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24

第24章 高僧密友

第二十四章高僧密友

著名民初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王朝。”儒释道是华夏文化的三大核心,到了华夏封建文化发展到顶峰的北宋时代,这三种文化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而这种融合,在苏轼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后面,赏析《前赤壁赋》时,会略作剖析。有人说,苏轼就是一位‘外儒内佛’的学者。中年以后,精心研究佛学,颇有造诣。他游遍名山古刹,参禅礼佛,与高僧中的诗人学者,谈诗论画,自然结识了不少高僧。

苏轼两任杭州。杭州城大、民富,自然庙宇就多。‘内外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及吴越立国,增为四百八十寺“。灵隐寺最大,有僧众三千余人,为全国十大名刹之一。此外,法镜寺、法净寺、法善寺、智果寺、梵天寺等,也都‘历史悠久,和尚众多’。苏轼和众多僧侣有密切交往,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涉及苏州、常州、无锡、镇江的一个僧侣圈,他说:“默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诸多高僧密友中,惠勒、参寥、佛印三人最熟;佛印的故事也最多。

据说,佛印是李定的母亲所生。她嫁过三任丈夫,与三任丈夫各生过一个儿子。所以,佛印和陷害苏轼的李定应该是同母异父兄弟。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朴实纯真,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在一起打坐。苏轼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回答:施主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我看你就像一堆粪!

佛印听后微笑不语。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听后一声叹息,对苏东坡说:哥哥你输啦!人都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像一堆粪,你心里就全是粪!

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多都是一语双关,在很多关于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里,都可以看到这样有趣的故事,他们简直就是一对活宝。

“鸟”在中国的俚语里,常常是一个用来骂人的非常不雅的词语,《水浒传》里的那些草蜢英雄们,嘴边就常常挂着“鸟”这个词语。苏东坡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是出了名的,于是他想用“鸟”这个词来羞辱一下佛印。他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这佛印也实在是厉害,听了后也没有和他辩论什么,只用一句很平淡的话,就把东坡弄得哑口无言了:“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惭愧不已。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一次,苏东坡请好友佛印上门吃“半鲁”,佛印很纳闷,后来才知道是“鱼”。佛印说:“明天也请你到我家吃‘半鲁’。”次日,苏东坡去了,佛印让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的烈日下等了老半天。等佛印出来时,苏东坡问:“你请我吃的‘半鲁’呢?”佛印说:“你不是已经吃过了吗?”苏东坡哭笑不得。

一天,苏东坡指点侍妾王朝云,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朝云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麼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麼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麼写法?」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改天,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裏。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麼?」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裏卖的什麼药。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裏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裏把鱼拿出来了。

苏轼杭州到人的第二天,便到孤山智果寺去找慧琴和慧思,有诗为证: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苏轼和惠思在风景秀丽的孤山游玩,自然要想起王琪的《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人说到今。

说到他的‘梅妻鹤子’。苏:“林和靖以梅为妻,你觉见他正常吗?”惠思不答。“你对女人如何看法?”苏轼进一步挑逗追问。“女人是老虎!咱不能换个话题聊吗?!”憋着一肚子气的惠思没好气地回答。“好!你是诗僧,咱们聊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你觉得写得如何?”苏轼在挑起话题。“写得好美啊,月下垂柳,树影婆娑,斜映在清澈的水中;在水一方,白衣仙女,阑珊残夜,踏着月光,姗姗走来,香气扑鼻……。,哎呀,上你当了。”惠思猛然警觉。“其实,这不是不可调和。比如,你先欣赏月下美女,由衷地赞美;回头静下心来,再专心向佛,即‘赏心’,又‘悦目’,岂不两全成为得道高僧?!”苏轼又在戏谑惠思。

戒诗以后诗还富,

哀乐中年感倍增。

值得江湖狂笑仕,

不携名妓即名僧。

苏轼在杭州,左携名妓,右伴高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当时,那算是一种文人的时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