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4646600000028

第28章 马秀英(1)

大脚皇后有主张

历朝开国皇帝往往有两样身份标志:能征善战杀人多,背后还站着个糟糠妻。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是最有特色的一个例子。他性情暴烈,杀人如麻,如果不是政策比较开明,恐怕要归到暴君之列了。他还有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妻子——马秀英,千年一遇的模范皇后,对他的称帝事业多有辅弼,在他心目中有着堪称至高无上的地位。

马秀英的性格仁慈但不软弱,有个性有主张却不失母性。朱元璋为人严苛,对谁也不手软,儿女大臣也不例外。但他唯独在马皇后面前比较收敛,体现出难得一见的温情。朱元璋发起脾气来很恐怖,一句话可以让数十颗人头落地,可一旦马皇后出言制止,他就往往会耐心考虑得失,最后改变主意。可以说,如果没有马皇后的怀柔疏导,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昏君,要有一番新结论了。

马秀英最大的特点是没缠足,有一双大脚。当时的社会审美比较认同“三寸金莲”,马秀英读过书,不那么愚昧,认为大脚自有好处。果然,她嫁给朱元璋之后,跟着军队东奔西跑,这双大脚立下不少功劳。往后人们提起“大脚皇后”,那绝对不是揶揄嘲讽,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亲切的赞美之情。

马皇后的“心宽”也是出了名的,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平民百姓,没人不喜欢这种性格。朱元璋在这样的妻子面前可以坦荡无忧,自然也就发不起火来。马皇后去世时,朱元璋悲伤不已,从此再也没立皇后。而大臣们哭得比朱元璋还惨,没有皇后求情,以后得罪了圣上该怎么办!果然,失去了马皇后的朱元璋变得更加残暴,以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麻木态度大开杀戒,给他本来还算开明的统治抹上一笔血色。

脚大,行走天下

马秀英是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士,祖上曾是当地富豪。她的父亲马公是个类似豪侠的人物,仗义好施,家中的积蓄差点被他挥霍光了。

马公没有儿子,对女儿马秀英宠爱有加。马秀英自幼读书,能诗会画,尤其通晓历史,性格干练不让须眉。按当时的社会习俗,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缠足,但马秀英坚决不肯,她还要大大方方走路呢!

后来马公杀人,为了避仇逃往他乡,临行之前把女儿托付给好朋友郭子兴。郭子兴夫妇把马秀英收为义女,抚养长大。

当时是元代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在全国各地陆续爆发。郭子兴也是起义首领之一,马秀英跟在他身边见过不少世面,也经常接触到军队中的大小事务,磨炼出一副从容果决的好胆识。闲暇时候,马秀英向郭夫人学习针织刺绣等女红手艺,进步很快。在外人眼里,这位马大小姐才貌双全,精明强干,唯一缺点只剩下脚大。

然而事实上,马秀英在郭子兴家里的地位是不尴不尬的。郭子兴与马公相似,也是豪强出身,学识修养不足,脾气暴躁气量狭小。他自己有亲生女儿,还有两个宝贝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对这个后来收养的干女儿并不是很在意。马秀英寄人篱下,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养成了温顺体贴、吃苦耐劳的品格。

朱元璋那个时候名叫朱兴宗,别名“朱重八”,在庙里当和尚讨生计。后来天下大乱,连寺庙也不景气了,朱重八就索性也去参加起义,这才改名叫“朱元璋”,意思是诛(朱)灭元朝的璋(璋是一种武器)。朱元璋25岁时投奔到郭子兴手下,郭子兴见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对他很是欣赏,就收他做亲兵侍卫。

朱元璋果然作战十分英勇,屡次立功。郭子兴想进一步拉拢朱元璋,提拔和犒赏已经不足以体现他的诚意了,于是他就想到联姻:让朱元璋当他女婿。可是以郭子兴的眼界,最多就是看中朱元璋有才能,岂会料到这个穷小子将来会君临天下呢?朱元璋出身贫寒,亲生女儿嫁给他有点委屈。这个时候马秀英已经21岁,是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郭子兴与夫人张氏商量,认为把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比较划算。

于是,朱元璋娶了马秀英,成了郭子兴名义上的女婿。在朱元璋眼里,这简直就是攀了高枝!他自幼生活贫苦,连饱饭都没吃过几顿,到处遭人白眼,可自从来到郭子兴手下就一直好运不断,现在竟成了人家的女婿,一步登天。更让他惊喜的事还在后面:马秀英可真是个知冷暖、识大体的好妻子!她做家务十分拿手,对朱元璋处处体贴,关照入微。有了马秀英在身边,朱元璋再也没为衣食住行操心过。跟从前的苦日子一比,现在就像做梦一般。马秀英有双大脚,别人都嫌不好看,可朱元璋喜欢得很。他带兵出去打仗,在各地辗转流离,马秀英能够跟上行程,寸步不离地照顾他,靠的不全是这一双大脚吗?他当时就是这么觉得:老丈人对他有知遇之恩,而妻子是全天下对他最好的人!

