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39

第39章 三重境界

第三十九章三重境界

光阴荏苒,稍纵即逝。东坡来黄州,转瞬已逾二年。

东坡山庄虽好,可那是徐君猷做太守时,马梦得申请特批的。没有产权,没有土地证,总归不是自己的。再说,徐君猷任期将满,下届太守能否给戴罪之身的东坡这种特权,尚且未卜。想来想去,还是得自己买点不动产。打听得30里外的沙田有人出卖土地,东坡带了农业专家古道耕等人,一路前往。耕地上好,价格昂贵,每亩要40千。东坡囊中羞涩,买不起。一伙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归途遇雨,路边人家避雨,主人待之酒菜。酒足饭饱,踏上归程。忽然彤云密布,大雨洋洋洒洒。家童腿快,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而且,把所有雨具都带走了。同行者慌了手脚,抱头鼠窜,却淋得像落汤鸡。只有东坡浑然不觉,在雨中徐步前行。有《定风波》为证:

定风波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做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潇洒,是一种美好的人生生活态度。穿着得体时尚,气度从容大方,谈吐儒雅豪放,作派俊逸倜傥,那固然是潇洒。但却只是表面上`浅层次的潇洒。而超然物外,离俗脱尘,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凭天晴云卷云舒,那才是潇洒的至高境界。

人人都道潇洒好,但至高境界的潇洒,多数人却做不到。因为那需要修练到很高的精神境界。

那麽,让我们通过<定风波>来看看苏东坡是如何潇洒地面对人生?体验一下他潇洒的三重境界。

公元1082年阴历3月7日,即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初七,当时苏东坡正遭舒擅`李定制造的‘乌台诗案“陷害,以以诗歌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免予一死,贬官黄州。即今湖北黄冈。面对如此巨大的政治打击,他心态非常好。他没有消沉,没有颓废,表现出常人无以伦比的潇洒。词人与友人去黄州东三十里的沙湖,途中遇雨,大家脱去雨具,都狼狈不堪,只有‘美酒饮教微醉后‘的苏东坡却浑然不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听那穿透树林`点击树叶沙沙有声的雨声,不妨吟诗啸雨泰然缓步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手提竹杖,脚穿草鞋,走起路来轻快得胜过骑马,又有什麽好怕的呢?就这样,穿一件蓑衣,在烟雨中随情任意过一生。面对烟雨,泰然处之,从容前行。闲适飘逸。

以烟雨比喻仕途的坎坷,面对困境,依然胸怀坦荡,悠然自得。何尝不是一种潇洒!此潇撒之第一境界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微冷的春风,吹散了旅人的醉意,雨过天晴,山头一轮红日,迎接着这一伙游人的到来。有道是‘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人得到更深一层的领悟: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要坚信,困难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头。此乃潇洒之第二境界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望冷冷清请的来处,回去吧,本来就没有风雨,也就无所谓晴天了。这使人的心境步入了一个更高妙的境地。

人间荣辱,仕途沉浮,早已不在词人的心灵范围了。物我两忘,超然世外。此乃潇洒之第三境界也。

苏公的潇洒,历经三重境界,超然极致,意境高远,非一般常人所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