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魏晋风骨有沉香
4642900000029

第29章 流落在尘埃中的女子(2)

这是一首体物抒情小诗。前四句以状物为主,“饥则啄木,暮则巢宿”,由字面看,是一种纯粹的白描手法,准确地状写啄木鸟的生活习性。为透彻揭示内中含意,诗人又写出“无干于人,唯志所欲”两句,托物言志,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形象生动,鲜明突出。诗人身贱位卑,身处宫闱,深知环境险恶,所以后三句说:“此盖禽兽,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似是谈论禽兽,实际上是作者多年宫闱生涯的总结。不贪不求,聪明自守,日“清”,这样方能保持自尊;拙于见事,贪荣求贵,日“浊”,便会受辱。此句也足以展现诗人宫中生活处境的险恶。全篇语言质朴,形象逼真,托物抒情言志,物我融为一体。

左棻现存唯一的五言诗是入宫两年后,为酬答左思《赠妹悼离诗》而作的《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容仪,歔欷不自持。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全篇十二句,头四句叙说别后两年远离兄长的思念之情。左棻入宫后,虽同居一城,一墙之隔,却似相距万里,骨肉思念之情苦不堪言。诗中极力描写因分离而产生的苦闷,通过主观感受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时刻思念兄长的手足之情,诗句凝练真挚,感人至深。

“披省”四句紧承左思《悼离诗》而答。左思原诗中叙述了兄妹昔日之情,当年送别之感。左棻赏析兄长诗句时,自然触景生情,联想旧日兄长的音容笑貌、关怀体贴,禁不住为之动容,歔欷不能自持。通过含蓄准确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读来感人至深。

最后四句自述心中之苦。“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希望早日与兄长骨肉相见,谈诗论文,表现出左棻作为知识女性的高雅情趣和宫中知音难觅的寂寞情怀。

左棻卒于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元年(300年),时正是八王之乱、贾后被杀之际。晋武帝司马炎也是荒淫之主,后宫将及万人。可想而知一代才女左棻在怎样的宫廷生活中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一生。

千年的荣耀与哀伤

东晋时期,等级森严,门阀制度极其盛行。史载晋代的官爵制度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同时,东晋王朝还继续推行和发展了曹魏以来的“九品官人法”,家世、门第等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在东晋政治舞台上交替把持政权的世家望族经常官至公卿等显位。其中,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南迁的谢氏,便是掌握东晋朝政大权的四大士族之一。谢安、谢琰父子高居宰辅,谢石、谢玄等也都在朝廷中担任较高的职务,谢安的哥哥谢奕曾经担任过安西将军。

谢奕有个宝贝女儿叫谢道韫,小时候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才气,十几岁时,就能信口吟咏出优美的诗句。

一次。谢道韫去叔叔谢安家中做客。对于侄女的才华,谢安早有所知,便有意考一考她,问道:“《诗经》三百篇中,你认为哪一篇最好?”谢道韫稍稍沉思了一会,回答说:“歌颂尹吉甫的《小雅·六月》和夸赞仲山甫的《大雅·嵩高》,是我最喜欢的两首诗。”谢道韫所说的尹吉甫和仲山甫都是西周末年周宣王时候的贤臣良将。其中尹吉甫在征讨狁(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周宣王时,经常骚扰周朝统治的周边地区)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仲山甫是一位贤德的忠臣,他经常冒着罢官获罪的危险强谏周宣王要爱惜民力,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在这两位大臣的辅佐下,周宣王曾励精图治,使西周末年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谢道韫虽身为女流之辈,但时刻关注东晋的社会现实,希望在东晋也能出现尹吉甫和仲山甫那样的贤德忠臣,实现国家的南北统一。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已经沦落在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外来民族的统治之下,东晋朝廷的重臣大员们,只倾力于权力的争夺,无心关注中原的收复。谢安深知侄女之所以喜欢这两首诗的原因,不禁连连点头,夸赞她志趣高洁,有雅人深致。

