銮殿的气势。仁寿殿是帝后处理国事的地方,慈禧住在颐和园时,在这里垂帘听政。慈禧坐在正面的宝座上,在地平床的左侧为光绪皇帝另设一宝座。一般说来,临朝的时间皆在黎明,即在天尚未完全亮。尤其是每遇大朝时,殿内外鼎炉里都点燃起藏香或檀香,造成一派香烟缭绕的神秘气氛,显示皇权至上。

仁寿殿不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期间朝会大臣的重要场所,同时亦是慈禧做寿时“万寿庆典”中举行筵宴的地方。

仁寿殿是处理国事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举例子说说。慈禧统治时期,暴政不胜枚举。她在仁寿殿处理国事,据《颐和园》一书中载:

仅从1900年4月6日至6月9日的短短的两个月里,就发布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上谕20多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她外逃西安,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她得以回到北京。回京后,她又把仁寿殿作为媚外活动场所,不断地接见德、法、英、意、美、日各国驻华使臣和驻军的海军司令。并在1903年9月17日、1904年4月15日和8月19日、20日以及1905年3月24日、25日多次招待各国驻华使臣和夫人游园,在仁寿殿举行“游宴”,在南北配殿“赐果食”。甚至于把使臣夫人请到自己的寝宫乐寿堂去。实在是极尽献媚之能事。正是“筵宴摆开,献瑞百戏;暴政流传,遗臭万年”。

仁寿殿亦是慈禧做寿时“万寿庆典”举行筵宴的地方。这是亦可举例子说明。据《颐和园》一书中载:

仁寿殿也是慈禧做寿时“万寿庆典”中举行筵宴的地方。据清宫记载,光绪二十三年,慈禧63岁生日在这里举行筵宴的情况是这样:

慈禧事先指派恭亲王和庆亲王负责“万寿庆典”工作,庆典的日程安排是:

农历十月初七日:太后进城回宫行礼,当日返园;

初八日:仁寿殿筵宴,皇帝率王公百官进爵;

初九日:仁寿殿筵宴,皇后领妃嫔公主福晋命妇等进爵;

初十日(生日):排云殿受贺;

十一日:仁寿殿筵宴,皇帝率近支王公等进爵;

十四日:仁寿殿筵宴,皇后领妃嫔公主福晋等筵宴。

从庆典日程安排上看,六天活动中,仁寿殿筵宴占其四。

二颐和园乐寿堂与庭院内的怪石“青芝岫”趣闻

需要先从“怪石”说起。

·怪石的丑与美·

怪石,自古以来就被文学家、画家和造园艺术大师们格外重视。如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就将怪石写进《西游记》第一回里,说花果山有“丹崖怪石”及吸引人的“削壁奇峰”前,有“麒麟独卧”。经过文学家精心的艺术加工,使“丹崖怪石”与被神化了的花果山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顿生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怪石的突出特征是“丑”。对此,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作了恰到好处的解释,他说:“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著名画家郑板桥以丑石自喻,他画的几幅竹石画,最突出之处就是均未离开奇丑的怪石。因此,他在画题中说:“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丑石能称“雄”见“秀”,反映出来最基本的特点是瘦、透、漏、皱。我国太湖地区所产的湖石,就有这些特点。瘦,指山石必须体态苗条,有迎风而立之势;透,是说石纹的贯通,“纹理纵横,笼络起皱”;漏,是指大孔小孔,涡洞相套,上下贯穿,四面玲珑;皱,是指山石表面凸凹褶皱、千奇百怪的形态。太湖石,据说自唐宋以后,便著名于全国。造园艺术大师们都将太湖石用来点缀风景,增加园林自然情趣。如上海豫园里,就有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其特征为玲珑剔透,百窍通达。因此,它不仅被人们誉为“玉玲珑”,而且相传是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另二大奇石是苏州“瑞云峰”、杭州花圃“绉云峰”)。

怪石比较突出的,还有如今横卧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庭院里的“青芝岫”,它是清乾隆皇帝发现后,下谕旨将它运进颐和园中的。至今,此怪石上尚有清晰可见的乾隆皇帝及大臣们的题咏多处。

·颐和园乐寿堂·

北京颐和园内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时的清漪园建筑,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孝敬他的母亲,下谕旨为其母60寿辰而营建的。这座建筑檐下挂“乐寿堂”三字大匾额。

其实,乐寿堂的“乐寿”二字,追溯起来,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乐寿堂》里,亦有自注,他说:“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屡有诗,后得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以名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

乐寿堂原为两层建筑,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时,改成现在的式样,并成为西太后慈禧在颐和园内的寝宫。

乐寿堂按照宫廷原状陈列,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宫,东套间为更衣室。起居室内,用名贵木材紫檀雕制成的相当精致的御案宝座设置在室内的中间。在御案宝座后有十五折玻璃屏风,将室内照得格外宽敞。在御案宝座的两侧,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这对孔雀羽毛掌扇,不仅相当精致,而且能点缀出西太后慈禧的威仪。

在御案宝座的两端,还陈列有盛果子用的一对青花大果盘。每一盘能堆放四五百只各色水果。这是专供闻香味的。

在起居室的四角,还配置有四只镀金九桃大铜炉,专供点燃檀香调节室内空气的。

在中间起居室内还有两张八仙鱼桌,制作得相当讲究:桌面为两层玻璃结构。夹层嵌制以“鸂鶒木”(水鸟名)和象牙雕造的相当精致的亭台楼阁。其下。为方形鱼槽,可放养金鱼。慈禧每天坐在桌旁用茶的同时,亦可以尽情观赏美丽的金鱼穿游在“亭台楼阁”之间,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青芝岫·

在乐寿堂前,列有铜鹿、铜鹤、铜瓶。合起来谐音成为“六合太平”。庭院内,除了种植有玉兰、海棠和牡丹等花卉外,院内还设置有一座巨大怪石,长8米、高4米、宽2米,体态秀丽,色青石润,故谓之“青芝岫”。在这巨大怪石上,尚有乾隆皇帝的题诗,这里将它抄录如下,以供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