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是唐诗最风流
4642700000024

第24章 那些用心雕刻的时光(5)

李辅国被封为太仆卿。张李二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李张两人不断在唐肃宗面前搬弄是非,挑拨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之间的关系,说唐玄宗想收买人心,说唐玄宗还有许多追随者,不可不防,使唐肃宗对父亲更加深了猜疑。

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国家还没有从动乱中恢复过来,但是唐肃宗首先关心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容许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挑战,又加上李辅国和张氏的挑唆,朝廷又陷入了贤愚不分、相互倾轧的怪圈之中。

那些敢于表达真实想法的耿直之士,受到了排挤、打击,那些被认为是与唐玄宗关系密切的人受到了无端的猜忌,有的受到了疏远或贬谪。

不久前还和杜甫、王维、岑参一起作诗饮酒的贾至,被派遣到汝州任刺史。

杜甫在诗中极力赞扬过的宰相张镐,因为劝谏皇上不要轻易相信史思明的假投降,惹怒了唐肃宗,被罢免宰相,降职为荆州防御使。这一切使杜甫的希望和抱负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他在诗中流露出了感伤、失意甚至有些颓伤的情绪。

他在《曲江二首》中写道: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从一片飞花,能让人感到花落春归的哀伤,那么风飘万点、落红满地就更使人悲伤哀愁了。凋谢的花朵似乎一一都从眼前飘落,春天要走了,令人无限伤感,那么,即使酒多伤人,也仍然不能不喝。

曲江边上一片荒凉,翡翠鸟在空堂上筑巢,在埋着古代贵族公卿的高大的陵墓前,石麒麟断裂倾倒在地。从春花凋谢和昔日繁华变为寂寞荒芜的景象推理,青春终究要消逝,功名富贵不会永恒,因此,不必为虚浮的功名所羁绊,应该及时享受人生的快乐。

上面第一首诗人是写伤春自慨,无可奈何,只好及时行乐。第二首写上朝无事可做,即使有言上奏,朝廷也不会采纳,因而他感到百无聊赖,下朝之后不惜典卖春衣,借酒浇愁,每天都酒醉而归,因此欠下了不少酒债。

人生极其短促,能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了不起,春光多么美好,但终究要流转消逝。不要辜负了大好春光,还是尽情喝酒,尽情享乐吧!在这两首诗中杜甫都表达了自己当时满怀的痛苦、哀伤和失望的心情。

杜甫的郁闷心情不止表现在这两首中,在其他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流露。在《曲江对酒》中,可以看到杜甫整日地坐在曲江边,看着落花飞鸟,感叹“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他借酒浇愁,懒于上朝,真想拂衣而去,隐居江湖。

《倡侧行赠毕曜》则写了诗人当时的困窘和心中的不平之气。

诗中说,自己曾乘骑的一匹官马被官府讨了回去,出门就很困难了。自己贫穷买不起马,步行出门,会丢官府的脸,怕惹官长生气,只好安静地待在家里。

想上朝,但起床晚又碰上急风骤雨,东家答应借一头低劣的毛驴,可是,风雨泥泞,真不敢骑这样的毛驴去朝见皇上,只好赶快请假一天。

辛夷花刚开了几天,就已纷纷落了,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想想自己和好友们都已经是过了壮年的人了。

诗人最后说:“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他不但写了年华易逝、抱负无处施展的抑郁愤懑,也无情地奚落了朝廷。

杜甫虽然政治上不得意,感伤忧愤,甚至发牢骚,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对人民遭受的痛苦的关注。这个时期他写了《洗兵马》一诗,歌颂了被称为“中兴名将”的五位“豪俊”。

诗中对成王李俶、郭子仪、李光弼、房瑁和张镐五位中兴名将一一进行了歌颂,用简要的语言刻画了他们各自的主要特征,赞扬了他们的杰出才能与功业,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希望,表达了期盼天下太平、百姓团圆、安居乐业的愿望。杜甫认为在他们的努力下,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占据的邺阳很快就会被攻克,安史之乱很快就会平息。

诗中最后高喊:“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哪里能找得到力大无比的壮士,能够牵引来天河之水,把兵器洗干净而永远不再使用呢?

