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45

第45章 春 江 水 暖

第四十五章春江水暖

在山清水秀的黄州醉心田园的日子里,东坡写过不少意境清雅的小诗,有的经得起后人千古吟诵。《惠崇春江晚景》就是脍炙人口的一首。

惠崇春江晚景苏东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试译如下:

早春,

嫩绿的群竹随风摇弋:

竹林外,

三两支含苞欲放的桃花婀娜多姿。

急于下水的鸭群,

从暖江中抢先感知了春的信息。

蒌蒿新绿芦苇吐芽,

一派蓬勃生机。

啊!

当是美味河豚上市之时。

这首题图诗,这是东坡为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晚景》图所写题画诗。诗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翠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诗人并非只局限于画面意境,而是写出了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早春气息:从鸭子水上嬉戏感知春江水暖,又联想暖流河豚欲上。把画写活了。说此诗写得好于惠崇所绘制的春江晚景画面。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它们最先感知了春江的温暖。

然后,诗人的视线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肥美的河豚上市的时节,令人垂涎三尺啊!于是,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早春时节,河豚朔流而上,正是张网捕捞的大好时机。河豚味道极为鲜美,到内脏和血液毒性极大。吃河豚的时候,必须认真清理。若是不慎中毒,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嘴和四肢麻木;重则肢体瘫痪,言语失利,血压下降;极重者,昏迷不醒,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所以,民间有‘拼命吃河豚’一说。

据说,就在东坡所处的北宋时代,某知府请一位名士吃河豚。名士怕中毒,又不好拒绝知府的好意。临赴宴前,告诉家人,万一我赴宴回来,上吐下泻,走路不稳,昏沉不醒,那就是中毒了,立马给我解毒。

不巧,不知什么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没买到新鲜河豚,知府的宴会上,没有摆上河豚,而是摆了一桌普通的鸡鸭鱼肉。名士一看就把心放到肚子里了。放开海量大胆喝!只喝的酩酊大醉,踉跄回家。进的家门,家人一看这副狼狈相,第一反应就是河豚中毒;那时代,既无催吐剂,又不能输液,更没有拮抗药物;唯一的解毒方法,就是扳开嘴灌大粪汤。家人不敢怠慢,立即伙好大粪汤,使劲给他往嘴里灌,直灌得他哇哇大吐,把宴席上吃的鸡鸭鱼肉吐了个干净,便呼呼大睡去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只觉得满口屎臭味;一问家人,才知道误喝屎汤;竟然拍着桌子破口大骂。

河豚肉好吃,腹膏更是味道好极啦,烹饪得法,色香味俱全,色泽鲜嫩乳白,人称‘西施乳’。一户官宦人家,主妇善于烹饪河豚,也知道东坡极爱吃河豚。把东坡请到家,主妇要露一手烹制河豚的绝技。于是,精心烹制一份‘西施乳’。东坡一见爱不释手,筷不离口,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祝福躲在屏风后,想听几句大文豪的赞美之词,遗憾的是,文豪一句话不说。等到把‘西施乳’吃得一干二净,才放下碗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道:“绝世佳肴,色香味俱全,味道好极啦!”原来,东坡只顾全神贯注享受美味,顾不上说话了,‘一嘴不能二用’嘛。

接着,东坡颇有点自嘲地讲了两个吃货谈志向的笑话:“甲说,我平生不满足的,就是吃不够、睡不足。将来得志,一定要吃了睡,睡了再吃。乙说,我和你志向不同,将来得志,一定要吃了又吃,吃了再吃,哪里顾得上睡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