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40

第40章 雪堂逃犯

第四十章雪堂逃犯

元丰五年年底,东坡雪堂刚刚落成,乡人故友巢谷来了。谷与苏轼是同乡,善武通文;性情豪爽,侠肝义胆。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又是好朋友。苏轼、苏辙兄弟在朝做官时,巢谷在家乡做事,彼此没有太多来往。绍圣初年,苏轼、苏辙被朝廷贬官,亲朋好友害怕牵连,纷纷避而远之,巢谷得知后,“慨然自眉山诵言徒步访两苏”,“闻者皆笑其狂”。前些年,巢谷在韩存宝军中做幕僚,韩因平叛不利,被处死。之前,韩让巢谷携带数百银两逃遁,巢谷几经周折把银两分文不差交给韩的妻儿,如释重负。自此,隐名埋姓,逃匿江湖。听说东坡被贬黄州,专程赶来避难。故人远逢他乡,既来投奔避难,理应冒险款待;着即安排住进刚刚建成的雪堂。平时教给东坡的两个儿子苏迈和苏过习武,教习甚严格;依然是神采奕奕,虎虎生威,体格倍棒。

一张旧床,一床破被褥,巢谷倒头便睡,满不在乎。倒是和东坡俩人都钟情于四川的家乡菜。家乡眉山的菜,称为巢菜,巢谷姓巢,字元修,东坡便把他们俩都爱吃的眉山菜,叫做元修菜。苏轼居黄州时期曾作《元修菜》一诗赠巢谷(元修),而在其序中称:“我离别家乡已经15年了,想回又回不,正好元修从四川到黄州来找我来。于是,我便写了这首诗。告诉他回去之后把菜籽捎来,种在我东坡的土地上。”紧接着,东坡便带着浓浓的乡情,叙说起他故乡的巢菜来::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蒸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瘠卤化千钟。

诗人从巢菜的播种、生芽、结荚直到采摘、蒸烹、食用,娓娓道来,真叫人人垂涎三尺。可以想见,东坡也是充满了望乡之情的。而尤为动人的,还是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说他离家以来,无时不在系念巢菜,为此,他再三嘱咐巢谷,回去之后一定要将巢菜籽给他寄到黄州,他要亲自种在东坡之下。为防菜籽密不透气会影响发芽,他还特意叮嘱巢谷在邮寄时一定要用“囊盛”,而不能用“函封”。其细微之处,时见深情。

诗人离家已十五年,而今又遭贬谪,被羁管于他乡异地,连小孩子说出的话都是“楚音“,他怎能不想家呢!而家乡的亲人多已亡故,最能勾起他回忆的便是自小食用的巢菜了。于是,他在巢菜上寄寓了他全部的乡情。思乡之情深意切,竟达到了不能自控的境地。

据宋人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云:“试以《东坡图》考雪堂之景,堂之前则有细柳,前有浚井,西有微泉;堂之下则有大冶长老桃花茶、巢元修菜、何氏丛橘……足以供先生之岁用,而为雪堂之胜景云尔。”可见,苏轼“终年系余胸”的巢菜最终还是植于东坡之下。苏轼的寄意于巢菜并以种植为乐,除了他的乡情之感外,也还别有一种高雅之趣在。

巢谷在东坡流放海南天涯海角之际,他先是徒步到达梅州,看望了苏辙,然后他不顾苏辙的劝阻,又以73岁高龄和一身病体南下海南,欲见东坡,结果行程未半,便病死在途中。巢谷在苏氏兄弟处于困境时不忘旧情,可谓品德高尚,他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也值得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