毫不夸张地说,马秀英确实是最适合朱元璋的那个女人。这不但体现在她的贤惠上,也是由她的性格和境遇所决定的。她和朱元璋都是在世态炎凉之下一路挣扎长大的苦孩子,两个凑到一起,就像彼此见到亲人,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往后没有任何事情能难倒他们。

朱元璋骁勇善战,在军中声威很高,马秀英对这个丈夫基本满意。但美中不足的一点,朱元璋是个粗人,大字不识几个,离“知书达理”的境地还差很远,只能做个武将。要想有指点江山的底气,肚子里必须多攒墨水。于是马秀英决定给朱元璋“补课”,教他读书识字。朱元璋也十分羡慕妻子的文才,想来,在一群同僚面前出口成章也是十分体面的事吧!在马秀英的悉心教导下,朱元璋逐渐可以写像样的文句了。他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菊花》: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

词句不怎么文雅,可是气势十足。后来写诗就成了朱元璋的一项爱好,经常随性而发,文采越来越好。当皇帝之后,他还多次写诗赐赠给大臣。妻子的教诲果然是受用无穷啊!

朱元璋抱着感恩的想法,拼死为郭子兴一家效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多次救了郭子兴的性命。他的功劳在军中有目共睹,郭子兴在心中也别有一番滋味。他原本是把这女婿当长工使唤的,但为了能让朱元璋多出力,他也经常说一些好话,对朱元璋的智谋和勇气不吝赞赏。就因为这个,郭子兴的两个不成器的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对朱元璋很是嫉妒。他们是这家里的嫡亲儿子,却被一个捡来的野女婿比得一无是处,怎能不恼火?于是他们频频对父亲进谗言,说尽朱元璋的坏话。郭子兴对儿子们的话深信不疑,渐渐就对朱元璋没了好脸色,后来干脆找个理由把朱元璋关进牢房。郭天叙和郭天爵趁机串通府中上下的仆役,让他们不给朱元璋送饭,想活活饿死朱元璋。

马秀英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着急。她偷偷跑到军营伙房,趁人不备拿走了两块刚出锅的炊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带去。炊饼太烫,把她胸前的皮肤都灼伤了。郭子兴的夫人张氏很快发现了她的伤势,大为吃惊,就问怎么回事。马秀英哭着把事情讲述一遍,张氏马上去找郭子兴讨说法。郭子兴理亏,不得不放了朱元璋,但他私下里认为儿子们并没做错。没过多久,郭子兴就以“粮荒”为借口,大量削减了朱元璋夫妇的食物。

马秀英极力掩盖这件事,宁可自己挨饿也要保证朱元璋每顿吃饱。她怕朱元璋知道真相后对郭子兴有所抱怨,进一步得罪郭子兴。这样一直忍了四个月,郭子兴看朱元璋态度不错,才恢复了供粮。

眼看朱元璋夫妇渡过难关,郭天叙和郭天爵岂肯善罢甘休!他们假意邀请朱元璋出城赴宴,暗中密谋用毒酒害死他。马秀英碰巧得知此事,立即密告朱元璋。朱元璋假装赴宴,骑马到半路,突然下马,对着天空念念有词,之后再次上马,掉过头来往回跑。事后,他煞有介事地对郭氏兄弟说:“天上神明对我有指示,说你们二人在酒里下毒,命我马上回家,免得被害!”郭氏兄弟大惊失色,以为朱元璋果真是个非凡人物,竟得到神明相助!从此,他们对朱元璋敬而远之,再也不敢加害。朱元璋心里清楚,这个保佑他的“神明”不是旁人,正是爱妻马秀英。

后来,战事越来越激烈。郭子兴患病去世,朱元璋因为战功显赫,被红巾军首领任命为大元帅。马秀英作为朱元璋的贤内助,忙得不亦乐乎。她管理着军中的后勤人员,打理一切日杂事务,储备充足的粮草。朱元璋在前线指挥将士作战,马秀英就在后方安顿好将士家属,一切与大部队的行程紧密配合。在紧张忙碌的岁月里,她生下了与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朱标,即后来的太子。

除了做体力活,马秀英还亲自担任朱元璋的机要文书。她保管着所有的行军作战时的军状文书,以及朱元璋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不论什么时候,无论需要什么文书,马秀英都能准确拿出所要的一份,从不出错。在她的协助下,朱元璋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行事效率。