有一年冬天,谢安召集本家族的人,举行家庭宴会。开始不久,天气突变,风起云涌,随后昏暗的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被风吹荡,在空中上下飞舞。谢安兴致勃发,高声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话音刚落,谢朗(谢石之子)抢先站了起来,很自负地和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的话刚一说完,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家觉得把飘柔的雪花比作坚硬的盐粒,未免太生硬了。这时,谢道韫从一边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轻声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把雪花比作盐粒,倒不如比作空中那些随风飘舞的春日柳絮。空中飘扬的雪花和因风而起的柳絮,在本身形态上极为相似,同时也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谢安听后,哈哈大笑,连声夸赞谢道韫的过人才华。

后来,大书法家王羲之听说了这段咏絮佳话,对谢家的这位闺房才女极为赞赏,恰好自己的次子王凝之尚未婚配,于是便请人为王凝之提亲。谢家对这门亲事也非常满意,两家一商量,不久便择定黄道吉日将谢道韫嫁到了王家。

谢道韫虽为女儿之身,但性格爽朗,有男儿之气,经常谈论养生之道,服食石髓,极推崇魏晋时代的竹林贤士,对名士嵇康尤为倾慕,曾经模拟嵇康的《游仙诗》作《拟嵇中散咏松诗》,诗曰: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作者借用山上松,表达了自己坚韧挺拔、无所畏惧的高尚人格,同时,通过王子乔乘鹤升天的仙话传说,写出了自己对于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伤感。全诗语言劲挺有力,善于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了女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因而深受世人称赞。

谢玄极为推重自己的这位才华横溢的姐姐,常常为之而骄傲。名士张玄也常常称赞自己的妹妹(当时已嫁到顾家,故称顾妇),想拿她和谢道韫比较一下。当时有个尼姑叫济尼,与张、谢两家都有交往,别人问她这两个人的高下,她回答说:“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意思是说谢道韫神态风度潇洒爽朗,放达自然,有隐士的风采和气度,而张玄的妹妹心地清纯善良,洁白光润,应当是妇女中的佼佼者。

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多次下令征召他出仕,都不应命,后来在别人百般劝邀之下才离开东山,入仕为官。一次,桓玄针对此事问谢道韫说:“太傅东山二十余年,遂复不终,其理云何?”意思是说,谢安在东山隐居了二十多年,但最终还是没坚持到底,这应该如何解释呢?谢道韫看了看桓玄,说道:“亡叔太傅先正,以无用为心,显隐为优劣,始末正当动静之异耳。”说的是,谢安是先代的贤人,他把无用当作自己为人立世的根本,入仕和隐居都有好坏之分,就如同事物由始至终都必须经历动和静两个方面。桓玄原本是想借挖苦谢安来难为谢道韫,没想到她的回答如此机智而恰当,桓玄听后,哑口无言。

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风流倜傥,谢太傅非常器重他,着意提拔为长史。

王献之向来善谈玄理。有一次,与辩客叙议,理屈词穷,无法应付。谢道韫在内室闻知此事后,派婢女去对王献之说,想替他解除眼前的困境。宾客们听到此言后,满座皆惊。王献之指挥婢女们在客厅中用青绫围成一道屏障,谢道韫端坐帐内,接着王献之中断的话题与宾客隔障对答,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辩客们无言以对,狼狈不堪。

后来,王凝之调任会稽太守,偕同妻子及两个儿子一起前往。刚过半年,孙恩起义爆发,直逼会稽城下。王凝之素来信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兵临城下之时,既不调兵,也不设防,在厅室中设立天师神位,每日焚香诵经。及至城破,方才惊起,急忙携带二子仓皇出走,行至十里左右,被乱兵追上杀死。谢道韫听说王凝之父子遇难后,失声恸哭。随即命婢仆各自携带刀械,带上外孙刘涛离开官府,刚出署门,迎面遇上乱兵,谢道韫持刀搏杀,砍倒乱兵数人,后来力尽被缚。面对孙恩,谢道韫毫无惧色,从容对答,令孙恩暗暗称奇,不敢加害。刘涛当时只有几岁,孙恩想把他杀死,谢道韫大声喊道:“他是刘氏后人,今天的事情只涉及王姓家族,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呢?”保住了他的性命。