杜甫盼望平息安史之乱、结束战争,盼望和平的强烈呼喊,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杜甫期盼政治清明、战乱平息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前方的战火还在燃烧,叛军还相当猖狂,唐肃宗却在李辅国、张皇后的怂恿下,忙于排除异己,打击不同意见。

在罢免张镐的宰相之职并把他贬谪到外地后,又把房琯贬谪为邠州刺史。与房琯关系密切的刘秩、严武分别被贬为阆州刺史和巴州刺史。

一年多前曾帮助杜甫逃出长安的大云寺僧赞公,也被放逐到秦州。

这几个人都是杜甫的好朋友,杜甫因此被看做是房琯的同党。

不久,也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也被贬为华州(陕西华县)司功参军。杜甫从长安金光门出城前往华州,想起一年多前由此门逃出,投奔凤翔,感到无比的伤感。

在华州,他更多地看到了百姓们在战乱中的悲苦生活,看到了战争给劳苦大众带来了许多人间悲剧。

因此,他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诗歌史上不朽名篇“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败向荷

就在李商隐回到太原的这那一年夏天,令狐楚被调至京城任职。李商隐好像并没有跟着一起去京城,而是在这一年的冬天来到华州,在华州刺史崔戎的门下做事。

李商隐万分感谢这个工作,说自己能“重有恤赉”,有丰厚的聘钱来崔戎幕下做事,尤其得遇崔戎,既得一良师,又得一知己,还得一个好老板,实在幸运。

后来,崔戎送李商隐到南山的僧寺中温书,以准备明春的科举考试。不过,那一年的科举考试,李商隐因病未能参加。他后来在《安平公诗》里记述了自己在南山习业的事。

李商隐说崔戎:“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华州留语晓至暮,高声喝吏放两衙。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后来崔戎还带人到南山看望李商隐。他到来时的风采,华美到有落英缤纷之气场:“公时载酒领从事,踊跃鞍马来相过。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长者子来辄献盖,辟支佛去空留靴……”

在这明媚的三月,崔戎众人与李商隐一起在须弥山上读经,如听佛祖说法,见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崔戎在寺庙里得到厚遇,众人迎接就像持七宝盖来诣佛所的五百长者子,他离去时,大家亦都留佛靴般依依不舍。

就在崔戎看完李商隐“辟支佛去空留靴”后不久,被朝廷调任为兖海观察史。临走之前,却应验了李商隐诗里的预言,在华州留靴而去。据说崔戎离任时,老百姓舍不得他,脱去他的靴子不让他走,害得崔戎连夜单骑逃去,而民追不及才止。

李商隐因饱读诗书、文采斐然也被带到了兖州。未曾想,崔戎在五月五日才抵达兖州,却于六月十日染上霍乱,第二天就猝然去世。李商隐在诗里哀叹无尽:“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

835年正月,李商隐第四次来到京城参加进士试。他拜访了崔戎在京城的旧宅,在那里写下了《安平公诗》:

明年徒步吊京国,宅破子毁哀如何。

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泪如黄河。

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回忆往昔,那种被护佑的恩情何其美好,如今在人去楼空的破宅之上,人生竟是如此孤独。

这一次,李商隐再次落第。

他写了《钧天》哀叹,人间天上两茫茫,只有自己一人行在风雨兼程里——“上帝钧天会众灵,昔人因梦到青冥。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朝廷一年一度的进士试,就像天帝在天上集合众神举行音乐会,无才无学之人侥幸登第,就像那赵简子糊里糊涂得入天宫听闻广乐,而音乐界的权威——黄帝的乐官伶伦,即使吹裂孤竹之笛,也不能亲闻钧天广乐。

查看李商隐所参加的进士试,那些状元郎还真都只有那一时披红的光彩,历史上均只记一笔,就是及第后所任的官职,然后以“其他事迹不详”,如此交代了一生。

而李商隐,这个失意的孙山名下者,却千百年不曾被人忘记过,即使当时不知其名的遇见,后来都成了传说。

据说当年李商隐初得大名游长安时,投宿一客栈,众客正酣饮,招呼他同坐,不知其为商隐。后李商隐成一篇云:“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客问姓名,大惊称罪。

