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4646600000032

第32章 叶卡捷琳娜一世(1)

伏特加一样的女子

“俄罗斯不可理喻,难以用常规量度;俄罗斯别具特色,对她你只能折服。”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这句话,套用在叶卡捷琳娜一世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叶卡捷琳娜的一生有多么不可理喻?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她不是那位广为人知的铁血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而是彼得大帝的放浪妻子,她比叶卡捷琳娜二世还要早就尝到了皇权的滋味,是俄罗斯首任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出身贫贱,原本是个战俘,曾在数个俄国军士的床上辗转,最后入了彼得大帝的眼,一步登天。彼得大帝对她百般依恋,她也乐得投怀送抱,两个人在你情我愿中确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后来彼得大帝一命归西,皇位就扔给了叶卡捷琳娜!娼妇变皇后,最后竟问鼎沙皇宝座,还有比这更不可理喻的事吗?

也许这一切发生在彼得大帝身上就不算稀奇。彼得大帝也称彼得一世,是俄罗斯最伟大的沙皇,无论身材还是思想都占有空前的高度。如果给彼得大帝一个定义,那么他是位改革家。彼得大帝性情洒脱,精力充沛,喜欢玩一些不合常理、新奇刺激的把戏。当时俄罗斯愚昧落后,到处死气沉沉,彼得大帝早已耐不住寂寞。他开始四处奔忙,为的是扩张领土,学习先进技术,回来给俄罗斯灌输活力。这种大刀阔斧、旁若无人的行为方式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彼得大帝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最可气的一点是,有一部分压力竟来自他当时的皇后!忍无可忍的彼得大帝毫不客气地把反对派送上西天,并把皇后送进修道院。

彼得大帝也曾有一个情人安娜·蒙斯,她相貌妖冶个性豪放,很合彼得大帝的胃口。然而这女人不知天高地厚,竟背着彼得大帝与别人偷欢。彼得大帝很生气,放话说:“爱沙皇,心里就只能有沙皇!”然后结束了与安娜·蒙斯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彼得大帝占有欲极强,而且喜怒分明,爱可以感人肺腑,恨也可以剜心透骨。

在彼得大帝情绪低迷、快要对女人丧失信心时,叶卡捷琳娜出现了。她就像前两个女人的优点的结合:在彼得面前像个冶艳的妖精,到正式场合又俨然成了大家闺秀。虽然她行止风流,专擅调情,可她自从跟随彼得之后就安分守己,成了彼得的“专用”情妇。彼得大帝得到这样的贴心宝贝,爱情被拯救,从此精神大振,乐颠颠地继续搞改革——婚姻也能变成改革的一部分吧!有时候彼得与叶卡捷琳娜分居两地,心中思念,他就提笔给她写信,遣词用句与情书无异。彼得大帝觉得自己再也离不开叶卡捷琳娜,就有了把皇位留给红粉知己的考虑。

叶卡捷琳娜对爱情驾轻就熟,面对权力时就有点迷惑。她仅仅在位两年,政绩平平,随后就追随丈夫而去。人们回忆起她,最乐于提及的还是她当年魅惑有道,收服彼得大帝的那段经历。俄罗斯的宫廷韵事,大致就像一场欢宴,而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相遇就像酒徒找到了最爱的那款伏特加。谁让这女人像酒一样,醇香浓烈沁人心脾呢。

少年初婚

彼得大帝出生在俄国皇室,而叶卡捷琳娜是立陶宛农奴出身,这两人可谓判若云泥。他们的早年经历相去甚远,但却造就了相互投契的性格。

彼得大帝比叶卡捷琳娜年长12岁,出生于1672年。他的母亲是当时沙皇的第二任妻子,没什么政治背景。彼得十岁时父亲去世,皇室成员为了争夺继承权而明争暗斗。最后彼得与同父异母的哥哥伊凡被一并拥立为沙皇,但他们显然只是傀儡,实际权力操纵在姐姐索菲亚手里。软弱无能的母亲,专横跋扈的姐姐,就是彼得最早认识的女性。