孙恩事变平息之后,谢道韫寡居会稽,矢志守节,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内,六年中从未走出一步。当时会稽太守刘柳对谢道韫的大名早有耳闻,于是登门请求拜见。谢道韫也素知刘柳才气过人,便坦然出来接待。一身孝服的谢道韫坐在帷帐之中,刘柳整冠束带坐在帷帐外面。谢道韫谈吐高雅,语言慷慨有力,流畅自然,应酬对答,词理无穷。刘柳叙谈片刻,便自告退,及至府中,喟然叹曰:

“巾帼中罕见此人,只要耳闻她的谈吐,目视她的举止、气质,就足以令人心形俱服了。”

一入侯门深似海

刚满十岁之时,她便远离了靠织席为生的家人,忽闪着惶惑的眼睛,从草舍茅屋踏进了脂粉凝香的后宫。凭着一副乖巧、俊美的容貌,很快博得了陈叔宝最宠爱的妃子——孔妃的喜爱,成为其贴身侍女。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像张丽华这般的美人儿,又岂能逃过花花公子陈叔宝的双眼。端茶递水、梳头叠被的工作,做了没几天,她就被孔妃的主子——陈叔宝发现了。陈叔宝如同饿极的野狼看到肥嫩的羔羊一样,流着口水盯着眼前这个诱人的“猎物”,目光再也无法离开。

碍于张丽华年纪尚幼,“恐微葩嫩蕊”,陈叔宝只得耐下性子,等着张丽华长大。对于急切地盼望张丽华长大的陈叔宝而言,这段时间无疑是漫长的。痛苦的煎熬中,陈叔宝虽然无法享受已到嘴边的“猎物”,却也能将张丽华时时摆在眼前,饱饱眼福。

丽华年虽幼小,但天资聪颖,很快便学会了陈叔宝喜欢的诗词歌赋和吹弹歌舞,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出落得婀娜多姿,光彩照人,惹得陈叔宝对她愈发地喜爱。陈叔宝即位后,便册封张丽华为贵妃。即便是在临朝之时,陈叔宝也不肯放开她,而是将她抱置膝上,同决天下大事,再加上张丽华又为他生了个儿子,在母凭子贵的年代,张丽华想不风光都难。

为了能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对张丽华这位贵妃的宠爱,也为了能更好地享受与美女狂欢的快乐,陈叔宝不惜血本,大兴土木,用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沉香、檀木建起宛若仙境一般的“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陈叔宝自居临春阁,张丽华迁入结绮阁,龚、孔二妃搬进望仙阁,三阁凌空衔接,陈叔宝往来其间,左右逢源,一头栽进温柔乡中,再也不肯出来了。

醉眼迷离间,陈叔宝写下了那首着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张丽华无疑便是陈叔宝眼中有倾城倾国之貌的典型,故而,她才能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使唤丫头一跃成为陈叔宝跟前的大红人,再加上其敏锐的才思与过人的记忆力,使江东小朝廷出现了“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的情景。

张丽华的如此成就,显然非一般后宫女子所能企及,而像她这样自始至终都受到皇帝的宠爱,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佳丽,在步入深宫的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其悲惨的人生:要么如王昭君般长久地被人遗忘于深宫之中,要么如班婕妤般忍受被冷落的幽凄,苦闷化为一条嗜血的小虫,深入她们每个人的骨髓,成为她们人生唯一的注解。

