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4646600000029

第29章 马秀英(2)

有时候,朱元璋回忆往事,也觉得妻子令自己受益匪浅。他经常对大臣讲这些故事,把妻子给过自己的食物与史书上的“芜蒌豆粥”“滹沱麦饭”相提并论,讲到动情处,每每按捺不住,将妻子比做唐朝著名的千古贤后——长孙氏。这样的话他不仅对大臣提起,还当面对妻子说。马皇后面对丈夫的赞美也没有太得意,而是借机提醒他善待大臣:“妾听说夫妇相保容易,君臣相保难。陛下既然能够不忘妾与您同甘苦的经历,那么但愿也不要忘了群臣与您共患难的情义。”也许这时候她已经察觉到丈夫对功臣们有所猜忌,想争取帮大臣们保住性命吧!

马皇后自己生活节俭,对大臣和百姓们的待遇却很优厚。她明白,要帮助丈夫支撑起这个国家,必须好好培养栋梁之才。按照当时制度,百官早朝后由皇家供给饮食。马皇后亲自品尝官员的食物,觉得滋味一般,就特地上奏朱元璋:“身为人主,对待自己可以节俭,但养贤还是不能吝啬。”此后,官员的伙食就大大改善了。

有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归来,告诉马皇后已有太学生数千之众。马皇后提醒他:“太学人才济济固然是好事,但是太学生就读期间,只有本人能得到微薄的生活费,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养赡呢?”按此思路,明朝设置了“红仓制度”,用以供养太学生的家眷。这一制度由马皇后首创,一直延续到明后期,极大推进了明朝的教育水准,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身为妻子还有一项职责,那就是帮丈夫维护家族的兴旺。马皇后的家族观念至仁至理,朱元璋对此感到欣慰,有时还自愧不如。作为皇帝,朱元璋妃嫔众多,光是有名可查的就有三四十人,共为他生下了42名子女。马皇后身为糟糠之妻,对丈夫的“花心”并没有多加责怪,而是慷慨地接纳了这些女人和她们的孩子。无论对哪个妃嫔,她都以礼相待;无论对哪个孩子,她都像慈母一样加以爱护和管教。这并不是她逆来顺受或者缺乏心机,恰恰相反,她对朱元璋实在太了解,知道朱元璋只信任她一个人,所以她不争,一来没有必要,二来也巩固了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大度形象。

朱元璋觉得妻子劳苦功高,就想效仿历代皇帝,为心爱女人的家属封官封爵。马皇后自幼孤苦伶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亲戚家人,她一直很思念亲生父母,每每提到他们,就不由得痛哭落泪。朱元璋于心不忍,多次想派人在民间搜寻马氏族人,让他们做马公的继承人,出任官爵。马皇后心领了丈夫的好意,但并不希望他真的这么做。她劝朱元璋:“爵位和利禄要是私自给了外戚,这于法不容啊!”如果外戚有了权势,他们极可能扰乱朝纲,夺位篡政,不利于皇室江山的长治久安。朱元璋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对她愈加感激与尊敬。有了马皇后的以身作则,朱元璋的其他妃嫔家族也不敢轻举妄动。此后几百年,明朝的外戚集团一直默默无闻,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极为罕见。

心慈,救济八方

如果马皇后仅仅是个居家好主妇,后宫贤内助,还不足以被天下人广为称颂。她最得人心的品格,是对臣民们的包容与爱护。

自从明朝建立,大臣和百姓们就发现一件事:新主子朱元璋好像并没有传说中那般仁义,反而更像个酷吏,以惩罚别人为乐。他的脾气太大,虽然执法严格,然而他时常武断不听辩解,认定了犯法的人就执意要杀要罚。为此,不少官吏丢了性命——其中固然有贪官,但也殃及了不少为民办事的好官。平日里,朝廷上下如果得罪了这位皇帝,轻则挨板子,重则要掉脑袋!宫女侍卫在他面前噤若寒蝉,大臣们更是小心翼翼:据说圣上想效仿汉高祖刘邦,大肆屠戮功臣,巩固皇家地位——亏他还是和尚出身,怎么这样草菅人命呢?

幸好,臣民们还有一个救星,那就是善良又心软的马皇后。但凡能令丈夫重视的女人,都有“吹风”的好本领,不管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都有办法让丈夫接受她们的意见。马皇后宽仁无私,当然不忍心看朱元璋滥杀无辜。每每有大臣、宫人和百姓蒙受不白之冤,只要被马皇后看到,她就一定坚持替这些人求情,非到朱元璋答应饶他们不可。朱元璋有时候只是发火难以控制,经过马皇后的安抚和劝导,多半能够消下气来,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没有必要,就不杀人了。看来朱元璋和马秀英本性迥异,然而他们能做一辈子的恩爱夫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马皇后不惜与皇上唱反调也要坚持仁道,后宫有妃子觉得不妥,曾劝她:“宋朝治国理家过于仁厚,不足以效法。”言语之间,隐约是说皇帝为了巩固统治而不得不如此,皇后最好顺从他的意思,不要得罪他。马皇后却不以为然,反驳道:“过于仁厚总要比过于刻薄好吧!”