彼得的早期教育无人关心,他的宫廷教师甚至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彼得连17世纪王子们通常应该学的课程都没学到,到了25岁时,他竟还不会使用餐巾。但彼得天资聪颖,精力旺盛,喜欢做各种手工,自学政治、军事以及自然科学。成年之后,彼得已经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极高的造诣。美中不足的是,彼得没有弥补语言方面的缺陷,以至于经常写错字。也许正是这样不拘一格的学习经历,才使彼得保持了洒脱、率性的作风。

彼得初次结婚的时候只有16岁,婚姻是母亲一手操办的。按当时风俗,少年完婚即可算是成年,母亲的用意是让彼得尽早摆脱索菲亚的控制,并且留下子嗣以巩固皇位。皇后是母亲在贵族中挑选的一位郡主,名叫叶芙多基娅·洛普希娜。当时有人评价说:“郡主美貌绝伦,但秀外而不慧中,而秉性和夫君迥然不同。他们琴瑟和谐,可惜这种爱情为时短暂,只不过一年光景。”叶芙多基娅就像只花瓶,漂亮而没有头脑,思想迂腐守旧。她可以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彼得更需要活力与刺激,而不是一个没有共同语言的生育工具。婚后没多久,彼得就抛下皇后,自己跑到佩列雅斯拉夫尔湖去玩他的航海游戏了。

后来彼得羽翼丰满,在与索菲亚和伊凡的夺权斗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名副其实的沙皇,但行为依然放浪不羁。他觉得朝中大臣全是庸才,对他们不屑一顾,而喜欢每天去外侨区寻找知己。在那里彼得认识了一群国籍各异、才能出众的年轻朋友,把他们视为心腹。他同样在那里找到了第一个情妇——酒商的女儿安娜·蒙斯。安娜漂亮活泼,生性好动,总喜欢开开玩笑,跳跳舞,出口不俗,比那个愁眉苦脸的皇后可有意思得多。彼得一有空就要跑来与安娜一伙人厮混,更加冷落了叶芙多基娅。

可怜的叶芙多基娅独守空闺,每天幻想着丈夫回心转意。她写信给彼得,满怀柔情地向彼得请安,但彼得一封信也没回。叶芙多基娅的期待逐渐变成哀怨,然而她实在没办法让自己多一点儿吸引力。1690年,叶芙多基娅生了一个皇子,取名阿列克谢,但这丝毫没有改善夫妻关系。彼得喜欢出去冒险,而不愿被拴在深宫无所作为。

在千里之外,未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过着单纯的生活。她本名玛尔塔,是立陶宛一个农奴的女儿。她的父亲早年从奴隶主手里逃走,到了爱沙尼亚,在马林贝格附近租了一个小农庄,玛尔塔和她的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全部出生在那里。后来发生了瘟疫,玛尔塔的双亲和大哥都死了。玛尔塔被一位牧师收留,在牧师家里兼做养女和洗衣工。玛尔塔没受过正规教育,只是粗识几个大字,但她为人机灵,有一股讨人喜爱的青春活力。

玛尔塔初婚也是在16岁。养父为她选了不错的丈夫——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一名胸甲骑兵。他们在夏至节结婚,过得十分愉快。玛尔塔与丈夫到湖上游玩,燃起夏至节的烛火,戴了花冠跳舞,而养父就在一边拉小提琴。他们还一起喝啤酒,煎一种加小豆蔻的香肠。但好日子极为短暂,一个星期后,战火烧到了他们的家园。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大北方战争”,发起人正是玛尔塔后来的皇帝丈夫——彼得大帝。原来,彼得为了扩张俄罗斯领海,要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当俄国兵把城墙炸毁的时候,玛尔塔与丈夫忙于逃命,慌乱之中走散了,从此再也没见面。玛尔塔被俄国兵俘虏,年轻貌美就成了她的一项奇怪的资本:她得以保住性命,衣食无忧,但代价是从此成为姘妇,供士兵们调情取乐。

玛尔塔当然心有不甘,但她没有表示出太多抗议。她一面笑嘻嘻地应付士兵们,一面暗自琢磨怎么改变现状。一直当俘虏可不行,她还年轻,有太多的好日子没有享受。她相信,美貌和魅力既然可以帮她活命,就一定还能挖掘出更了不起的用途。

