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36

第36章 东 坡 居 士

第三十六章东坡居士

古人于名、字、号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概括为四句话,或者说是四大原则: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如苏东坡,小名和仲,学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书斋曰啸轩。

名以正体,姓名的起源已不可考,至少有五千年。古代人姓与氏有别,有‘正姓氏,别婚姻’的功用。即男子称氏,以明血统。女子称姓,以别婚姻。到了现代,姓和氏就融为一体难以区分了。

旧时,幼儿三个月起小名(乳名)。古时,要以‘伯仲叔季’来标明家中男孩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苏轼有位大哥景先早年夭折,苏轼、苏辙分别是老老三,因此,苏轼小名和仲,苏辙小名同叔。

一般到了六、七、八岁时启蒙读书要起‘学名’,亦称‘大名’、‘本名’。苏轼13岁,苏辙9岁那年,父亲才给起学名。怎么起得名字父亲苏洵颇费心机,在《名二子说》他说,轮辐盖轸,都是一辆车的有用部件。轼,是车前头那根用做副手的横木。这跟横木有些过于张扬外露,他希望儿子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所以取名苏轼;但是又担心这个儿子过于张扬,遭人嫉妒,股给他起了个字,叫子瞻。希望他能高瞻远瞩,用心看清楚前面路途的风险。把字很好地做了名字的补充。

‘男子二十冠而字之’,男子到二十岁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另起‘别名’即‘字’。

名和字要分清,‘褒则书字,贬则书名’。大名,只有父母长辈才可呼叫,平辈、朋友之间只可称呼别名;若直呼其名,则视为不敬!当名和字同时用,要‘字’在前,‘名’在后,如板桥郑燮。

字以表德,与名不同,名一般由父亲、祖父给起,别名多邀请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师长来命题,特别要凸现道德礼教,封建传统。苏轼,字子瞻,寄托了父亲苏洵的一片希望。

号以明志,古人的号比较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号可以窥见主人的志趣喜好,性格脾胃。

斋室寄情,斋指书房,室即卧室。斋室起名多可反映主人的闲情逸致,如花鸟草虫,琴棋书画,均可纳入其名。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和他的一段‘乌台诗案’,辛酸经历有关,那就是一次著名的文字狱,之后获罪被贬到黄州。生活困顿,虽说衣可蔽体,却是食不果腹!为了一家老少二十余口,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脱鞋下田,亲事农事,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现在要赤脚下田,插秧施肥,其劳苦艰辛便可想而知了!

他是这样量入为出的:‘初到黄州,廪入即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这是苏轼给秦观信中的一段话。你看,家人20余口,没有收入。很是忧心。因此,痛下决心,每天伙食费用不得超过150文(150个铜钱),每月初一取4500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清早用画叉挑取一份,随即把叉藏起来。

在困顿之中,苏轼的老友马梦得(正卿)伸出援手,于郡中讨得黄冈东山坡下旧营地五十亩,让他亲自率领全家僮仆,清理山岗上的草丛瓦砾、荆棘碎石,垦地种稻,维持生计,养活全家老幼20余口人。马梦得与苏轼同年同月生,只比苏轼小八天。对于马梦得,苏轼写道:“那一年出生的人,没有大富大贵的。最穷的是我和梦得;就我们二人而论,梦得比我还穷。”

他又写诗道: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君,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能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苏轼因被贬衣食无着,幸得老友讨得东坡荒地开垦,故而而号‘东坡居士’。我想,此情此景,他的心境一定是无限的悲哀和凄凉!笔者在不知道这些史实之前,总以为,东坡居士,好文雅、好潇洒的别号,其实个中悲苦,后人那会得知、那能体味个中滋味!

必须说明,,东坡是以山坡为名,而‘居士’则另有说道。

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遭贬,多少有些心灰意。他死里逃生,心灵震撼,已然是少言寡语,多思多虑。他觉得自己的生命犹如磨下的蚂蚁、旋风中的羽毛,为了心灵的平安,他对佛教越来越虔诚,于是‘盍归诚佛僧,求一洗心’,成为居士。这就是东坡居士名号的来由!

关于居士一语由梵文而来,是一个外来语。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旧时,普称一切信佛教而居住在家的佛教徒为居士。有唐以来,负有名望的居士,何止百位!如现代颇有名望的原中华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

在《东坡八首》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勿忘其劳焉。”

东坡之坡地,约数十亩。山顶房子三间,低头可见茅亭,亭下便是著名的雪堂,是苏轼来黄州二年,在二月雪中竣工,故名雪堂。堂前小桥流水,高高的垂柳下,有水井和冷泉。不远处,稻花飘香,绿茶幽幽。邻家,茂林修竹。乡野景色,一览无余;其情也,悠悠。

久旱逢甘霖,东坡和所有农夫一样欣喜。他写道: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化无心悦难测。

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

腐儒奋枥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

会当作塘径千步,横断西北遮山泉。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东坡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辛苦,但心安理得,家庭和睦幸福,亲朋自远方来相聚,其乐也,融融。

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一种穷苦到难以果腹,又待罪监督工作的情况下,他能直面人生,潇洒、豁达待之。

元丰六年(1083年)朝云为东坡生了儿子。洗礼时,东坡写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