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52

第52章 归 宿 何 处

第五十二章归宿何处

朝云的儿子苏遁,才十个月大小,随船漂泊,时值盛夏酷暑,孩子难以消受,竟然上吐下泻不止。船上无医无药,孩子很快脱水、电解质紊乱,死于酸中毒,病死在金陵郊外的船上。朝云痛哭欲绝,泪水和奶水浸湿了衣被;东坡肝肠寸断,中年丧子,痛彻心扉;觉得为人之父,愧对爱子。挥毫写下了《哭子诗》: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子,眉角生已似。

本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储药如邱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害此衰老肠,知迷欲自返,一恸送余伤。

在江边一块乱草丛生的荒地上,东坡和朝云,难分难舍地埋葬了苏遁。朝云哭声撕肝裂肺,东坡虽然劝慰再三,炒匀患失久久不肯离去;其实,东坡更是肝肠寸断,愧疚难当。俩人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江边。

痛定思痛,心想:什么千秋伟业?什么不朽的文章?自己兢兢业业奋斗大半生,竟然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安顿不下,愧疚尤甚。于是,决心先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家安顿下来。朋友们听说了,纷纷要求到自己哪里去住。王巩叫他去扬州,范缜让他到许昌,佛印招呼他去镇江,苏辙则希望哥哥一家和他同住。

东坡辞了亲友们的好意,决心买下自己的房产,于是四处搜寻合适的房子。然而房子是不少,找到合适称心的,也非易事。他在《书田》中写道:“吾务求于世矣,所需二顷稻田,以充(食亶)粥耳。而所至访问,终不可得,岂吾道之艰难,时无道而可耶?抑人生自由定分,虽一饱,亦如功名富贵,不可轻得耶。”

东坡等人来到宜兴。此地山清水秀,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环境也很理想,决定就在此定居了。东坡把在京的房产卖了800緡,花了600緡在宜兴买了姓曹的人家一处地产,一年可收入800担稻谷,还有一片桔林。东坡很高兴,自己动手嫁接,施肥,杀虫,看到满树桔子长出来,自是喜上眉梢。可是这户曹姓人家是一家无赖,卖了田,又把苏东坡诬告到官府,虽然最终承认自家是‘无理昏赖’。东坡赢了官司,但旷日持久,弄得东坡心身交瘁。后来,索性卖了地,花500緡买了一处房产。还没来得及去住,一晚,东坡月夜散步,路过一座破茅草房,听到屋里有老妇人啼哭之声,于是,敲门入室,询问缘由。老妇人说:“儿子不孝,把我家百年老屋卖了,我只好住进了这四面透风的破茅草房。越想越难过,所以啼哭。”“你家卖的房子在什么地方?”东坡一听,正是自己买的房产。东坡回家,彻夜未眠。次日,把老妇人的儿子叫来问明情况。原来,家境贫穷,租了二亩薄田,去年遇到天灾,颗粒无收;母亲又疾病缠身,不得已借下了高利贷。年关将近,债主三番五次临门逼债,只得忍痛卖了老屋还债了。东坡听了好不心酸。他咬了咬牙,大手一挥说:“算了,房产我不要了,你把老人搬回去住;500緍钱我也不要了,你拿去还债过年!”这位儿子千恩万谢地走了,闰之和朝云可傻了眼了:“老爷你仗义疏财诚然可贵,可咱家快揭不开锅了!”优秀品质是一种习惯,东坡急别人之急,痛他人之痛,仗义疏财,已成习惯,往往忘却了自己。

随船漂泊到了泗州,腊鼓频催,年关将近,东坡决定就在船中过年了。‘年关到,好热闹,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买顶新毡帽。’,按照中华民族的习俗,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穿新衣,吃佳肴,全家团聚,高高兴兴过节。可是,大盘现在囊中羞涩,不但无法给姑娘买花,给小子买炮,已经没有余钱生米吃顿像样的年夜饭了。除夕之夜,一艘不起眼的小船上,餐桌上烛光惨淡,一锅糙米饭,几盘素菜,是**和朝云精心准备的,东坡一见,倍觉酸楚。又不好在家人面前流露,漫步出舱上岸。凛冽萧瑟的寒风中,江边横陈这几艘破船,灯光摇弋,炊烟袅袅。东坡扶杖伫立江边,天空飘起了雪花。一艘悬挂红灯的官船上,下来一位身着官府的人,匆匆趋前几步,拱手高声道:“子瞻兄,别来无恙!”来者是淮东提举徐寔,苏辙的亲家,章惇的远亲。寒暄几句,徐寔已I经看出东坡的寒酸。让下属提了两瓶黄酒、一盒点心,送到东坡船上。东坡对酒浇愁,酩酊大醉;孩子们得到点心,总算开心地过了年。

穷苦潦倒的苏东坡,何处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