马皇后的仁义行为,还正是从后宫做起的。为了让宫女和侍从们少受罚,马皇后不让他们伺候朱元璋的起居饮食,转而由她亲自照看。此外,每当朱元璋因为宫人的细微过错而发怒,马皇后也故意跟着发怒,不等朱元璋开杀戒就抢先下令,把犯错的下人送往宫正司议罪。朱元璋感到好生奇怪,有一次就问妻子:“你是皇后,有权直接处罚他们,用得着多此一举吗?”马皇后正色道:“陛下身为帝王,治理的是天下大事,哪能亲自惩罚每一个犯错的下人?按照大明的律例,理应把他们交给司法机构,按律处置。”朱元璋又问:“那你为什么跟我一起发火?”马皇后答:“妾跟陛下一起发火,是要把这件事推出去,全权交给宫正司。这样陛下不必再烦恼,更不会因为一时盛怒而处罚过重了。”

朱元璋因为有这样一位善良又识大体的妻子而高兴,但他并没打算因此检讨自己的不足。为了让朱元璋少杀人,马皇后不得不时时留意,处处观察,以便及时阻止悲剧。

曾经有人向朱元璋进谗言,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企图谋杀父亲,朱元璋立即暴怒,下令处死郭景祥这个儿子。刚巧马皇后听见这事,她立刻拦住,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人言有误,你这不是把郭家的后代都给绝了吗?”朱元璋这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收回成命,派人去仔细调查,果然发现是场陷害。

李文忠是朱元璋早死的大姐的儿子,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从小跟在朱元璋身边,与他一同征战多年,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洪武二年被封为曹国公。他后来奉命镇守严州,有人告他行止不法,朱元璋立即听信,马上就要将他召回来治罪,“大义灭亲”。马皇后又劝说道:“文忠跟了你这么多年,一向贤能,难道别人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你的看法?”这才救了李文忠的性命。不久之后真相大白,果然又是冤枉。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胡惟庸案”。朱元璋以谋逆之罪处死宰相胡惟庸,借机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巩固中央集权。其间,知制诰宋濂也因长孙宋慎陷入胡惟庸党而获罪,朱元璋要处他极刑。宋濂是明朝开国“文学之首臣”,曾主持编撰《元史》,还当过太子的老师。他一辈子小心谨慎,这时候已经告老还乡,与胡党并无瓜葛。但朱元璋要策划政治大清洗,早把大臣们当成棋子和替罪羊,倒霉的宋濂明明毫无过错也不能幸免。太子朱标不想看老师冤死,苦苦向父亲求情。马皇后也劝朱元璋:“百姓对子弟们的老师,尚且要礼敬终身,何况天子之家?再说宋濂早已无官无职隐居乡里,也不可能被人网罗谋逆。”杀红了眼的朱元璋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到了吃饭的时候,马皇后就摆了一桌子素菜,一点儿酒肉也没有。朱元璋就问,这是怎么回事?马皇后回答:“宋先生将死,妾要为宋先生做福事。”朱元璋听了很不是滋味,动了恻隐之心,饭也没吃下去。第二天,他下令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马皇后在官场“救苦救难”,在民间也曾留下良好的口碑。

当时有个大富豪沈富,出身贫寒,因白手起家而出名,被称为“沈万三”。在明朝建立初期,朝廷财力有限,而沈万三却已经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物。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墙,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都是由沈万三出资修筑的。本来朱元璋是该感谢沈万三的,然而这位皇帝从小受穷,这时仍然有一种仇富心理。偏偏这沈万三不知收敛,又主动要求出钱犒赏军队。朱元璋就恼了:一介平民竟敢代管朝廷之事,还把我这天子放在眼里吗?于是要以乱民的罪名杀掉沈万三。马皇后知道丈夫不占理,又一番苦劝:“妾听说法令只用于诛杀不法之徒,而沈万三仅仅是富得出奇,并没有犯法,也没有图谋不轨。杀他没有道理,也不符合法令呀!”朱元璋心想,看在皇后面子上,就暂且便宜这小子吧!于是没杀沈万三,改判为流放云南。

还有一个故事也广为流传,说的是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去看灯会。其中有一道灯谜,谜面画着个怀抱西瓜的大脚女人,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朱元璋一看十分生气:他和马皇后都是淮西人,这灯谜分明是在讽刺皇后脚大!于是当即下令严惩灯谜作者,如果查不出,就要把整条街的百姓都杀掉。马皇后听说这件事,赶紧来劝丈夫:“大过节的图个吉利,陛下这是干什么呀!妾是大脚,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别人说说又有什么关系?陛下不是曾说多亏妾脚大,才能背着陛下逃出死地吗?何况天子为民之父母,不能因为子女说话不中听就杀了他们吧!”朱元璋一看妻子都这么大度,自己也没必要非出这口气,于是作罢,饶了百姓的命。

马皇后得到朱元璋极大的尊重与肯定,然而也为他操碎了心。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马皇后一病不起。朱元璋眼看妻子的病越来越重,他的脾气也暴躁易怒,经常对医生们大吼:“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们的命!”马皇后见他如此,心中就担忧起来,忙劝道:“人生在世,生死有命,如果妾的命数已尽,那医生们也一定救不回来,陛下何必为难他们?”