想想,与他同时代的进士考试者,都与他错身不识,他们错过了历史上的熠熠生辉者,听得他传来名声,却已记不起当年他擦肩而过的模样……李商隐滞留长安,一直到秋天才返回郑州,回时写了《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有了这些年的失意,他多想再回到过去,以为只要回到原来的地方,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想要回去,却心有归乡而身不得归,依然穿着后有前尘前有新土的芒鞋,竹杖敲苔行一路,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一年,李商隐在路上停宿在骆氏亭,想起了与恩师崔戎的儿子的情谊,写了一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在临水而建的亭轩里,望着无尘之清水,如若望见迢递重城外崔氏兄弟所居的长安,相思一路弥漫。深秋里,天空阴霾,秋霜晚降,天意留得一片枯荷助相思,只听得一夜风雨声。

李商隐的人生,就是这样“留得枯荷听雨声”。上帝落他一身风霜,只把一颗“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碧荷盛露心,烧劫成一池枯荷。我们这些观荷人,只听得李商隐笔墨飞溅,落下一片噼噼啪啪珠玉声。

从此开始初尝人世的风霜,李商隐“初开犹半卷”的荷叶就慢慢枯焦了边,所以,他写枯荷写得最好,诗心犹如“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在多年以后的某个冷冷的夜里,孤独的李商隐秉月绕池走了一圈,在笛声幽咽中拥一席薄被,却不能温暖自己。已经历那么多沧桑,一颗火热的心也如熄尽的烛光,独剩劫灰,唯将一夜之愁倾注在败荷之上,听得一片玉碎声:“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

再后来,李商隐独自一人游曲江,想起自己已经故去的妻子,戚戚然写道: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当李商隐路过一生战功赫赫的伊慎的旧宅时,看着断垣残壁巢倾燕飞的 景象,想起当朝李德裕。他同样有大功,最后却因朝廷疑惧之心,让其死在被贬之地。李商隐在李德裕死前一年,就借诗感慨李德裕被贬的落寞,“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李商隐留得一片枯荷,听思念的玉碎声;留得一片枯荷,听人生憾恨的珠崩声;留得一片枯荷,听志士失意的落金之声……他这满池的荷叶动得秋风哗啦啦脆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亦都是一把江州司马的青衫泪。

回到了郑州,李商隐登上好友萧浣任郑州刺史时建造的夕阳楼。此时萧浣已随着一批人被贬,大唐王朝也处于风雨欲来之中。李商隐在夕阳楼上,上尽重楼,却只见孤鸿,顿觉自己孤孑一身。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写完这首诗后不久,一场大变故血洗了京城长安,在郑州一心进取的李商隐因之悲愤,在洛阳局外归隐的白居易因之庆幸,而在同州身处局中的刘禹锡却上了贺表……这次事件后,大唐王朝的运势开始急剧下落,当这场变故终结之时,也就是大唐王朝的灭亡之时,是为甘露之变。

这个世界上,辉煌者和落魄者都不多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

语意直白、内蕴丰富的《贫女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诗意是:自己是一个贫家女子,不像富贵人家的女孩子那样能够穿漂亮的绫罗绸缎。如今,我也到了应该出嫁的年纪了,也想托媒人帮我找一户好的人家。可是,现时社会,人们都喜欢达官显贵,谁会欣赏我一个贫家女子的高洁情操呢?谁又能喜欢我这不合时宜的打扮呢?我能够值得骄傲并夸赞的只有一双巧手,也不愿意效仿她们那样将眉毛画得细长。可惜的是,我年年以金线刺绣,绣出一件件美丽的嫁衣,却都是做给别人穿的。而自己,这么多年来,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很明显,这是贫家女感慨爱情的叹息,但字里行间却流露了诗人的委屈和不甘。贫士怀才,犹如贫女怀德,必然也决定了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也因如此,才不得不转而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这份不平之气,渐渐郁结在心头,一针一线,自己的心每时每刻也都受着深深的刺痛。

人生长恨,水长东。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遇到不平之事,气愤不过,下笔成诗,自然都是不平之声。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杜荀鹤说,松树在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长得非常微小,以至于被埋没在深草之中。到了现在,才感觉它慢慢长大,长得比蓬蒿还要高。世人不知道它其实是凌云木,只有到了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才开始夸奖他的高 大。杜荀鹤出身寒微,也有人考证说他是杜牧的私生子,无论怎么说,都不是很受器重的“身世”。寒门求考,屡试不第,杜荀鹤空有一腔才华,却不得施展。多年的积怨压在心头,借小松这一意象,抒发内心的愤懑。