在这个时候看来,马秀英保留大脚实在是个明智决定。乱世之中,保命最重要,吃饭次之,扭捏矜持的小脚只能帮倒忙。有一次,敌军突然来袭,朱元璋措手不及受了伤,眼看要丧命在混战之中。马秀英毅然背起丈夫,迈开大脚就跑,一口气逃了出去。朱元璋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后来朱元璋称帝,太子朱标就把这一幕情形画了下来,随身携带。马秀英去世之后,有一次朱标与朱元璋政见不合,触怒了朱元璋。朱元璋追着打太子,太子就故意把画掉落在地上。朱元璋看到画,想起了曾经的夫妻恩情,哭得跟泪人一般,再也不忍心下手打儿子。

朱元璋的势力不断扩张,已经拥有足以压制元军的兵力,现在要与各路义军争夺天下了。想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得到百姓的支持是必要的。马秀英也认识到,天下将定,光靠军功是不足以服众的。而丈夫的性情也令人担忧,朱元璋只待她好,对别人完全是另一回事。他脾气暴烈,有时候行事难免偏激,这些年来杀了不少人。马秀英就劝朱元璋善待百姓,尤其不能滥杀无辜。她的看法是:“用兵不能不杀人,但主帅不能滥杀人,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如果将来称雄天下,那你杀人就等于在杀自己的臣民,所以定天下当以不杀人为本。”朱元璋对此大加赞赏,连连称是。此后每次出征,朱元璋都要对部下反复强调:攻克城池,不许滥杀,不准掳掠。并让人写成布告,到处张贴,严格执行。久而久之,朱元璋的军队因为仁义而声名远播,许多地方举城归降,朱元璋往往不战而胜,在各路英雄之中独占鳌头。

公元1360年,义军首领之一的陈友谅与朱元璋抗衡,朱元璋失利,陈友谅兵临城下。面对强敌的威胁,城中有不少官员百姓感到绝望,失去了抗敌的勇气,纷纷准备逃难。马秀英镇定自若,把府上的金银、衣物全部发放给将士作为犒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士们大受鼓舞,士气高涨,个个都奋勇杀敌,奇迹般扭转了败局。此后陈友谅一蹶不振,朱元璋乘胜追击,扫平各路起义军,自立为吴王。不久,朱元璋与元朝展开决战,攻入大都,平定北方,基本统一了全国。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同一天,册封结发妻子马秀英为皇后,嫡长子朱标为太子。这时候,马秀英37岁。

如果郭子兴能料到朱元璋有这一天,绝对不会把马秀英嫁给他,而一定会以自己的亲女儿取而代之。不过,养尊处优的郭小姐能否像大脚马氏一样帮丈夫这么多忙,就不得而知了。郭家小姐在朱元璋初具势力的时候也嫁给了他,然而只能做妾。朱元璋称帝后,郭氏被封为慧妃。朱元璋对这个郭氏不甚在意,对后宫其他妃子也一样。在他心目中,姬妾都只是玩物和财产,只有妻子马秀英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女人。谁在艰苦岁月里跟他患难与共,谁在他得势之后才来逢迎巴结,朱元璋心里有一笔很清楚的账。

缝补江山

身为白手起家的布衣天子,朱元璋称帝之后并不忘本,一直保持着勤奋节俭的作风。这一点,马皇后对他的影响很大。马皇后毕竟跟常年打仗的男人不一样,她有一副慈母心肠。历次改朝换代之际,民生都要饱受战火摧残,战后往往贫弱不堪。明朝初期也是这样,马皇后要尽国母的责任,与丈夫互相配合,全力弥补战争带来的创伤,把这个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养”起来。

马皇后身为后宫之主,对子女和嫔妃的教育尤为重视。她的日常衣物是由粗丝制成,朴素而不加装饰,直穿到破旧也不舍得更换。宫里每次制作衣裳,马皇后都要把边角料收集起来,缝制成御寒用的被褥;宫里纺丝,她也要把纺坏了的乱丝败絮收好,令织工们制成次等绢帛。过后,马皇后把这些被褥绢帛赐给子女、妃嫔,让他们知道百姓蚕桑的艰难。马皇后的饮食也很简朴,遇到旱涝之年,还要号召整个后宫节衣缩食。如果遇到战乱之年,她甚至只吃粗粮和野菜。

作为妻子,马皇后也时常提醒朱元璋忆苦思甜,不忘过去。有时候朱元璋因为饭菜不合意而小有怒气,马皇后就劝他:“与过去的贫贱日子相比,这样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