朱元璋为了让妻子宽心,就应允不杀医生。但马皇后还是不放心,从此以后坚决不肯接受医治,不给朱元璋任何杀人的理由。朱元璋百劝无用,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病入膏肓。马皇后临终之前,依然反复劝诫丈夫求贤纳谏,善待臣民,仁治天下。

八月里的一天,马皇后与世长辞,享年51岁。九月,马皇后入葬孝陵,谥“孝慈皇后”。出殡那天,应天百姓倾城出动,自发为马皇后送行。而老天似乎也被他们的悲伤所感染,电闪雷鸣之际降下一场滂沱大雨。百姓站在雨里痛哭,没有一个回家。朱元璋见状,更加悲不自胜。

此后,朱元璋怀念妻子,不止一次当众痛哭。后宫妃嫔众多,朱元璋却没有再立皇后,因为在他看来,没有第二个女人可以与马秀英相提并论!而妃嫔宫女们也对这位慈爱的皇后痛悼不已:从此皇帝更加暴躁易怒,大开杀戒,却再没有人可以制止他。有宫女作歌以寄托哀思,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皇后被朱元璋和他的朝代深深铭记。多年以后,皇太孙朱允炆长大成人,朱元璋为他选的嫡妃也姓马,这恐怕不仅是巧合,而难免有纪念和慰藉的想法。

再后来,朱允炆做了皇帝,燕王朱棣起兵篡位,是为明成祖。为了让自己多一重正当名分,朱棣对外宣称马皇后为自己生母,于公元1403年把马皇后追尊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事实上,朱棣的母亲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朝鲜宫妃。而公元1538年,明世宗朱厚熜再次追尊马皇后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不管这些当权者出于什么动机,都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马皇后的贤德无人能及,足以光宗耀祖几百年,恐怕比皇家天子还得民心。

人物点评

在征服英雄的女人之中,马秀英是难得一见的正派人物。固然她也曾年轻漂亮,但她能够虏获朱元璋的心,主要是靠贤惠和善良。然而马秀英又不是一个低眉顺眼的封建女性,她凭借一双不合时宜的大脚,不仅在向世间宣示她特立独行的做派,也牢牢站在了明朝最伟大帝王的心目中。

朱元璋残忍嗜杀,那也许是因为他吃过太多的苦,经历过种种不公,认为弱肉强食的世道不过如此。但自从温柔贤淑的马秀英出现在他的世界里,他冷硬辛酸的情感就有所融化。原来人间还有温情,而且离他这么近!从饥寒交迫到温饱无忧,从卑微鼠辈到人中之龙,婚前与婚后的强大反差令朱元璋感触极深。朱元璋感谢给他带来这一切的人,而马秀英就是他最该感谢的那一位。

马秀英的出身地位看似比朱元璋高,然而她其实并没少吃苦头,所以对丈夫的处境可以感同身受。因而,夫妻两个能够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在朱元璋眼里,马秀英有着多重身份:她首先当然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好妻子,贤淑体贴无人能及;她又是一位好老师,有着灵活的头脑,独到精辟的见解,经常为自己指点迷津;她还是一位得力的战友,那股顽强干练劲儿比男人也丝毫不差,后勤事务交给她,一百个放心;有时候她还像位知己好友,什么话都可以放开来说,而且往往能说到人心坎里。总之在朱元璋心目中,马秀英是个值得爱戴、值得信任,甚至值得依赖的女人。

朱元璋称帝之后,想想过去征战杀戮的日子,再看看现今貌合神离的君臣关系,心里更加明白:只有马皇后是他的亲人了!而马皇后的表现也令人欣慰,她荣登皇后之位却能不忘平民之本,在朱元璋看来不啻于是对往日夫妻感情的一种铭记。她的善良看似与朱元璋的冷血格格不入,但朱元璋恰恰最珍惜这一点,因为他难以在别的地方找到温情了。马皇后有时候宽厚到了天真的地步,但她识大体,懂情理,所以朱元璋并没有觉得马皇后的规劝是种冒犯,反而觉得她的个性颇为淳朴可亲。不过这也正是马皇后不得力的地方,她始终没办法改变朱元璋残忍猜忌的性格,只能时刻监督劝诫,能救回一条人命算一条。到头来,她的仁慈只不过作为一种人格魅力,被朱元璋心里喜欢。朱元璋想起马皇后,就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往往情不自禁;但他一旦面对别人,就马上变回了那个冷酷苛刻的帝王。看到这样恩怨分明到了钻牛角尖地步的丈夫,马皇后也是且欢喜且无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