她灌醉了彼得大帝

某日,一位俄国元帅像以往一样巡视着士兵押来的瑞典俘虏。在蓬头垢面的人群中,元帅发现了很不一样的东西——一对温柔清澈的目光。元帅仔细搜寻,果然发现一个姑娘站在不远处,从士兵背后伸直了脖子望着他。这女孩穿得不怎么样,可是模样真好看:白嫩的皮肤,水灵灵的甜美脸蛋,乌溜溜的、闪烁着泪花的眼睛流露出一种楚楚可怜的神态……元帅当即心中一动,意乱神迷。

到了晚上,元帅对那不可思议的姑娘还是念念不忘,就叫士兵把她带进屋里。玛尔塔知道元帅上钩了,心中得意,但还是拿出一副胆怯、娇羞的样子,低着头来到元帅门前。

元帅仔细打量着玛尔塔,觉得她比初见时还要动人。她的脖子和双手又白又嫩,腰肢健美,体态优雅。元帅尽量用温柔的口气跟她拉家常,问她是怎么被俘的。玛尔塔以一种十分淳朴老实的态度,逐条回答,讲到悲惨之处还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元帅对这个不幸的姑娘十分怜惜,他得知玛尔塔做过洗衣工,就让玛尔塔担任自己府中的“管家”。玛尔塔满心欢喜,羞羞答答地向元帅道谢。

元帅得到一个漂亮灵巧的女管家,到处向人吹嘘,这件事很快在军中传开,连彼得大帝的宠臣缅希科夫也知道了。缅希科夫对这个“女管家”也十分有兴趣,就着手笼络元帅,终于得以到元帅家中做客,见到了玛尔塔。这女孩果然名不虚传,缅希科夫一眼看去就觉得中意。她貌美如花还是其次,神态举止才更加招人喜爱。她那响亮的嗓子,灵活的眼睛,浓密卷曲的头发,无不透出年轻欢乐的气息。缅希科夫还故意逗玛尔塔,说:按照古时的习惯,应当敬客人一杯酒,亲一个嘴。元帅听后马上把脸一沉,但玛尔塔毫不畏缩,反而笑了起来,大大方方地给缅希科夫斟满一杯酒,行了个礼,敬他。缅希科夫喝干了酒,并在玛尔塔柔软的嘴唇上落下一吻。瞬间他脑子就空白了:这姑娘简直是团火!之后,缅希科夫就死缠烂打,软硬兼施,要元帅把玛尔塔让给他。缅希科夫不是个头脑简单的色鬼,他之所以成为彼得大帝眼前的红人,多少也是因为他有犀利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有用的资源。玛尔塔的魅力实在不简单,现在暂时留给自己享受,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别的大用处呢!

元帅不敢得罪沙皇宠臣,只好哭哭啼啼地让步。玛尔塔临走时也跟着哭哭啼啼,但那不过是装的。她跟缅希科夫去了莫斯科,一个星期之后就重新焕发活力,快乐得跟小鸟一样。在这里她改了名字,叫做叶卡捷琳娜·特鲁勃切娃,或卡捷琳娜·瓦西列夫斯卡娅。她踌躇满志,觉得至少阳光已经从宽松的牢笼缝隙照了进来,接着只要再加把劲,很快就会有人帮她把笼门打开。

后来缅希科夫审时度势,觉得叶卡捷琳娜派上用场的时候到了。原来,彼得大帝的感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位铁血沙皇忙于战事,常常出征在外,不但没空答理皇后,还冷落了原本打得火热的情人安娜·蒙斯。安娜·蒙斯生性放荡,也没受过什么教育,这些曾经是她吸引彼得的资本,现在却给她惹了麻烦。这女人趁彼得不在,与一位普鲁士公使有了私情。彼得自己在外面也找过不少女人,但他却受不了情妇背叛自己。他的逻辑是:像我这么完美的皇帝百年难遇,世界上还有哪个男人可以比得上?于是他放话下来:“爱沙皇,心里就只能有沙皇!”然后把安娜·蒙斯软禁在自己的宅第里。彼得还有一条更站得住脚的伤心理由:原先那个木头脑袋的皇后已经被休掉,关在修道院里,他是真心打算要娶安娜·蒙斯。现在,十余年的婚外恋情无疾而终,彼得一下子陷入空虚绝望。