历朝历代总少不了后宫女子这个特殊的群体。

秦始皇的阿房宫中,美女如云,六国的佳丽皆汇聚于此,她们每日费心地装扮,只为一睹龙颜并得其宠幸,然而,更多时候她们只能听到辘辘的车轮声渐行渐远,甚至有些美人终其一生都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汉武帝的长门宫中,那个曾经深得帝王宠爱,并专门“作金屋贮之”的陈阿娇,在享受了一段美满的夫妻生活之后,还是被打入了冷宫,不得不在幽冷凄清的长门宫中度过余生,哀怨嗟伤之情在所难免,一如柳恽笔下的《长门怨》:

玉壶夜情情,应门重且深。秋风动桂树,流月摇轻阴。绮檐清露滴,网户思虫吟。叹息下兰阁,含愁奏雅琴。何由鸣晓佩,复得抱宵衾。无复金屋念,岂照长门心。

曾经被金屋藏娇的陈阿娇被遗弃的故事,世人皆知,也曾被人无数次地提及。柳恽也借这个通俗的题材,写出了深宫之中女子的悲哀。皇宫内院,门户深重,夜深人静之时,只有宫中的漏壶发出滴滴的水声。秋风送爽,桂枝摇曳,清冷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点点地洒落在地上。绮丽的华檐之上清露滴滴,秀美的窗楹之外秋虫长吟。秋夜沉寂的长门宫中,处处凄凉处处愁。难以入眠的阿娇,愁闷不得消减,唯有奏琴以自慰。手扶琴弦,心神早已飞驰,不知何时才能重得天子宠爱。转念一想,金屋专宠已是明日黄花,如今被废黜之身又怎么可能得到君王的关心?

身为皇后的陈阿娇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无名无姓的妃嫔,她们只能默默地吞下被遗弃的苦果,反复咀嚼满腔的哀愁。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谢朓《玉阶怨》

在黄昏这一天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刻,“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殿门的珠帘已悄然放下,满怀期望的后宫佳丽又无缘得到君王的恩宠,今夜又是一个不寐之夜。飞舞的流萤也去休息了,珠帘内的人必定也早已入眠了。漫漫长夜,只得借缝制罗衣来打发时间,但心头对君王的思念却如深邃的夜般永无止境,真是所谓的“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这一夜,注定失眠。而对所有身居后宫的女子而言,每个心怀期寄的夜,都会是失眠夜。她们或期待见君王一面,又或者在色衰爱弛之后,期盼君王的回心转意。无数个长夜,她们都做着同一个思君的幻梦,结果却只能在痛苦无望的期待中度过一生。

无论是专宠于陈叔宝的张丽华、金屋藏娇后打入长门宫的陈阿娇,还是众多无名无姓的宫廷女子,她们是一朵朵艳丽的鲜花,所能做的就只有尽情地绽放,此后便是无尽地等待,等待君王的采摘,等待生命的奇迹。在宫廷之中,奇迹出现的几率,就像从胭脂井中出来的张丽华能在隋军的刀下免于一死般渺茫。愁苦的等待,自然就成了她们无法变更的宿命。

平凡而美好的爱情

婚姻,便是理想中的爱情和现实中的生活碰撞交集的媒介。或者愉悦或者惨淡,或者白头偕老,或者半道离散。

谁能掌控这局面,谁能游弋于情感的漩涡中自得其所?在豪迈奔放的北朝,却能让这片感情的海洋,波光粼粼。

那是一个异常怯懦的世界,女子在这个世界中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对待,然而也有一个开放的时代,便是在北朝,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女子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与男子一样的。她们渴望爱和被爱的期望和男子一样热烈,甚至更有甚之。

她们没有太多浓烈的纠缠,亦没有很多无望的奢求,只是,她们会在命运还未伸出手之前,便提前将要落在她们头上的旨意扭转。虽然这是上天的宿命,但天长地久有时尽,北朝的女子们总是愿意在尘缘未尽之前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