缅希科夫一边安慰沙皇,一边就打起算盘。他先是痛打落水狗,大骂安娜·蒙斯不知廉耻,然后找个茶余饭后的机会,装做漫不经心地提起了叶卡捷琳娜。彼得情绪低迷,但他的确迫切需要另觅新欢,所以把缅希科夫的话全听进去了。缅希科夫讲得绘声绘色,彼得沉默不语,浮想联翩。过了几天,彼得终于按捺不住,提出要去缅希科夫家里坐坐。缅希科夫心领神会,可答应的时候又装做极不情愿,这让沙皇更加心痒难止。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彼得着装体面,坐在了缅希科夫家的餐室里。在沙皇用餐的时候,缅希科夫就把叶卡捷琳娜领进屋来。

一开始,风声极大,炉火劈啪作响,屋里有种别样的安静。那之后,一阵女人特有的轻盈脚步声由远及近,欢快地叩着地板。彼得感到吃惊,人还没见到,却有了种莫名的期待!

叶卡捷琳娜就这样出现在彼得面前,举止轻柔,神态自若。她知道眼前这个相貌堂堂的高大男人来历很不一般,但并未害怕。她先是从容地行了个屈膝礼,然后吻了彼得的手背。之后,她以开朗欢愉的目光直瞅着彼得的眼睛。

彼得对这样的见面相当满意。眼前这个小家伙,美妙又灵活,很有引人动容的天赋。她看起来那么朝气蓬勃,连脸蛋上的粉红也像染上了快活。她显然从躯体到精神都很健康,这正是彼得最推崇的生活状态。彼得与她说话:

“坐下吧,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回话时用的是俄语,语调并不连贯,可是嗓音却那么动听,竟让彼得瞬间感受到炉火一样的灼热,全身舒畅。彼得愈发觉得这女孩不一般了。

“我就坐下来,谢谢您。”叶卡捷琳娜说着就在一张椅子的边上坐下来,两手交叠在围裙下。

之后,彼得对她嘘寒问暖,她每次回答过后都要跟一句“谢谢您”。彼得觉得有点好笑,就说:

“难道你只会翻来覆去说这一句‘谢谢您,谢谢您’吗?跟我们讲些别的什么事吧。”

“我怎么能跟他讲呢——他又不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叶卡捷琳娜边答边抽出一只手来,抓起一杯酒,眼睛飞快地一瞟,对着彼得微笑,“他自己知道要讲些什么事呢……”

这个“他”指的就是彼得,但叶卡捷琳娜故意绕了个弯。这样的恭维方式含蓄又带挑逗,令彼得十分惬意,他笑了出来——很久都没有这么痛快地笑过了。于是他开始盘问叶卡捷琳娜——生在哪里,住在哪里,怎么样被俘的?叶卡捷琳娜娓娓道来,眼睛在火光的映照下一闪一闪。彼得听着故事,端详着姑娘的脸庞、身段……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转眼,已经到了深夜。彼得伸了个懒腰:

“哦,该睡了,是不是我要去睡了……拿支蜡烛,给我照个路吧……”

那之后,叶卡捷琳娜就离开了缅希科夫家,正式成为彼得大帝的情妇。她大体上继承了安娜·蒙斯的特色:妖冶妩媚,楚楚动人。但她有两个方面远胜于安娜·蒙斯:一是知本分,二是不怕吃苦。从士兵的姘妇一跃成为沙皇的姘妇,叶卡捷琳娜已经相当满意。她与沙皇相遇是在1703年,不久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为了表达对情人的一心一意,她改信了东正教——与彼得的信仰一致。1708年,叶卡捷琳娜接受洗礼,正式更名为叶卡捷琳挪·阿列克谢耶芙娜。彼得没有马上娶她,她也并不催促。直到1712年,彼得才与叶卡捷琳娜正式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